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倒装句对比研究

2021-01-16李荣炜

关键词:语序谓语宾语

李荣炜

(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一、汉语倒装句

要对汉语的倒装句进行探究,首先要明确的是倒装句是基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类型的标准之上的,学术界对汉语到底是否存在倒装句持有不同意见。

1.1 汉语不存在倒装句

(1)吕叔湘先生从句子成分的活用的方面来看,他认为汉语无所谓“顺”和“倒”;

(2)潘文国先生以新的语言类型学为依据否定汉语倒装的存在。原因有二:一是现行汉语语法体系划分句子成分的依据天然地排斥倒装;二是汉语的“话题—说明”性质否定了汉语倒装句存在的可能性。[1]

虽然各位学者针对汉语倒装句是否存在的问题看法不一,甚至不乏反对意见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倒装不仅在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中功不可没(例如“欲穷千里目”,其自然语序为“目欲穷千里”,意思是“想要看到无穷无尽的风光景色”),而且现代的媒体也常会以此来制造抓人眼球的标题(例如“烽火连天忆抗战”,其自然语序的意思是“回忆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

1.2 汉语存在倒装句

各位学者虽对倒装其定义的看法基本一致,即以汉语的句法规则为基本标准,以语义及语用因素为辅,但判定和考虑的因素不同,其观点便也有所差异:

(1)齐沪扬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一书中提到,汉语句子的自然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谓语之后,状语在中心语之前,其各个成分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句子中各成分的位置也可以倒过来,变成谓语在主语之前,宾语在谓语动词之前,中心语在状语之前,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主-谓、动-宾和状-中。他把这种改变句子的常规语序,但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称为“倒装”。[2]

(2)陆俭明先生在《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一文中是这样对“倒装”现象进行阐述的:由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是汉语最主要的特点,因此在汉语中像主语和谓语、修饰语和中心语以及述语和宾语等彼此互相对立却又存在于同一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它们的位置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在口语里却又比较灵活,常常可以互换位置。[3]

(3)骆小所先生《现代修辞学》的第五章第一节把“倒装句”称为“倒语”,他认为“倒装”是为了得到积极的修辞效果而将通常的语序规律进行变动,变动之后的句式被叫作倒装句。[4]

(4)张斌先生在其《新编现代汉语》一书中不仅点明了倒装现象的具体表现,还提及了倒装成分的“复位”问题。他认为,倒装的成分不仅可以复位,且句式的基本意义和结构在复位以后都基本保持不变。[5]

参照各位学者的标准,以及考虑语音、语义和句法关系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倒装句的界定标准为:

(1)语音方面:句子的前置部分和后移部分在音强方面有所差别,倒装的部分往往轻读,语句的重音在前置部分上。如果句子当中有语气词的话,那语气词的位置一定是在前置部分后面。

(2)语义方面:句子的深层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不发生改变,所移动的语言成分可以还原为原句,且复位之后语句的基本意义不发生改变。

(3)句法方面:倒装句中各语言成分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动,句中发生颠倒的成分可恢复到原位且句法关系不发生变化,其间的关系仍然是原来的主谓、述宾、修饰语和中心语。

1.3 汉语存在语用和语义上的“伪倒装”

对汉语语法成分的判断不能只从言语层面进行,也要考虑到语义、语用等层面。例如:

(1)进来吧,孩子!——“孩子”不是主语,而是称谓,非倒装。

(2)他什么都会。——≠他都会什么,非倒装。

(3)跑了一只羊。——“一只羊”是不定指,不能回到句首。汉语是句末重心的句子,其主语通常是已知信息,且已知信息通常是定指,未知信息要置于句尾,汉语的句法结构要求主语必须定指。

