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的地方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1-01-16汪洪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5期
关键词:商科高校学生供给

汪洪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愈发频繁,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全球产业链的形成让高密度、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逐步丧失优势、收益降低,所以促进供给侧改革、解决产能过剩的难题,是时代浪潮下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我国在近几年也对鼓励企业转型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象征着国家正不断提高对创新创业领域发展的重视。而作为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的高校学生群体,既拥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因为眼界开阔而思路清晰,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所以对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变革、优化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紧跟时代浪潮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供给侧改革理念对高校商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进步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去一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解决产能过剩、提高国内企业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变革高校商科人才培养观念、构建更完善、更系统的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既能在教育方面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灌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独立自主的优秀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同时还能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高校全面教育的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效率。

教育部曾明确地提出意见:变革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育体系,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校整体教育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综合型实用人才,满足国家新时代人才需要的重要措施。可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家重视高校学生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商科师就更应该变革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供给侧改革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综合能力,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落实供给侧改革战略的理念,完善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校学生群体综合能力、整合高校学生学习风气的重要举措之一,让高校学生群体除了掌握课本中的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开拓、冒险、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以丰富的学术知识与开阔的眼界设计创新思路,敢于对现有的产业结构、供给结构提出独特的见解,勇于投身于国家小康社会的建设,在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指引下,升华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变革商科教师教育观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更是提高高校学生综合能力、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助对人生道路尚处于迷茫阶段的高校学生更新就业思路,鼓励高校学生敢于提出新想法,用所学知识优化市场供给,增强高校学生学习动力;同时,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实施教学,构建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校园创新氛围,也有利于帮助高校学生掌握改变企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环境的方法,引导他们要结合课本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并培养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和意志。在供给侧改革越来越深入的新时代中,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学生的创业难度降低,掌握更多优化产品供给的知识技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学生群体敢于创新、为促进国家产业转型作出贡献,只是常年生活在国家与学校庇佑下的高校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市场环境,所以需要高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设置完善、全面的高校商科学生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提高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并教育学生如何适应市场环境,讲解当今经济局势,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完善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设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是由目标引领,只有设定了目标才能有努力的动力与方向,目标也能为行动提供清晰的思路。所以高校在响应供给侧改革战略、构建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当设定一个总目标,以总目标为指导构建清晰的教育思路与明确的教学目的,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推进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这个总目标不应过于生硬,例如每年学生的成绩、学生对供给侧改革的论文等等,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是一项战略指导,而非具体的工作要求,过于生硬功利的目标容易偏离教育体系设立的原本目的,使高校课堂教学缺乏教育性,不仅增大高校教师压力也不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所以总目标的设立应当着眼于全体学生,重视高校学生群体之间的创业热情,为高校学生掌握产业转型有关知识提供教学保障,整合各项校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科学的创新氛围,让学生敢于对目前市场供给结构抒发见解。在设立总目标的同时,高校还应根据构建高校学生培养体系过程的不同阶段,设定多个小目标,如转授基础产业知识、普及创新课堂、举行与供给侧改革相关讲座等等,以这些小目标划分教育体系创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与能力水平实行因材施教,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推进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成。

(二)宣传模范人物,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在供给侧改革中,创新意识既能帮助大学生勇于创新、发挥创造力,在众多困难与阻碍中保持自身目标,更能帮助高校学生群体规范活动,培养责任感,激励高校学生群体自重自强,鼓励他们积极对当前不够先进、效率较低的某些产业结构进行大胆创新。创新教育也不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模式与方法,更是帮助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规划人生、实现理想的一种先进思想。所以,在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供给侧改革理念的工作中,探讨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但是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如今部分高校学生开始处于低欲望的心理状态,缺乏目标与信念,简单地宣扬创新意识难以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时高校及相关教师可以采取宣扬模范人物的手段来激励学生的奋斗欲望。例如深圳创新创业的模范人物万捷,重视电脑与多媒体技术,优化公司产品生产与供给模式,从一个员工总数不足30人的小制版公司,发展成为深圳举足轻重的印刷公司,高校可以通过宣扬万捷的努力事迹向学生表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宣传万捷的创新理念和人生信念,鼓励学生摆脱低欲望心理,积极进取、自律自强,为了自己喜爱的目标和事业而奋斗。

(三)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落实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优势,高校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作为指导,还要对自身所学进行总结、思考和实践,在一次次对知识的思考中发现规律,在不断的实践中对现有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规律探究,并大胆创新,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使高校学生为供给侧改革战略作出贡献。所以高校在变革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提倡教师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在保证学生考试分数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遵循知行统一原则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让充分的学术知识成为高校学生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支撑。其次,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适当降低知识的权威性,让高校学生能产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的勇气,进而敢于对产业结构提出创新想法,并在课堂设置中加入一定互动环节。最后,奉行知行统一原则,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比重,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后,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带领学生对市场供给结构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实践根基。

三、结语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廉价低水平类产品逐渐丧失优势,想要维持我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只能落实供给侧改革战略,实行产业转型。高校学生群体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下的高素质人才,对促进供给侧改革事业的推进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群体承担起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帮助产业转型的领域中来。但高校学生缺乏社会资源与实践经验,需要高校提供平台保障与教师引导,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贴近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

猜你喜欢

商科高校学生供给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