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短视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融合

2021-01-16

关键词:原理马克思主义融合

罗 川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性课程,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论教育,引导他们形成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的“三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短视频在大学生中的逐渐普及,其新的信息传递特点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对“原理”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为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提供了指南。

一、短视频信息传播的典型特征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视频普及之前,人们的数字化生存主要载体是文字、图片和声音。在视频尤其是短视频普及的今天,人们的数字化生存载体正在从文字、图片和声音转向短视频。短视频对传统娱乐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渗透越来越明显。短视频作为个体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新媒介,其丰富的内容、鲜活的形式、碎片化的传播,与人们快节奏、个性化、高效率的生活方式相契合,受到大家的欢迎。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7.92亿,短视频用户渗透率超70%,成为互联网第三大流量入口。[2]短视频App的用户基数占到中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消遣娱乐、信息检索、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场域。短视频信息传播的典型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

在以短视频共享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App普及之前,信息传播的主体主要是中心化媒介。中心化媒介的“中心化”,体现在内容的设计、制作、传播、分享等环节。依靠中心化媒介,信息传播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众多,且分工明确,门槛很高。普通人难以涉足内容设计、视频制作、信息传播等相关领域。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自媒体App普及之后,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设计者、制作者、传播者和分享者,传播主体日益呈现出去中心化的态势。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给以“原理”课为代表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短视频的创作门槛低,人人都可以参与,一方面为更多的与“原理”教学相契合的作品提供了产生的温床,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不法分子传播不良内容提供了便利。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吸引关注,发布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内容,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一定冲击,可能会弱化“原理”课的教学效果。

(二)传播内容的碎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等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以这些硬件终端为基础而衍生出的搜索引擎、微博、社交论坛、网购平台等日益丰富,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把人们的知识、时间等碎片化了。随着短视频App的火爆,信息传播内容进一步碎片化,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受众更广泛。一些与“原理”课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符合的内容,经过巧妙伪装之后,在网络上的肆意传播会消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碎片化内容也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在短视频的影响下,人们很难专注地思考和专注地记忆,“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3]。

(三)呈现方式的亲民化

在过去,信息表达需要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呈现,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短视频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亲民化,一个短视频就能够蕴含较大容量的信息。一方面,短视频时间比较短,通常只有几秒钟到几分钟。短视频融合音乐、配音、字幕、影像等于一体,直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很容易让人理解。报纸、书籍等信息传播媒介,需要受众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其普及程度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短视频内容丰富,与受众的需求紧密相关。微博、公众号等信息共享平台,通常只推送作品给粉丝,无粉丝则无推荐。短视频共享平台具有与之不同的推荐方式。目前的主流短视频App,是按照一定的算法,先给每个作品分配一个流量池,然后根据作品在流量池中的表现而决定是否推荐给更多的人。这种推荐机制,使得好作品即便没有粉丝也有机会上热门。创作者为了让作品获得更大的曝光率,会尽力关注受众的关切,创作和分享受众喜爱的作品,凸显了表达方式的亲民化。

(四)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交互性即互动性,是短视频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也是短视频裂变式传播的动力来源。在点赞、转发、评论等行为中,短视频传播的交互性得到了彰显。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会催生出一个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或兴趣点的部落或社群。与传统媒体相比,主流短视频共享平台在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技术支持与内容输出,更强调互动性的增强与用户沉浸式体验的提升。弹幕、点赞、评论、转发、下载等功能的推出,使得一个个短视频可能变成一个个舆论场。一些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短视频经过巧妙伪装,躲避了平台上系统和人工的双重审核,进入网络空间后,也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个负面舆论场。其影响扩展到大学生当中,会弱化马克思主义的正面引导功能。

二、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的价值空间

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具有必要性。一方面,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其传播的主体、传播的内容、表达的方式等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使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既积极应对这些变化给“原理”课带来的挑战,又主动利用这些变化给“原理”课带来的机遇,提高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效果,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原理”课与其他几门思政课相比,内容更加抽象,推进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是把抽象理论具体化的现实需要。“原理”课的授课内容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容易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或兴趣点为导向,改革和创新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的内容与方法,把集音乐、配音、字幕、影像等于一体的短视频融于教学当中,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此外,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思想文化融合跌宕,凸显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视频,辅助“原理”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对各类错误思潮的辨识能力。

