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成就、问题与因应之策

2021-01-16陈克娥孙盼蕊

关键词:政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陈克娥,孙盼蕊,彭 静

(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葛兰西等革命导师均认为,政党文化是铸造执政党凝聚力的关键。在近百年的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复杂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社会深刻转型和全球化文化博弈的背景下,各种不同类型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相互激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和意识形态借机不断向我国渗透,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如何从文化层面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各种新问题,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亟待解决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对于巩固党的领导权、增强党的生命力,特别是对提高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与世界上的其他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内化于中国共产党生命有机体的最显著优势。在这种优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文化建设上必然要取得超越其他政党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理文化四个方面。

1、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是关于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仅是批判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依据,更是一种超越以往一切文化形态的先进文化。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够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彻底解决中国问题,那么这种理论体系就可以成为一种在全社会范围来看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化形态。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证明,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可以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进程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为主轴的思想文化,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特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学说。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则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该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两次飞跃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我国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它引领社会思潮,规范社会秩序,保证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1]目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方面,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掌握话语权,并内化为一种指导中国共产党展开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等思想,为新时期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和强军等方面建设提供思想指导,为其发展把准方向。

2、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文化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的文化体系。面对新时代和新形势以及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从制度文化方面加强从严治党。这不仅是新形势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和强化领导权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严肃党纪,加强党内监督。由此可见,“‘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基于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而提出来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2]广大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的认识往往不是从政党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党的作风和行为出发。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并使这种文化内化到每一个党员的头脑中。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文化的关键是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党内纪律,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从严规范党员的言行。制度不在多而在精,重点在于制度的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加强法治建设,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加大腐败惩治力度,重点从六个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即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和抓反腐从严。特别是开展 “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的态度清除一批腐败分子,以坚决的态度整治“四风”和落实八项政策,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 增强“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党的制度文化建设已卓有成效,成为赢取民心、推动发展的制度动力。

3、以服务人民为目标的行为文化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秘诀。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革命,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宗旨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重要来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搞建设、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宗旨在新时期同样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我们判断各级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是领导满不满意、接不接受、高不高兴,而是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需不需要、答不答应。只要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工作和努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不是对领导负责,而是对人民群众负责。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其长期建设的行为文化。“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不是哪个党员在讲话中的表态,而是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地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的行为文化建设,力争让每一个党员认识到这一点,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指导党员行为的重要标准。在长期的行为文化建设下,涌现出了无数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如黄大年、黄大发、南仁东等典型先进人物,强化党员的优良先进形象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信任力,巩固党的执政建设。

4、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内容的心理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同理,对一个政党来说,同样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心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前进的方向和精神动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每个党员的理想信念都应该统一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上,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共产党人更需要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心理文化来不断追求。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才会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因素,拥有较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才能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诱惑,努力提升工作积极性,主动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心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调节机制的文化,是共产党员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远大理想的润滑剂。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两个维护”,形成一种内在约束力,积极帮助共产党员形成正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硬性约束的缺陷,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党员的执行力和行动力,进而规范党员行为,进一步维护党的形象,密切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在思想、制度、行为和心理四个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大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增强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思想文化上,部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价值观扭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武器,是广大党员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当中,有一小部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无论人类社会如何进步都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他们要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信任,要么就是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具体来说,导致一小部分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封建糟粕思想,特别是特权思想和等级思想对共产党员的腐蚀。虽然封建制度在我国已经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是一些封建糟粕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一些共产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而是谋求私利的工具;一些共产党人认为自己的努力奋斗不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官职;一些共产党人认为自己掌握了权力就可以高人一等。第二方面的原因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的渗透。西方新自由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一些党员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的一系列经济成就以后,盲目迷信私有制进而抵制公有制。从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完全过时,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新时代。西方普世价值不断鼓吹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以及建立在流通领域中的虚假平等。应该承认一些党员的理论素养较低,无法从理论上认识西方民主和普世价值的本质,因此,当他们看到社会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一定差距时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动摇或者放弃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在制度文化上,党内存在潜规则流行、违规违纪现象

全面从严治党,是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后,党内的各项制度、纪律和规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来看,目前党内的制度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些制度建设存在滞后于现实,缺少逻辑性思考,不能体现全局性,不具备可操作性和落实性等问题。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党员在工作中会钻制度的空子。他们喜欢用潜规则代替制度,特别是官员的任用和提拔上,存在带病提拔、买官卖官现象。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优秀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党组织机体的腐蚀作用十分巨大。还有一些党员的规则意识和制度意识薄弱,以制度和纪律难以落实和履行为借口将制度抛在脑后,用自己的主观意志任性地代替党纪和国法。因此,一些党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违规和违纪行为,甚至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文化建设上,要目标明确、导向合理、落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潜规则和违规违纪现象,才能更好地规范党员的行为,才能保证党的生命有机体永葆生机。

3、在行为文化上,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衡量每一个党员行为的重要标准。每个党员都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自身的个人利益或者自身的特殊利益摆在次要位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负面影响,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倾向。一部分党员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渐把个人利益以及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党员开始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把对金钱的追逐、对权力的追逐作为工作行为的标准,把互相攀比、奢靡享乐、圈子文化作为自身行为的全部内容,把懒政、不作为、乱作为当作自己的借口。“这就造成了当政治业绩与人民的切身权益相悖而行时,这些党员干部不能扎牢对民众的忠贞意识,不能坚定全心为民的宗旨意运,最终选择了一己之利或团体之利,极大地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4]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四风问题是顽疾,要想彻底解决四风问题,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只有建设中国共产党先进的行为文化,改变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常抓不懈才能彻底解决四风问题。

