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

2021-01-16黄立霞

关键词:人文基础职业

黄立霞 肖 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通识教育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演讲口才、文书写作、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把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已成为常态。2019年1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院院校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由此可见,在“职业人文基础”课程中进行网络教学是时代之需。

一、“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老师引导和协助下,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所特有的易于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获得学习指导和信息资料,发展学习者个性,从而实现以学习者个体为本的理念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1]网络教学将网络技术与课程有机融合,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动态化的教学管理和综合性的教学评价,[2]可见它是集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于一体的。

在“职业人文基础”课程中引入网络教育模式,就是借助网络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将建构的移动终端平台模式应用于高职“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学习中的新型教学模式。“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资源的共享性。“职业人文基础”教育资源的类型是丰富多彩的,例如电子书刊、教育网站、在线课程等。这些共享的教学资源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学生可以借助信息资源来构建职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第二,教学的交互性。“职业人文基础”网络教学突破传统的场地限制,可以使师生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转化为引导,不仅师生之间能够教学相长,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得到启发,自主求知。[3]第三,学习的时效性。在“职业人文基础”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制约对学习资源进行自由的、有效的访问,反复学习与测验,保证学习效果。

二、“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的现状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通过专题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实践化的人文知识内容、职业化的人文素质培养、动态化的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培养学习者综合人文素质的目标。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网络信息化已成为重要手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对象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师生,学生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自动化等专业,教师主要是“职业人文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25份,其中有效问卷899份;以访谈调查为辅,如课堂观察、课余访谈、教师交流等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为75%,大部分学生已经接受并习惯网络教学,对网络学习效果感到满意,能够掌握主要学习内容。调查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学习期望较高,网络资源有限

从调查结果来看,“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总体满意度较高,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大部分学生青睐网络教学方式。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地点限制,可反复回看教学视频,不用根据常规的教学流程进行模式化学习。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重点难点;可根据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目前该课程网络资源不足,授课视频时间较长,课程资源没有更新,呈现方式单一,导致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去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

(二)课堂气氛不浓,教学手段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对网络课堂的感染力和气氛活跃度表示满意,25%的学生觉得不满意。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手段不丰富,个别教师把传统的以PPT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复制到线上,没有充发挥线上资源的优势;二是高职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有25%的学生觉得学习消化有困难;三是师生有效交流和沟通受到一定限制,90%的学生更喜欢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觉得更加有效;四是线上学习受空间和环境限制,难以产生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效果,课堂学习气氛和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内驱力不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学习过程松懈,教学管理不力

在调查中,对于网络教学的学习状态有75%的学生表示满意,10%的学生基本满意,15%的学生不满意。原因在于:其一,教师监管难以到位。师生之间凭借网络移动设备的连接来完成教和学,在课堂现场无法把控的情况下,有小部分学生在同时做追剧、看电子小说、打电游、睡觉等与课堂教学不相关的事。其二,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是被动应付式学习,课前课后学习过程缺失,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及时消化。其三,师生之间缺少深度探究。尤其是在“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不够深,更难以将课堂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四)学习效果一般,教学评价不全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学生对网络教学评价表示满意,15%的学生基本满意,10%的学生不满意,而主要原因是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网络课堂表现与网络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而网络课堂表现主要包括网络课堂考勤及网络任务完成情况,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完整性考核,无法辨别学生学习状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个原因是激励机制不足。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提高仅靠网络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延伸到课外阅读、技能比赛、社团学习、社会实践等课外拓展中。目前的“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堂实施的过程性考核,没有课外拓展激励制度。

三、“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的优化策略

如前所述,绝大部分师生认为“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在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调查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更新教学内容,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信息时代改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学生更加乐意在线上方便快捷地寻找需要的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网络教育技术优势,结合新思想新理念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补充。教材内容需要扩大增容,更广泛地纳入各种优秀文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讲授,其他内容可以作为延伸,成为学生收藏的读物。

丰富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能有效支持学生的灵活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在设计网络教学资源时,应以高职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为主体,将整个教学过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通过师师共建、师生共建的方式,以课件、微课、视频、游戏、习题、团队合作、作品展示等形式,通过智慧树、爱课程网、微信平台、职教云平台等网络平台呈现出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同时,“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设置概念库、实践案例库、习题库、方法库、微视频库、作品展示库等,创造良好的学习资源,[4]并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深化等环节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做好提前规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资源,确保课程内容既贴近学生的专业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调整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授课,主要运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模式,开展视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启发引导、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实施任务驱动下的“三维一体”。“三维”是指学生学习的三个维度,即课前移动平台、课中实体课堂、课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而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面向职场、校企共育的理念。首先,教师以经典文案导入,采用专项主题式教学形式授课,精选与专业、与社会时事热点结合的文案,导出每次课的学习任务及基础知识;其次,教师通过课堂实施的“看、赏、论、得、学、练”六个步骤,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渐进提升;最后,学生通过完成课后拓展作业,巩固深化课堂每个专项主题知识,实现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的课程教学。在“三维”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推”与“合”相结合。“推”指推荐阅读篇目,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视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以求内外贯通、互相补充、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合”指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资源优势,以现场参观名胜古迹、聆听专题讲座等形式作为教学内容补充,保证“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完善教学环节,加强网络教学管理

1.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应及时更新授课资源,如教学课件、短视频等,并布置课前任务。学生课前则应通过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提前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并温习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如观看微视频或案例、完成个人作业、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项目等。教师在网络上要及时跟进,促使学生由消极懒散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学习。

2. 课堂考勤。上课时,教师用智慧职教云平台、QQ平台或微信平台进行多重查勤,学生需根据设置的多重考勤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教师在QQ平台或微信平台还可随时随机抽查点到,第一时间掌握每位同学的出勤情况。这种多重教学考勤能有效防止学生弄虚作假。

3. 课堂实施。教师可按照“看、赏、论、得、学、练”六个步骤来实施课堂教学。“看”是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经典案例了解相关知识点;“赏”是指赏析经典古诗文、当代文本、时事热点,理解每个主题的学习内容方法及目标;“论”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在职教云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及互动;“得”是指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后,在职教云通过头脑风暴得出共同结论;“学”是指根据人物事例,深化主题内容,学习核心内容及精神内核;“练”是指根据主题内容进一步思考与辨析,在职教云以探讨或头脑风暴的形式限时训练,巩固学习主题。通过上述步骤实施课堂教学,教学环节前后对应、课堂知识丰富、答题时间有限,如果学生专注力不集中就不能及时参与到网络教学互动中,就会影响平时成绩的考核,也必将影响最终成绩的考核。这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促使应付上课的同学转变为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4. 课后拓展。课后,学生除了继续登录智慧职教云或其他平台,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课后作业,还需完成每个主题专项的社会实践作业,以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各组之间在网络平台展示成品,并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教师则第一时间在平台上打分、反馈。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评价由课前任务、课堂活动、课堂作业、期末考试、课后拓展五个环节构成,其中课前任务占比15%,包括课前作业和读书笔记;课堂活动占2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参与、课堂表现和在线测试;课堂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30%;课后拓展占5%,属于加分激励项目,包括比赛成绩、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教师可通过相关网络平台采集学生课程学习的数据信息,依据上述五个环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评价,并根据授课内容及时调整考核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不断总结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安排,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与移动设备不断升级,网络教育必将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和综合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职业人文基础”课程中,灵活运用优质的网络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人文基础职业
“不等式”基础巩固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整式”基础巩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我爱的职业
人文社科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