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第一”
2021-01-15
大家都知道,在竞赛活动中,得冠军是最高荣誉。所谓冠军就是第一名,但第一名不一定都要叫“冠军”,还有许多与冠军等同的名称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名称以及它们的来历吧!
桂 冠
“桂冠”一词是舶来品。相传古希腊人爱用月桂的枝叶编成帽子,献给杰出的诗人和凯旋而归的英雄,以示崇高的敬意。后来人们又用桂叶编成“花冠”奖给体育比赛的优胜者,这一风俗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桂冠”一词即由此而来。没想到古希腊人首创的“桂冠”与我国古代的“折桂”一词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见无论中外,人们都十分钟爱桂花。
冠 军
“冠军”一词由来已久。《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的记载。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楚国有一位大将宋义,英勇善战,十分威武。他奋起反抗秦王的暴政,秦兵屡屡败于他的手下。由于他战功赫赫,位居诸将之上,于是楚军将士赠给他一个“卿子冠军”的光荣称号。汉代继续沿用“冠军”的称号。霍去病就以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这之后的朝代都有“冠军”的官衔,唐朝也设有“冠军大将军”的官衔。直到清朝,护卫帝王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还称为“冠军使”呢!现在不但在体育界,而且文化、艺术、军事、表演等各类竞技比赛中的第一名都可称冠军。第二名称亚军,第三名为季军。
执牛耳
牛的耳朵和第一名有什么关系呢?据《左传》记载,当时各国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将牛耳割下取血,并将牛耳放在珠盘上,由主盟者执盘。当时便称主盟者为“执牛耳”。主盟者率先将祭拜过天地神灵的牛血涂在口上,与盟者接着相继歃血,表示彼此之间有天地神灵为鉴,要坚守盟约,要言而有信。倘若有违约者,必将遭受神灵的惩罚,最终将像牛一样死亡。这种“歃血为盟”的仪式在古代是很隆重的。因此,“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来当作“第一”的代名词。
折 桂
相传晋武帝时,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郄诜出任雍州刺史,晋武帝让郄诜评价一下自己,郄诜道:“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后人就以“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最早出处。中国古代每年八月是科举的关键时刻,此时正逢桂花盛开,人们遂以“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來比喻科举登科和仕途顺利。
唐代科举制度方兴未艾,蟾宫折桂便被比喻应考得中。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其堂弟白敏中也中第三名,白居易写诗贺道:“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问 鼎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莫过于鼎了,它甚至被视作国家、政权的象征。大禹治水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他要在每个州都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于是搜集天下青铜铸成九鼎,每一鼎代表一个州。到了春秋周定王时,楚庄王称霸天下,当楚庄王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陆浑时,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别有用心地问王孙满九鼎轻重,王孙满则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还用“在德不在鼎”教训了楚庄王,使他收回了野心。
后来,人们用“问鼎”一词来比喻某人图谋王位。王位自然是天下第一人所坐。久而久之,“问鼎”就成了获取第一名的意思了。
鳌 头
我国唐宋时期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有巨大的鳌的头,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都必须立于石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后来,唯有高中状元者可站于殿前的鳌头上,所以就说他“独占鳌头”。元代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楔子里就有“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后来就借喻为考试得第一名。“鳌”为俗字,正字作“鳖”,本义为海中大鳖。俗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及第是读书求功名之人一生的转折点,自然高兴异常,如唐朝的孟郊及第后就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他知道自己得“鳌头”后是何等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