(4)漆黑的夜空中挂满了星星,一闪一闪的。——“一闪一闪的”和“星星”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一闪一闪的”是在描述“星星”在天空中的样子;而“一闪一闪的星星”中“一闪一闪的”和“星星”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5)他会帮助我的,我相信。——“我相信”是一个人说话时不是很肯定但却又自我肯定的用语,是用来表达语气的,属于语用方面,非倒装。郭昭军对此类用语的解释为“从语义上看,现代汉语中带宾语从句‘我想’实际上是一个表示说话人的不很肯定的主观看法的弱断言谓词。”“我想”、“我相信”、“估计”等都是用来表达语气的。[6]

(6)安息吧!敬爱的周总理!——“安息吧”所代表的是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祝愿,对后面的成分起的是陈述作用而不是后者所发出的行为,非倒装。

1.4 汉语倒装句的分类

1.4.1 现代汉语

各家学者根据其对倒装句所下的定义以及考虑的因素,对现代汉语的倒装句类别做出不同类型的划分,例如:

①黄伯荣、廖序冬《现代汉语》: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②邢福义《现代汉语》: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③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④骆小所《现代修辞》: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挪位(状语前置及后置)

⑤胡裕树《现代汉语》:主谓倒装、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倒装

根据1.2汉语存在倒装句的分析对现代汉语倒装句进行分类,有三种分类方式:

(1)主谓倒装。该情况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以及感叹句,其谓语和主语之间一般会有停顿,见于书面上的表示是用逗号隔开。例如“怎么啦,你?”(其自然语序应为“你怎么啦?”)

(2)宾语前置。例如“英国,他去的是。”(其自然语序应为“他去的是英国。”)

(3)定语、状语后置。一般的正常语序是定语、状语位于中心语前,部分“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以及副词可置于中心语之后构成倒装句式。例如“许多中国人,在国外生活的,都观看了这场活动。”(其自然语序应为“许多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都观看了这场活动。”)“他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地。”(其自然语序应为“他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1.4.2 古代汉语(以现代汉语的视角来看古代汉语)

(1)主谓倒装。在古代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一般是位于主语之后(同现代汉语),但是为了达到强调和突出谓语意义的目的时,就会把谓语提到主语之前。例如“甚矣,天下之惑也!”其自然语序应为“天下之惑甚矣!”,可译为“他们迷惑到了这般地步!”。

(2)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有几种不同的将宾语提前的方式,在以下几种句型中,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①在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需要前置。例如“大王来何操?”其自然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其中“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为“带来了什么”;再如“沛公安在?”其自然语序应为“沛公在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为“在哪里”。

②在否定句中,当代词作宾语时,宾语需要前置。例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其自然语序应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其中“未之有”是“未有之”的倒装,译为“(做到了这些)还不能称王于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③通过“之”或“是”将宾语前置,以突出强调宾语。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可译为“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其中“句读”和“惑”都是需要强调的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再如“唯利是图”可译为“只是谋求利益”,其中的“是”起提前宾语的作用。

④通过介词“以”的前置来表示强调。例如“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其中的“以写”是“写以”的倒装形式,本句可译为“用钩子画龙,用凿子刻龙。”,“以”是介词,该句中的介词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在古代汉语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有突出修饰语的作用,例如: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其中“少年好事者”就是“好事少年者”的倒装形式,可将其译为“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此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格式,将定语“好事”后置用来突出“少年”这个中心词。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其中“花之富贵者”是“富贵之花”的倒装形式,可将其译为“具有富贵气质的花”,这便体现了“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情况。

(4)状语后置。在文言文当中,“状语后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宾语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如:

①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例如“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其正常语序应为“于先王受地,愿终守之。”可译为“从先王那儿得到的土地,希望能始终守住它。”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例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本句中将“以文”后置,形成了“以文述”的倒装形式“述以文”,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1.4.3 汉语倒装句的作用

通过上述对汉语倒装句的分类以及举例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倒装句的使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提高对语言的欣赏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

二、英语倒装句

倒装句是变式句的一种,在英语各种结构的句子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由于语法结构或者修辞的需要,将本应置于主语后的句子成分提到主语之前,便使得单一的主谓结构和句子的内在含义发生改变。

