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内容与路径

2021-01-16

关键词:个体思政价值

王 涵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1986年美国学者杰·唐钠·华特士(J.Donald 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原初概念,并在后续的一系列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落实,随后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始探索大中小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向度和实施形式。广义的生命教育也称为生命化教育,即强调生命是教育的根基和起点,在顺应个体生命发展规律、尊重个体自然成熟过程的基础上,为其生命的自由全面、个性创造以及和谐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条件。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1]当前,我国强调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终身性和全民性,教育部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了“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2]生命教育是关乎每个个体一生幸福和终身发展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落实的主渠道,二者的融合重构成为当今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也成为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确立、生命意义探索以及生命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1 高校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1.1 满足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和生命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根基,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可以促进其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和时代发展面前始终选择并坚守正确的生命观,感悟生命的意义,探索生命的价值,进而促进个体全面健康成长,提高其生命质量。具体内容包括:首先,科学认识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唯一性、有限性和不可逆性。重庆医科大学所作的重庆市首份大学生自杀心理调查报告显示,每百名大学生当中有13名曾有自杀意念。[3]可见,当代青年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对生命的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足,自杀、自残、漠视生命和虐待生命等现象屡见不鲜。其次,正确对待生命。学会科学地保护和爱惜自己的身体,重视身体护养和体育锻炼并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崇高的道德信念。最后,明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认识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探索并拓展生命存在的广度和宽度,有机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1.2 顺应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改革和实效性提升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进行正确三观建构、道德修养提升、理想信念培养和人格健全发展,进而助力于实现其生命质量的提升和各方面的发展。首先,生命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重视政治观点、法制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对个体本身的生命关怀和相应的人文精神培育不足。因此,将包含生命认知、生命态度等丰富内容的生命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实现教育从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到关注人的生活发展状态的跨越式进步。其次,生命教育本身作为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从早期的马加爵事件、大学生虐猫事件、药家鑫事件到近期的江歌事件和北大包丽事件等,无不显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青年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生命的困顿”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建立在学生生命意识觉悟和身心健康发展之上的。最后,生命教育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态度,重视个体生命价值,为思政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也为思政教育的观念更新、地位提升、内容完善和形式丰富有效助力。

1.3 助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健康氛围营造的时代需要

青年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综合素养、多元能力、身心素质以及生命质量关乎整个民族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效率。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是青年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层“过滤器”,有着独特的重要使命和聚焦功能。如今,科技进步带来各种碎片信息的极速传播使得人们越来越浮躁,网络生活的复杂性、虚拟性、刺激性和无边界性使得抵抗力较弱的年轻人很容易产生价值观念混乱、人际交往异化和现实生活虚化等问题。“刺激消费、超前开销、时尚时髦等无不体现着现代文化对人的生命存续的一种异化。”[4]高校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对待生命和创造生命价值,抵御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侵蚀。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体育锻炼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挫折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风险规避和压力承受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人生中的各种失意,学会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应对各种生命困境。总之,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既有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成长,更助力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 高校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设计

2.1 深化认知的自然生命教育

人的自然生命是一切生存活动和价值创造的基础。自然生命教育是整个生命教育体系的起点和根基,其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和关爱生命两大方面。珍爱生命首先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重视身体的护养,学习基础的医护知识、相关的体育锻炼知识、基本的生活安全知识和生命健康知识等,面对各种天灾人祸要学会积极预防和自我保护。珍爱生命还意味着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尽管我们都知道死亡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生命与死亡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死就无所谓生,剥去生命的价值,死亡也将无关紧要。每出现一个生命现象,就必然伴随着一个死亡现象”。[5]生命教育务必要融入死亡教育,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死亡,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才能更加领悟到生的可贵,才能在现有生命的基础上向死而生、超越死亡。这次新冠疫情事件,随着感染、死亡病例的不断激增,让我们不得不叹喟自然生命的脆弱。关爱生命强调珍惜、尊重他人的生命。无论是人,还是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世间的一切生灵都是瑰宝般的存在,随意伤害和剥夺生命的行为都是不应当的。

2.2 强化意志的精神生命教育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冲破了一道道人生关卡,我们最终才能站在生命顶峰上俯瞰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历程。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象牙塔的最后一层,长期处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和老师的用心栽培下,尚未充分经历社会的各种不堪和生活的种种磨难,加之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如何使青年在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成为高校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磨练意志的挫折教育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抓手,学业的失利、家庭的不幸、爱情的不顺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小事都能成为挫折教育的切入口和磨刀石。教师在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困惑、调解挫败情绪和协调身心健康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和苦难,正视心中的恐惧和焦虑,在失败中前行、在经历中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青年:“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6]此次疫情所带来的亲人离世的痛苦、毕业规划的停滞、等待的不安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可以借助无数白衣天使的顽强抗疫、外卖小哥的日夜坚守以及中国工人的世界速度等案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个体的顽强意志和生命的无穷潜力。

