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议论文
2021-01-15
技法指津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并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逻辑严密等特点。作者的观点一般就是议论文的论点,也是议论文阅读中考查的重点。因此,把握作者的观点十分重要。
一、把握作者观点
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词句,划分文章层次。
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必须注意两个原则,一是抓住关键词句,如文章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文章中的起始句、过渡句、归纳句,以及多次出现的句子;二是要划分文章的层次,理清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这篇随笔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和读书的好处,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人精神上的各种缺陷。综合这三层大意,我们即可得出作者的观点。
2.梳理论证思路,捕捉作者观点。
议论文的论点通常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论点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寻找论点,捕捉作者的观点。如《山水画的意境》,论证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由现象写到原因再写到应用探究,论点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而《无言之美》遵循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以问题为导向,一步步深入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中心论点就在文章的结尾;《驱遣我们的想象》则按照“知识铺垫——理论阐述——实例分析”的思路行文,最后水到渠成,点明中心。所以,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论证思路着手,根据思路找寻作者的观点。
二、提出看法
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实就是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这也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热点。阅读是我们通过文字了解作者观点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思想、经历不同,对作者的观点自然会有不同的评价——或支持,或反对。如培根的《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读法,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针对培根的读书态度,我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对“精读”的阐述,我们如果认同,可以举例进行分析,如宋代朱熹认为,熟读之后应该“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意思是说读书首先必须仔细、反复地阅读,使书中的知识都成为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以有所收获了。如果不赞同,则可以举陶渊明的例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喜欢读书,领会要旨即可,不需要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证明读书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三、尝试迁移运用
迁移运用其实就是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资料,联系实际,谈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感想、启示,或者根据要求补写事实或道理论据。谈感悟、启示时,应当通读全文,在把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精心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在补充论据时,选择的材料应当真实、典型,还要具有指向性,不能偏离论点。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诗句,有的同学用来证明“勤奋”,有的同学用来“劝学”,但这句诗最能证明的观点其实是“珍惜时间”。
牛刀小试
底 线
◎冯骥才
一次,一位在江南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很快要上市了。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
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不断技术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我说:“五十年代真有。七十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上,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锁厂老板说:“那是什么时候,早没影儿了,不信你不锁门试试。”
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我承认,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兩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训练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这篇文章首先通过写“我”与开锁厂老板交谈的故事,引出了论题;然后阐述了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 (1) 的观点;然后又从 (2) 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 (3) 。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3.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
答:
4.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
答:
【董问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