2.1 英语倒装句的构成及分类

英语句子的核心是主语和谓语,其自然语序为主语在谓语之前,而当主语在谓语之后时便被称为倒装语序。根据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倒装语序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2.1.1 完全倒装

完全倒装(又可称为“全部倒装”),指的是将句子的整个谓语部分置于主语之前的倒装形式。完全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当in、out、up、down、away、off或such等副词位于句首,且谓语动词是come、go、rush、run等不及物动词时,句子采用完全倒装的形式。例如“Out rushed a little boy.”其中“rush out”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a little boy”, 其自然语序为“A little boy rushed out.”。

up、down、in、out、on、off等形似介词的副词又被称为小品词,这类词往往与动词搭配构成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义关系,其本身没有实在意义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带宾语的。

(2)当句子是以there、here、then或now等开头,或是由therebe引导的存现句时,句子均用完全倒装。例如“Here is our house.”表达的是说话人想跟听话人介绍自己的房子在这边,却把介绍的主体house置于句尾。

当句子以here、there、now、then或thus等副词开头时,其谓语动词常为be、come、go和run等表示来、去或者状态的动词。

(3)“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形容词+系动词+主语”的结构需要用完全倒装的形式。例如“Scattered on the floor were the little boy’s toys.”原句想要描述的是小男孩的玩具散落了一地,却将描述的主要对象“the little boy’s toys”放置于句尾。

(4)以so、neither或nor开头的句子用完全倒装。句型为“So/ Neither/ Nor+ be/情态动词/助动词+主语”的句子表示前面所提及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人,其中以“So”开头的句式与前面的肯定句互相呼应(Jessie can speak Japanese. So can I.),而以“Neither/ Nor”开头的句式则与前面的否定句互相呼应(Nike are not American. Neither am I.)。

2.1.2 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又被称为“半倒装”,指的是将谓语中的一部分放到主语的前面而形成的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放到主语前面的部分是谓语中的系动词(am/ is/ are等),助动词(has/ have/do/does等),以及情态动词(will/ should/ can/ might等)。如果句子中的谓语部分没有出现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添加do/ did/ does等助动词以补全句式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具体情况如下:

(1)(具有否定或半否定意义的)副词、介词短语以及连词等位于句首时常用部分倒装。常见的有:never、no、hardly、only、not until、by no means、no sooner…than、hardly…when、not only…but also等。例如“Not until the little girl fell asleep did her parents leave the room.”原句可译为“直到那个小女孩睡着了她的父母才离开房间。”本句时态为过去时,主语为“her parents”,若以自然语序描述“父母离开房间”应为“her parents left the room”,而本句以“not”开头便需将助动词的过去式“did”置于主语之前构成部分倒装,语序即为“did her parents leave the room”。

(2)以“Only+副词、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开头的句子用部分倒装。例如“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Chinese well.”原句可译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学好中文。”“我们能学好中文”的自然语序应为“we can learn Chinese well”,而本句以“Only in this way”开头,需将情态动词“can”置于主语“we”之前构成部分倒装。

(3)在“So/ Such…that”结构中,若句子以“So/ Such”开头,则可以构成部分倒装,以此来对“So/ Such”和“that”之间的部分进行强调。例如“So surprised was he that he couldn’t speak anything.”原句译为“他太惊讶了以至于不能说出任何话。”本句的自然语序应为“He was so surprised that…”为了突出强调主语“他”吃惊的状态而使用“So…that”句型,将be动词“was”置于主语“he”之前构成部分倒装。

(4)在由“as/ though/ howeve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表语、状语以及谓语的一部分(形容词、名词、副词或动词)需要前置。例如“Tired as she was, she continued to do the work.”原句可译为“即使她很累,她仍继续工作。”自然语序应为“She was tired…”,而构成“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时将“tired”置于主语之前构成部分倒装。

(5)在由“if”引导的虚拟语气条件从句中,如果从句中有“were/ had/ should”出现,则可以将“if”省略,并将“were/ had/ should”提前置于句首位置构成部分倒装。例如“Was he you, he would work harder.”原句可译为“如果他是你,他会更加努力的。”正常情况下的虚拟语气语序应为“If he was you…”而此句将“if”省略,同时将“was”置于主语之前构成部分倒装。[7]