4、在心理文化上,少数党员对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信心不足,对党内事务冷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心理文化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我们必定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但是一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欠佳,表现出对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心不足,对党内事务态度冷漠。这样的心态会使党员在工作中表现出不敢担当,冷漠,缺乏责任感的状态。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这样的党员干部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因此,必须要从心理文化上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化作用,切实扭转心态,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一定是文明或者文化上的冲突。另一位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也认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将会逐步取代经济、军事等传统的硬实力,国家的竞争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那么政党建设更应该专注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切口,重塑政党信仰和文化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切实把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到实处。

1、文化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影响

所谓文化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各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互相对话和交流,从而相互融合成新文化形态的过程。文化全球化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大肆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向中国输出自由主义思想和西方价值观。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40多年的艰辛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有所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也有较大提升,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西方文化霸权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党员的思想,极大地损害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时代任务,大力发展先进的政党文化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

2、当代中国社会处于全面转型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也进入全面转型期。转型期对于中国来说既是弯道超车的机遇期,也是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的挑战期。社会矛盾同样也会在政党文化中有所体现。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政党文化建设的冲击。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冲击党员的思想观念,破坏党内的各项制度,改变党员的行为,影响党员的心理。另一方面,对入党人员的来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外,私营企业家也可以入党,这在一定程度对党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解决思想入党问题,既是营建政党文化的关键,也是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唯有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才能发掘党建的内在动力、实现新时代的伟大使命。

3、党内的新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考验

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也从工业社会迈入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扁平化。信息社会改变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立体结构。面对信息化的大潮,政党组织也必需发生变化,由立体结构变成扁平化结构。因此,党组织内部如何从立体化转变为扁平化,在结构转变的同时又不改变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政文化建设必须要面临的一项巨大考验。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政党文化建设命题,要和大数据、智慧国家、云管理等技术背景相结合,真正推动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因应之策

根据政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今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问题意识,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和面对这些挑战。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学习,强化党员思想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一方面,党员必需认真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5]党员要坚持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思悟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党组织定期组织学习交流,通过思想理论的学习,解决认识误区,抵制西方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在党员中的传播,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先进正确思想理论的宣传,明确党员的正确思想。邀请专家开展思想理论专题教育活动,优化思想学习宣传工作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清除党员头脑中的封建腐化和特权思想,强化先进正确思想的指引作用。

第二,强化党员纪律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和根本之策,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其中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更能全方位、多层次的扎紧制度的笼子。一方面,创新宣传模式,广泛开展法治思想宣传。法治思想宣传在宣传模式上不断突破,才能更好地让法治思想宣传范围和人员层次上实现更高台阶的发展。在继承原有模式上借助新时期的新发展进行创新,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手机和电脑建设版面对专家文章、领导人思想进行宣传,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可以组织党员对腐败事件进行改编,在举办的节目中进行汇报演出,实现幽默风趣的展现或者发人深省的效果等。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法治思想教育层次。毛泽东曾形象地强调过方法的运用,“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6]只有根据新时期新要求新特点创新教育方法,才能进一步拓宽法治思想教育层次,在进行教育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千篇一律的法治思想理论宣传,可以结合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党员进行难易程度不同和与本职业相关的主题法治思想内容教育;可以在原有的理论说教基础上增添代表性人物和事迹来深化印象,引导党员组织和开展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情景教育,通过组织学习的过程和宣传活动带来的直观感受进一步升华党员的法治思想建设。

第三,强化党员作风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党的行为文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建设过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三大优良作风”,保障革命任务的成功实现,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根据每个时期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和发展党员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作为一个百年政党,面对“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一个根本性问题,需要我们党回答好和解决好,需要我们党不断加强党员作风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明确服务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

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7]坚守服务于人民的初心需要不断强化党员作风建设。一方面,拓宽监督渠道,优化监督模式,提升监督实效性。实现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之间的优化结合,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党员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党员的行为都置于党纪法规的严格约束之下,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作风教育活动,明确党员的新要求。通过作风教育活动的创新多样化开展,不断加强和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学习和认识,进而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深化反腐败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明确清廉、实干、担当、亲民的党员要求,进而深化服务人民的行为文化建设。

第四,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营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加强党的心理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员是党组织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肌体和血液,党员的心理健康对政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不断影响党员的心理健康发展。党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应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员面临“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严峻挑战,以及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需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缓解少数党员对党内事务冷漠,对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信心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深化党史学习,升华理想信念。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理想、坚定信念并付诸实践的伟大奋斗史。用政党百年光荣岁月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教育党员,通过了解党的奋斗发展史,明白党的建设发展和执政过程中的艰辛,做到学习、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艰辛奋斗精神和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进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另一方面,理论教育和实践问题相结合,增强说服力。将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思想理论和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是我们党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理想信念教育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才会得到实效,但是如果武断的只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就会失去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思想理论和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真正达到树立党员信心和凝聚党员力量的目标。

猜你喜欢

政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