信息化管理在公路养护中的作用
2021-01-16夏蓉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公路养护管理段
夏蓉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公路养护管理段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我国公路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电子地图规划线路、二维码技术控制施工成本等互联网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在公路养护管理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渗透、融合还不充分,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
一、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按照县乡分级管理的原则,县道维修的主体是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村道属于“村镇维护”,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人民政府,维护的主体是村委会。公路网点多,线路长,覆盖面广,维护管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方法落后,信息维护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道路数据不可视化,电子文件不完善,维护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及时性和规范性不足,高管理成本和低管理效率限制了维护管理的发展。
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养护管理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低。实际上,负责普通干线公路维护和管理的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道路建设团队中调来的,尽管这类人员在构造水平和实践经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他们在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足,对相关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了解也很少,并且掌握维护信息的能力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建立了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由于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它也将无法发挥信息化作用。
(2)保护理论不足,研究很少。如今,无论是在决策支持系统还是在维护信息管理方面,都尚未形成用于高速公路维护信息管理的完整系统。目前,这只是我国的起步阶段,特别是,理论研究很少,并且没有收集与普通干道有关的所有数据,并且不能充分和完全反映普通干道的交通状况。导致道路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道路信息。因此,无从谈起普通干道的管理和维护,从根本上失去了掌握普通干线实际情况的主动权。另外,维护管理工作的投资决策还不够完善,因此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仅在一般信息管理系统中还不够强大。
(3)维护投资不足。资金管理改革后,我国不再用于公路养护的各种资金。相反,当地城市负责养护,但是,一些地区的经济总量并不高,道路维护的投资也相对较少。它可以满足某些地区路段的维修工作,从而导致该路段的维修工作被延迟或“减少”,也将为未来的公路运营埋下隐患。因此,各级政府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加大对公路养护的投入,实施预防性保护,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维护较少的有害隐患,以期在萌芽阶段“扼杀”隐患。
(4)对普通主干道养护决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对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决策的深入研究,也是当前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和管理中信息技术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普通干线公路的维护和管理不科学,不合理。在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中,养护管理数据不够详尽,无法充分反映道路的状况和变化,影响了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在公路养护管理的分配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局限性在于它只能管理普通干线公路的维护数据和信息,而不能进行深入的维护决策研究。
二、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信息管理提高了组织管理和动态监控能力,有效解决了基层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各养护站日常养护数据的自动汇总,报告,分析和存储,减少了人工计算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维护,疾病和维修工作的跟踪管理,并记录疾病发现,维修和处置的所有过程。不断积累和动态更新的电子病历,便于管理人员系统地掌握维修线的技术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并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确保及早发现和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该系统允许高级管理人员随时查看数据并报告下级单位的状态,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数据。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及时纠正一些逻辑错误,以防止在签名和报告信息后返工后发现问题,从而浪费人力和物力。允许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日常维护信息,并将事件后的控件更改为事件中的控件。系统的每个功能均根据当前的维护管理系统和国家维护规范进行设置,数据格式统一设置。各个级别的维护人员只需准确输入相应的数据,数据将按照设置的级别进行传输,报告将得到完全解决。循环不规则和格式不一致。历史数据被科学有效地存储,安全,保密,易于查询,避免了脆弱,易丢失,查找纸张材料不便的缺陷。
根据普通干线公路科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维护的发展目标,信息化管理将在整合信息和高度指挥道路维护管理,道路管理与管理以及处理紧急道路方面发挥作用。运用公路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将为“四好农路”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信息化管理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一)养护信息系统设计
在设计和构建维护信息系统时,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收集地理数据,并专注于分析道路维护属性。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推导维护决策树来实现维护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进而促进维护决策的实施。实际上,系统的设计和完善可以丰富数据库,并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查阅和理解公路养护信息。该系统在运行和开发过程中主要分为信息,设施信息,维护系统等。其中,基本信息系统主要为管理者提供道路的基本信息,一般包括车道特征,定位控制点等。信息系统介绍路基和路面状况;维护信息系统可以阐明道路维护计划;数据收集系统收集并分析数据,以进一步收集和审查维护质量,然后提供准确的道路信息;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依靠预测模型和其他数据条件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机制。该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维护管理的自动化,加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提高维护效率。
(二)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人员
要建立完整的高速公路养护信息系统,有必要加强系统软件人员与一线维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特别是督促系统软件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去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只有通过灵活设计软件,才能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使系统的数据,结构,功能和框架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此外,全面了解系统用户在工作,工作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和思想,然后针对性地开发界面,将其设计为功能特定,易于操作,简单且具有高度指导性的应用程序系统。
(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在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之后,能够管理体系具备更强的主动性以及预见性,让传统的被动性以及滞后性体系得以代替,大数据技术也能够给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出行定制服务,有效提升了道路设施的服务水平。因此要想不断增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所体现的成效,相应技术人员就应当充分认识到数据开放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之中经常发生车辆撞击立交桥的现象,损坏了桥梁结构,降低了桥梁抗震水平、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并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传统的治理手段是超高预警,但这类手段显得较为被动,缺乏一定的实用性。通过对这类事件进行分析能够得知,产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肇事司机对于限高数值抱着侥幸心态,且并不了解桥梁限高的实际数值。故而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与互信来对这类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来让驾驶人员明确相关管理部门所给出的城市道路限高数值,以此来最大化地降低事故产生概率。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绝大部分驾驶员都安装了相应的地图导航软件,能够对行程路线进行规划,以此来有效躲避拥挤线路。但在软件之中却并未录入立交桥或者天桥的限高数据,因此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将其录入,并为超高的车辆提供路线指引,以此来完成对行驶路线的正确规划,最大化地减少撞桥概率的产生。同时在进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时,数据信息共享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需求,与社会群体形成有效的回应,让传统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信息过于碎片化的弊端得以弥补。要想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相关技术人员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对数据开放机制进行完善,进而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等以及传播不通畅等问题的出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热情,让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有了较为强力的群众力量支持,这样一来相关管理部门就能够与人民群众形成一种良好的双向沟通与互动关系。
(四)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
在我国独特的环境条件的驱动下,大多数道路养护和施工过程都是由没有签定建设合同且专业水平较低的临时工组成的,这使我国的道路养护平均水平较低。提高一线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培训,并且可以向技术人员教授更专业的道路养护方法,以改善团队的整体道路养护。这要求领导层在员工培训阶段积极关注并愿意花钱,因为在此阶段花费的钱可能无法立即看到结果,但是数量变化会导致质变,当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时,他们将能够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并解决大多数道路养护问题。
(五)实现公路日常养护信息管理
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实现普通干道日常维护的信息管理,从而在使用中出现问题时加快普通干道的报告速度,缩短普通干道的维护过程,加快处理速度。缩短普通动脉道路问题的时间,减少因普通动脉高速公路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日常主干道的日常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条普通主干道时,可以通过PDA输入设备快速输入普通主干道问题,包括问题的照片和问题,桩号,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程度等,然后将输入的信息快速上载到监管部门和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相应的养护管理建设团队可以通过及时查看来解决问题,提高普通干线公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效率。
(六)建立初步的维修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库
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普通干线公路的维护和管理之后,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维护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库。可以根据交通部一般公路公路普查的规范和公路局的要求使用。将条件逐一输入到系统中,并根据道路GPS定位信息将普通干道上的设施映射到电子地图。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相机拍摄和扫描来保存普通干道的完整纸面数据。进入普通干道的养护管理系统,并根据相应的数据分类进行管理,使普通干道的养护管理人员对普通干道的概况有所了解,在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可以通过查询普通主干道养护管理系统来获取所需的信息,以开始普通干道的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