倒装句的分类可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而不同。以上为最常见的根据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倒装语序而进行的分类。

除此以外,在《汉英倒装语序对比研究》(朱芳,2011)一文中将倒装句主要分为两大类:主谓倒装和宾语、表语和状语前置。[8]主谓倒装又分为句法性倒装和修辞性倒装,宾语、表语和状语前置又分为句法性前置、修辞性前置和强调性前置,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1.主谓倒装。其中又分为完全倒装(将谓语动词完全移至主语前面)和部分倒装(将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移至主语之前。

(1)句法性倒装

①疑问倒装-Are you Chinese?

②感叹倒装-What a lovely birthday cake it is!

③there be存现倒装-There lies a lake near our village.

④虚拟省略倒装-Had you studied harder at university, you would have got a better job.

⑤附和倒装-I have been to Beijing. So has my sister.

⑥让步倒装-Whatever you may say, he won’t go there.

⑦引用倒装-“Let’s go,” said the man.

(2)修辞性倒装

①“Only”位于句首的强调倒装-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achieve your goal.

②否定意义强调倒装-Never shall I forget the days when you were with us.

③表示方位、趋向的副词和词组位于句首的描写倒装-Down came the rain.

④“So/Such...that...”结构的强调倒装-So angry was he that he couldnot speak.

⑤作地点状语的介词短语位于句首的存现句-Next to the table is a chair.

⑥平衡性倒装[9]-To the coast mine came a company of PLA soldiers with ordersfrom headquarters to rescue the trapped miners.

2.宾语、表语和状语前置

(1)句法性前置

①在“The more…the more…”结构中-The more places you travel, the wider your horizon is.

②在疑问词或连接词“whether”引导的从句中-Whether you may say, I will not go there.

(2)修辞性前置

在“as/howeve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表语、状语和谓语的一部分形容词、名词、副词或动词原形前置表示强烈的对照-Tired as he was, he continued the work.

(3)强调性前置

为了强调宾语、表语或状语,可以将这些成分置于句首,加以突出-Sweet was that evening.

《英语倒装句新探》(张芳,2016)也对英语多种倒装情况进行探析,主要分为强调倒装、平衡倒装、否定或限制倒装、重复倒装、假设倒装、让步倒装、比较倒装、衔接倒装、固定搭配和句型所使用的倒装、从句中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的倒装、非谓语动词形式+be+主语的倒装、在宾语从句中为直接引语的句子在某些情况下构成倒装等。[10]

上述提及两篇文章虽对英语倒装句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其中包含的内容与最常见的全部倒装与部分倒装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吻合的,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个人认为全部倒装与部分倒装的分类更为清晰明了。

2.2 英语倒装句的作用

英语句子的倒装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类:语法原因和修辞原因。[11]因为语法结构的需要,有时需要将(全部或部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为了突出强调重要内容,或为了使描写更为生动、上下文更为衔接而采用倒装句式。

(1)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倒装句最突出的作用是强调。例如,在汉语中我们为了突出强调国家时可以说“英国,他去的是。”在英语中,如果要强调解决问题的办法,便可以用“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2)倒装句式可以起到承上启下、避免重复的作用。例如,为了避免重复而用倒装句式来表述与前面描述的肯定情况或否定情况相同的语句-“His mother is a teacher. So is mine.”

