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阅读训练两篇

2021-01-16刘自学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米开朗琪罗弧度事例

刘自学

读书与写作

陈新民

我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立乎大者,小者不可夺也!”读书,在他看来就是“立乎大者”。

我十岁时,父亲让我背会了穆青、冯健、周原的长篇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榜樣——焦裕禄》,他要我学习焦裕禄的为人,学习穆青等人的作文。

读过书的人和没有读过书的人不一样,读过许多书的人和没有读过许多书的人大不一样。2013年,我去扬州领一个文学奖,有幸结识了张守仁先生。张先生是编辑大家、文章高手,曾长期担任《十月》杂志的副主编,那年八十岁了。交谈中,先生说起汪曾祺读书、背书的故事。汪曾祺13岁那年,学写了一篇文言文,令他祖父大吃一惊。老人特意把自己最喜爱的一方砚台送给孙子。听张先生娓娓道来,我想起曾听人说过,贾平凹能整本背下《红楼梦》。我一直想当面问问贾先生,但几次见他,都没想起这茬。

再看明代文学家张溥的治学方法:“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抄),钞已朗读,过之即焚。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读书之斋曰‘七录……”通过朗读、抄写、背诵三结合途径,抵达对作品深层次的领悟和把握,终归会读有所获,这是规律。

欧阳修的名言“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历来为学人尊崇。欧阳修治学从抄书起步,最终跻身唐宋八大家。从欧阳修的求学经历看,他所说的读书,专指精深阅读,就是扎扎实实地读进去、再读出来,最终把书本知识融入思想,活化为智能,转变成才干。

我在《几许清韵留圣歌》里写道:“少年时代的心理活动,像风,像雨,像树梢的新枝,像原野的嫩苗;敏感、脆弱,忽而自我欣赏,忽而莫名沮丧。但那段时期的潜意识活动,无形中影响着主体自我实现的走向。”有形的阅读,一定会影响无形的潜意识活动。

当今的读书环境真好!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徜徉在文学名著之林,无忧无虑地从中汲取养分。

古人有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准备从事文学创作,必须把精读和勤练结合起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练笔即有了先决条件。练笔是梳理生活,深化阅读,学习表达的必由之径。

文学作品是个性化的精神产品,而创作个性,正是形成风格的前提。决定风格走向的诸多因素里,当然包括个性化阅读。没有偏爱,就没有欣赏,也就没有创作。有什么样的阅读趣味,便有什么样的写作风格。比如,陈忠实喜欢读《百年孤独》,他的作品中就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能见度”。莫言称作家为讲故事的人。民间有个说法:“话有千般说,巧说为妙。”用文学语言讲故事说技巧,就是审美地表现人事物象。关于写作,王国维提倡的美学追求叫“不隔”,就是尽可能不用典故,没有藻饰,没有可有可无的字词句,读之如对面倾谈。大和尚说的家常话,“不隔”方为大境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阅读至关重要。

(来源:《甘肃日报》2019年12月26日)

【阅读训练】

1.本文的论题和论点分别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作者父亲的话,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五段引用欧阳修的名言,谈他的求学经历,论证了怎样的观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5.分析文章写作者自己学习、读书内容的作用。

6.文章最后一段强调了读书哪一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给生命一个弧度

程应峰

一天,我突发奇想,试图将一张单薄平滑的纸张在桌面上竖起来,可花了好半天工夫,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我无意中将纸卷成筒状在手上把玩,过后将纸展开,发现这张纸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不易消除的极小的弧度。我再将纸往桌子上竖放时,很轻易地就将它竖稳了。显然,纸能够竖起来的原因,就是它具备了一个小小的弧度。

弧度的存在拓展了它的支撑面,扩大了它的平衡点,让纸张的竖立具备了更大的可能。

生而为人,要让生命有张力、有弹性、有适时站立的机缘,就必须拥有一个弧度:或弯腰,或低调,或放下。

适时的弯腰,是一种智慧,是为着真理、事业,适度妥协。这样的弯腰,弯出了人格魅力,凸显了人性美丽,接近了人生梦想。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的一件作品按期完工,验收人员看过之后,露出不悦之色。

“有什么地方不对吗?”米开朗琪罗问。“鼻子太大了!”验收人员说。“是吗?”米开朗琪罗站在雕像前一本正经地看了看,大叫一声:“可不是,鼻子是大了一点,我马上改。”说话间,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当当修改起来。凿刀所到之处,掉下了一些大理石粉,验收人员只得走开了。

一会儿工夫,米开朗琪罗爬下架子,请验收人员再去检查。“您看,现在可以了吧?”验收人员看了看,高兴地说:“是啊!好极了!这样才对呢!”

事实上,米开朗琪罗爬上架子时偷偷地抓了一些大理石碎片和一把石粉,从头到尾,他在上面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对雕像做丝毫改动。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执意跟对方争论,绝难争出个是非曲直。毕竟对一件艺术作品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和看法。审时度势,弯一下腰,不仅给了对方良好的感觉,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也是个善于弯腰的人,从而建功立业,实现了胸中抱负。

小处弯腰,才会大处取胜。世上很多事情一如弯腰那样简单,只需放低姿态去做。

一张单薄的纸,一旦有了弧度,就可以站立起来。但是,如果是一根宁折不弯的筷子,要让它在光滑的桌面上竖起来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性情耿直固然是可贵的品质,但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懂得适度弯腰的人,更容易有所成就。的确,生命的高度,取决于低调弯腰的弧度。给生命一个弧度,人生就会赢得更多可以站立起来的机会。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月17日)

【阅读训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讲作者竖纸张这个小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的故事。

4.同样是事例,为何米开朗琪罗的讲得详细,而张之洞的事例却一笔带过?去掉张之洞的事例好不好?

5.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读书与写作》

1.论题:读书与写作,或,阅读与写作。

论点:没有读书,就没有写作;或,没有阅读就没有创作。(意思对即可)

2.引出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读书。

3.举例论证。举现当代文学大家汪曾祺、贾平凹,及清代文学家张溥的事例,古今结合,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沒有阅读(读书),就没有创作(写作)。

4.他所说的读书,专指精深阅读,就是扎扎实实地读进去、再读出来,最终把书本知识融入思想,活化为智能,转变成才干。

5.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读书与写作,很好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更有说服力,给人以亲切感。

6.个性化阅读。为了证明:没有偏爱,就没有欣赏,也就没有创作。

《给生命一个弧度》

1.给生命一个弧度。或者:生而为人,要让生命有张力、有弹性、有适时站立的机缘,就必须拥有一个弧度:或弯腰,或低调,或放下。

2.①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论证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面对验收人员的“挑剔”,米开朗琪罗采取巧妙“虚弄”的办法,既避免了争论,又完好地保住了自己的作品。

4.米开朗琪罗是外国人,且其生活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很多人对他的事情不是很熟悉,所以做了较详细的叙述;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对国人来讲,是比较熟悉的,故而一笔带过。但去掉张之洞的事例不好;原因是:两个事例,一外一中,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能更好地论证中心论点。

5.对比论证。通过单薄的纸有了弧度就可以站立,与一根宁折不弯的筷子在光滑的桌面上不容易竖起来作对比,很好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6.结构上:收束全文;内容上:总结全文,进一步强化了中心论点。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米开朗琪罗弧度事例
靠“造假”成名的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的神秘面具(上)
“西斯廷画家”米开朗琪罗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不自由
弧度制的三个基本应用
南瓜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米开朗琪罗:《大卫》缘何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