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的特点及其启示

2021-01-16侯国凤曹述蓉

关键词:德国职业高职

侯国凤 曹述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德国职业教育致力于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在保障和推进德国职业教育高质量育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以及德国工业4.0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德国职业教育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新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模式、职业类型、人力资本构成等根本性的变化和系列挑战。[2]德国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与监控,进一步优化并完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来保障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我国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同样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经验,将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外部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基本情况

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主要由各大行业委员会组织实施,职业教育的利益主体为企业和学校双方。德国经济的繁荣及企业发展迫切需要人力支持,为了切实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政府、各州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工作,明确将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主要由职业院校督导发起,并组织职业教育的利益共同体代表参与评价,评价团队一般由学校教师、企业人士、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多元主体构成,评价过程是一次关于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学环境、教学实施等因素的对话,最终通过质量评估报告的呈现来反馈学校的教育质量及学校后期的办学方向。

(一)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德国质量评价指标是依据各州教育法关于职业教育质量的相关规定来设计,主要设置过程质量和绩效质量两个方面,其指标设计既考虑职业教育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指标因素,也考虑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使用、师生教学互动等微观层面的指标因素。其中,过程质量主要从教学管理、促进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对象的描述与分析、教学与培训过程、质量开发、关系协作等维度来设置具体的考核指标;绩效质量则是通过教学目标、培训目标、学生素质提升目标这三个维度来进行的评估,这也是德国职业教育应对信息化时代人才需求变化所做出的重大调整。过程质量和绩效质量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设计系统、全面,既回应宏观层面的教育目标与定位,也侧重中观层面的教育资源配置与培养过程,还关注微观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质量评价过程设计

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以州为单位组织开展,评价步骤具体如下:一是组建一支多元的评估团队。团队成员涉及职业教育相关的利益主体,包括教师、企业、学生、家长等各方代表,同时,团队成员在专业领域分布上也具有多元性。二是动员并培训评价团队。由学校督导组织评价团队参加质量评价前期座谈会和培训会议,确保团队成员熟悉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评价流程,并充分认识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三是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信息。针对学生、家长、教师、企业等不同的调查对象,分类实施线上线下调查,收集学校教育理念、制度、文化、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教师队伍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并及时对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访谈资料。四是访谈并开展校内巡查。了解办学环境、课堂教学情况、教与学满意度等。五是形成初步的教学质量评估报告。评价报告的结论主要由三个部分呈现,包括办学取得的成绩和优势、办学存在的问题、评价结论和建议,评价报告需要附上质量评价说明书、评价数据资料、评价佐证资料、评价结论等系列信息。六是多方磋商,修订完善评价报告。最后,由学校督导与职业院校领导就评价结论协商后期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方案和思路,制定学校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和行动协议。

其中,教育质量外部评价工作对于评价团队成员组成、评价实施的时间设置、评价问卷的语言编写、评价报告的内容撰写等各方面都有较为细致的要求,确保评价报告准确分析职业教育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评价报告所涉及到的具体个人、具体课程等都需要提交翔实的信息和资料给责任人,还原调查的过程和调查的发现,明确责任人后期改进的方向和思路。

(三)学业成绩考核设计

学业成绩考核工作由行业协会依据《职业培训章程》来组织和实施,分平时考核和国家考核两种类型,平时考核是由课程教师负责考核,国家考核则是由国家统一考核时间、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3]考核内容主要针对职业或者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置。职业学校学生毕业需统一参加国家考试获取结业证书,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统一性和可信赖性。

二、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特点

德国在工业4.0战略影响下,职业教育直面生产领域智能化、数字化等系列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需要紧跟生产领域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变化进行人才培养的大幅度调整,这也决定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需要不断跟进,确保教育改革背景下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在实践领域中,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评价理念的人本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德国工业技术领域人才短缺,工业4.0战略要求职业教育精准对标生产领域高水平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开发、测试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因此整个评价的设计思路都围绕着“为了工作而评价”,“为了应对智能化”时代的人力资本需求而考评,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水平,还考核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4]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否与当前行业企业发展和市场变革对人才需求契合。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引导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探索与创新、团队互助与合作的职业能力;引导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及其价值实现,建立民主的、积极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教学情境、教学环节设计能力,确保教学环节与职业情境实现有效衔接。