(3)倒装句式可在文学作品或新闻报道中渲染气氛。例如“Out of the bosom of the Air, Out of the cloud-folds of her garments shaken, Over the woodlands brown and share, Over the harvest-fields forsaken, Silent, and soft, and slow, Descends the snow.”(郎费罗《雪花》节选)诗人将主语和谓语置于状语之后,运用倒装句式,从而达到制造悬念、渲染气氛的目的,艺术效果更为明显。

(4)倒装句式使语言叙述或描绘更为生动形象。例如“Up went the rocket into the air.”此类句式的主语为非人称代词,将表示方向的副词如up、down、out、in、off等或拟声词bang、crack等置于句首,一般采用全部倒装的形式。

三、汉英倒装句对比及异同

汉英倒装句均是非常规语序,针对语序的对比可以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句法方面可从汉英句子的句式进行分析,语义方面可从句法成分的位置进行分析。

3.1 汉英倒装句的对比

(1)句法方面。据潘文国先生《汉英语言对比纲要》对汉英句子的结构的分析,“树式结构的背后是以整驭零的封闭性结构,竹式结构的背后是以零驭整的开放性结构”。汉语的句式是竹式结构而英语的句式是树式结构,这也正是构成汉英倒装语序不同的原因之一。

①英语有七个基本句型-SV、SVO、SVC、SVA、SVOO、SVOC、SVOA,此为英语句子的主干,无论句式多么复杂,所有的枝干都是从这个主干上分出来的,都不会对句子的主干产生影响。例如“I met a man who had a son whose wife sold cookies that she had baked in her kitchen.”各类信息不断地在句子主干上叠加上去,不断地向右扩展。

②汉语的基本句式是后端开放式,像竹子一样不断扩展开来,例如“梅花—一朵梅花—树上开了一朵梅花—路边的树上开了一朵梅花”。汉语的扩展方向是向左的,不管汉语的定语有多长,均可放在名词中心词的前边,不必担心主语过长。

(2)语义制约。英语遵循“施—受—动”的顺序,句子格式是“施事主语+谓语+受事主语”的形式;汉语陈述句的格式是“话题+说明”的形式,其虽然也遵循“施—受—动”的顺序,却没有形态变化也不要求主谓一致,因此若句子的主谓宾的位置发生改变,那句子的意义就可能发生改变。

3.2 汉英倒装句的异同

(1)结构异同。英语倒装句根据谓语部分是否完全前置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且根据各部分信息和状态的不同又可将全部倒装分为四种类型,将部分倒装分为五种类型;汉语倒装句也可根据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

(2)功能不同。汉语倒装句最突出的功能是强调,其主要表现为节奏和韵律的协调;英语倒装句的作用不仅有强调,还有承上启下、渲染气氛、使叙述或描写生动形象的作用。

(3)数量和使用频率不同。汉语口语中存在大量的倒装现象,书面语中的倒装现象不及英语,而英语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存在丰富的倒装现象。另外,英语中倒装句的使用频率比汉语要高,而且使用范围也比汉语中广。

(4)所传达的信息状态存在差异。首先明确“已知信息”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已经提及的信息,或是说话人在说话时假定已经存在于听话人背景知识中的信息;“新信息”则指的是说话人认为可通过言语交际将自己的话语引进到听话人的意识中去的信息。在英语倒装结构中,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以so、neither或nor开头的句子,因为so、neither和nor都是重复已提及行为状态的内容,因此得出其前置成分是已知信息的结论。据此推断方式对英语倒装句的其余八小类进行分析,可得出句子的前置成分一般为已知信息,而后置成分一般为新信息。相较而言,汉语倒装句的信息状态没有英语复杂。从(3)我们可知,汉语倒装句多见于口语而少见于书面语,书面汉语倒装句一般为修饰语倒装,而由于汉语口语有大量的无主句,因此口语倒装句的信息状态一般是新信息在前而已知信息在后,例如“别说了,你!”。[13]

四、结论

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任何语言都要涉及语序的问题,但是,不同的语言对语序的利用程度和方式是有差异的。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说话人处于交流和表达倒装句有不同的认识,不仅在定义和分类上有所不同,在倒装句的认定和判断上也有差异。本文从汉语倒装语序和英语倒装语序的结构、功能、数量及信息分布等方面做了分析和比较,在微观方面没有做细致的探究和分析。资料有限,探究并不深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猜你喜欢

语序谓语宾语
非谓语动词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短句—副词+谓语
宾语从句及练习
非谓语动词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