2.3 领悟共存的社会生命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共生”“共存”“共在”的关系,没有大自然提供的种种生存条件,人类也终将消亡殆尽。我们要以敬畏之心对待一切自然生命,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有机循环、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污染的空气、丢弃的废品、残忍杀害的动物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对我们进行报复,只有敬畏生命、善待自然、顺应规律和学会共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和平共处、友好交往。人处于社会之中就决定了他不是孤立的存在,大学生要积极学习沟通技能和合作技能,意识到团队的力量和个体的责任,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遇到问题要及时地与父母、朋友和老师沟通。同时,婚恋观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恋人关系是一种高粘着、高亲密度的关系,要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本质,认识到责任和忠诚的重要性,学会更好地经营爱情和婚姻。最后,要培养大学生的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在社会、人民和国家面前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2020年开始的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疫大战中折射出的家国情怀就完美地诠释了个体社会生命的奉献担当价值。

2.4 达到自觉的价值生命教育

大学生的价值生命教育主要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升华。大学生在肯定生命唯一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要积极探寻自我存在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7]正处于人生岔路口的大学生难免会存在各种迷茫和困惑,“我是谁?”“我活着为了什么?”“我的人生如何度过?”等问题充斥在头脑之中。人一旦失去了目标,丧失了希望,就会陷入无穷的迷茫和困顿之中,最终因虚度光阴诸事无成而懊悔不已。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8]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审视生活,明确人生信仰,实现自我生命宽度的开拓和生命高度的升华,最终成为自由自觉之人。大学生在自我价值认同和实现的基础上要努力提升其社会价值,当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始终坚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在感恩父母、朋友以及他人的奉献和付出的同时,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负责。同时个人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创造,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可能。

3 高校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

3.1 创新教学理念,提高师生的生命素养

生命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正确的理念指引,高校务必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地把它纳入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和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高校教师更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和实施形式,吸纳并确立生命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价值生命教育融入到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是要遵循师生平等对话理念。思政教师想要真正获得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进行深入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就要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往,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立而鲜活的存在,牢固树立为学生成长服务,提升其生命价值的宗旨。另一方面要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和教学的发展性原则,树立分层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人际交往关系以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根据生命教育的不同内容和维度、层次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使学生在正确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态度建构的基础上积极探寻自我存在的内在追求和外在价值。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自身的生命观和生命素养也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和生命质量。

3.2 整合教学资源,完善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

高校生命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构建独立并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充分挖掘、提炼和整合各类课程,特别是思政课程中的素材和资源,加强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通过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中华儿女不屈的英勇抗争精神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力量与顽强,个人价值、个人奋斗和整个社会价值、国家兴衰的有机联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加强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教研团队还可统一编写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层次性的生命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观教育。其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统一的学分及课时安排(如2009年天津师范大学就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生命教育”公选课[9]),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深刻内涵,掌握科学、完整和全面的生命教育知识,积极探寻生命价值的升华。最后,加强高校生命教育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扩大教师队伍,培养或引进一批专业化的生命教育教师,以便对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引导。二是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生命素养提升,通过一系列的进修、教研和学习活动更新其生命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

3.3 转变教学模式,搭建生命教育的活动载体

传统的思政课堂以纯理论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较为固定、呆板和陈旧,师生互动缺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思政课和生命教育课都应强调实践教学。为提高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教育源自生活。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集中讨论、开展主题教育,在提高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如借助“大学生弑母”事件和新冠疫情,以征文、演讲比赛、PPT汇报、课题研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其次,开展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活动体验最能增强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感悟,如组织学生在清明节进行扫墓活动,了解民族衰落复兴的历史,体验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精神;带领学生到医院的妇产科和太平间进行义工活动,在生死之间感悟生命的伟大和易逝。最后,重视生命教育的多主体合力支持和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要与社会机构、企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业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实训。如邀请消防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实物操练和消防演习,聘请医务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高校要完善相关的实践基地建设并配备相应的辅助仪器和教学设备,如建立“防灾避难体验馆”“线上学堂”等。

3.4 加大教育合力,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要依靠多方面教育主体的力量。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生命教育的启蒙和开端。家长是否给予了孩子高质量的爱会直接影响其身心的健康状况,家长的生活态度会深刻影响孩子生命观的原型建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更加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其次,个体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所处的社会环境会深刻其对生命内涵和生命价值的认知。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防护墙建设,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个体接触虚拟网络的时间大大提前,对于意志力和判断力都较为薄弱的青年人来说很容易受到各种良莠不齐信息和虚假夸张新闻的侵扰,导致他们三观和生命观的正常建构受到强烈的干扰和腐蚀。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网络空间的净化,同时还要积极弘扬网络正能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扩大生命教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整治好社会的现实环境。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加大对不良言行的惩治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生命、友好互助、勤劳实干和清正廉洁的良好风尚。最后,学校是青年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高校还可利用广播报刊和校园公众号等进行生命教育宣传,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氛围。高校思政教育更要积极响应新时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改革教学形式,吸纳生命教育的相关理念,为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和终身幸福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个体思政价值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