(二)评价目标的导向性,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目标不在于分出学校、教师孰优孰劣,而是基于教学质量的改进与质量提升,体现出了质量评价工作的服务性和发展性的效应。评价指标聚焦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育实施、学生成长与发展等各个细节,评价工作的重点在于了解和掌握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价工作的落脚点在于评价团队通过调查、巡查、分析、研判等方式最终递交一份适用性强的评估总结报告,为职业院校提出办学质量保障和提升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三)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确保评价结果权威可信

职业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样且复杂,德国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经济领域的新变化,保证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先进性等系列优势和发展的活力,提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需要培养现代“职业人”的目标。如何确保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和教育质量,这对质量评价方法及工作部署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采用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督导听课等方法来收集资料,针对教师、企业、家长、学生等不同的调查对象分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甚至印制成不同语言的问卷,以确保不同文化群体家长所提供的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和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而在评价过程中,针对访谈、课堂观察等评价形式,则需要两个评价团队同时参与评价、分析的整个流程,[5]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进一步保障了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权威。

三、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2019年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核心词——质量,并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6]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其科学、规范、完善的外部质量评价密不可分。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管办评分离,实现第三方评价主体的良性成长

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主体是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主体,其《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培训章程》确保评价主体身份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在打造职业教育半壁江山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倡导第三方力量参与评价到立法保障评价机构、行业企业等第三方评价主体的准入资格、主体地位,提高其评价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仍然值得不断反思和探索。

(二)多元评价主体协作互动,确保评价主体责任到位

德国外部质量评价团队成员包含了职业教育各方利益相关者,一方面评价团队通过对学校办学各方面的互动与对话,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在评价调查阶段和评估报告撰写过程中,评价团队依据评价标准、评价工具从不同视角开展讨论、分析和反思,确保评价视角的多维、评价过程的开放与互动、评价结论的可行和规范性。在我国,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融合性教育,目前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尚未达成一致的情况,评价过程中政校企之间不平等的话语权,校企双方办学地位的落差和利益保障的缺失,造成政府评价主体越位、企业评价主体缺位的问题。高职教学质量评价需要通过管办评分离,[7]赋予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以评价的职责,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作、三强联动的新格局。

(三)对接岗位需求,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都是紧密围绕行业企业真实用人需求开设,因此,其质量评价标准直接引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围绕着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实施过程、学生职业素养、学生职业技能、市场融入、职业发展等进行评价标准设计,既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也重视硬件条件和文化制度因素的评价。基于此,我国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应该面向教育现代化,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面向企业和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现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化、动态化。

(四)以发展为导向,评价结果定期公布

质量评价工作并非刻板的检查与被检查、批评与整改的工作过程,而是一个对话与交流、诊断促发展的过程。德国质量评价报告首先服务于学校质量改进工作,其细节性评价报告将直接反馈给相应的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最终学校与督导之间形成目标协议。可以说,其外部质量评价工作一是回馈于教师的教,激励并引导教师创新教学,保障教学质量;二是引导学生的学,重视学生参与评估,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收益;三是督促学校的建,通过质量评价来实现教学工作的诊断和整改,提升办学质量。目前我国外部质量评价结论不仅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声望,甚至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存亡与发展。同时,我国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评价倾向于服务教学管理,将评价结果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使得实践教学评价出现功利导向。基于此,引导质量评价回归发展目标,通过分享详实的评价报告、跟踪回访、建立评价档案,建立校内质量保障的闭环,才能真正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建的作用,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已经为我们描绘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蓝图。基于此,我国高职教育在推进质量建设的过程中,理应对标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习得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的精髓,不断提升高职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各方力量的协同互动,用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结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促进高职教育教学高质量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德国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在德国喝啤酒
职业写作
“梦梦”“娇庆”德国行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