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具有可行性。首先,短视频在辅助“原理”课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短视频形式新颖、感染力强,且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具有情感熏陶、共情共鸣等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原理”课教学中,短视频可以融入情境导入、案例展现、知识拓展等课堂环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其次,“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已经超过8亿。[4]大学生中,通过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共享平台参与短视频互动的也不在少数。短视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为“原理”课利用短视频辅助教学提供了准备。再次,可以融入“原理”课教学的短视频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主流媒体加入了短视频分享平台,如“新闻联播”抖音号在 2019 年 8 月 24 日入驻抖音 ,入驻当天共发布三个视频,总计点赞数1960.8万,并荣登抖音8月涨粉榜的榜首。[5]“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的加入,丰富了“原理”课可以运用的短视频资源。最后,“原理”课教师的新媒体素养越来越高,不仅能够在网络上检索辅助教学的相关短视频,而且有的教师还会根据需要制作短视频。且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项目,对思政课教学改革都有所侧重。科研项目的引导和教师自己的努力,为短视频融入“原理”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的实现路径

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要加强“原理”课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原理”课视频资源整合,打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加强“原理”课师资队伍建设

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要更加重视“原理”课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原理”课教师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论素养,既要对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体悟,又要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为指导,审视和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立足点。如果教师不认同和践行所讲授的内容,即便呈现方式再好,也失去了“原理”课立德树人的灵魂。另一方面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新媒体素养。“原理”课教师,既要对大学生使用短视频App的一般情况有所了解,如在抖音、快手、B站、今日头条等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大学生的使用比例、使用频率、使用方式等,又要掌握一定的在短视频App上发布、分享和推荐短视频的技巧。此外,“原理”课教师要适应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学情与教情的变化,探索出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例如,可以把短视频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原理”课课堂导入、案例教学、知识拓展等的重要素材,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可以运用短视频开展慕课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教学、实践教学等,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短视频与“原理”课教学融合背景下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素质是前提和基础。新媒体素养是思政课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有了较高的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具备了一定的新媒体素养,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才拥有了达成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坚实基础。

(二)推进“原理”课视频资源整合

在短视频资源日益丰富的背景下,要围绕教学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相对完善的、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短视频资源库。

首先,把短视频的网络搜集与自主制作结合起来。如前所述,越来越多的短视频资源上线网络,其中可以为“原理”课所运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拓宽短视频的检索渠道,搜索和下载短视频资源,并使之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可以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导向,自己制作一些短视频,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在网上难以找到相关资源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自主设计和制作一些短视频,随着手机剪映、爱剪辑等一批大众化的视频剪辑软件的普及,“原理”课教师自主制作短视频变得越来越容易。

其次,重视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升短视频质量。从内容上说,短视频要与“原理”课教学的需要相契合,要能够有机融入到课堂的情境导入、案例佐证、知识拓展等环节。短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取代课堂教学,短视频内容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计,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再好的内容也需要一定的形式展现出来,辅助课堂教学的短视频也是如此。从形式上说,融入“原理”课的短视频,应该在配音、字幕、视频素材、背景音乐、转场等形式方面格外注意,所用视频的配音要清楚,字幕要考究,视频素材要清晰,背景音乐要与内容情境相符合等。

最后,提升短视频的现实观照性。“原理”课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其鲜明的特征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论的与时俱进是在不断观照现实中实现的,失去了对现实的观照,就失去了灵魂。用于辅助“原理”课教学的短视频也应该密切关注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和制作短视频时,要结合时政热点,善于用鲜活的案例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化抽象为具体、化一般为特殊、化宏观为微观、化单向为互动、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6]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制作和选用的短视频还要观照学生的现实需要,既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又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让马克思主义解疑释惑的理论魅力在观照学生的现实需要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方面,“在具体方式上,应积极寻求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相融合的生长点”[7]。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能取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包括“原理”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在短视频日益受欢迎的今天,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使其随时随地都在主动地或被动地接触、接受短视频所蕴含的相关信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8]在“原理”课的课堂教学中,以师生互动为核心的主体间性,是实现学生思想观念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短视频只有有机融合、有效服务于“原理”课教学,才能充分发发挥它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短视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确有其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如果不是被“原理”课利用,而是被不法分子利用,那么优势就会转变为劣势,弱化“原理”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沉浸于短视频等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所带来的便捷时,教师更需要关注优质高效的“原理”课堂的打造。在教师的主导下,借助短视频在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增进教与学之间有情感、有质感的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原理”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运用短视频,打造优质高效的“原理”课堂,还应该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高校思政课中,“原理”课是相对抽象的一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制作和运用短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主动思考。总之,打造优质高效的“原理”课堂,要立足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善于运用短视频的优势,引导学生在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思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猜你喜欢

原理马克思主义融合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融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