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六盘水市乡土旅游地方课程开发探究
2021-01-15陈进段敏秦趣
陈进 段敏 秦趣
摘 要:六盘水市作为“中国凉都”,近十几年来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为六盘水市乡土旅游地理的开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开设乡土旅游地方课程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政策引导,是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在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以六盘水市的旅游发展为基础,结合六盘水市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就六盘水市乡土旅游地方课程的开发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建议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土旅游地理;地理核心素养;课程开发;六盘水市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1.032
1 乡土旅游地方课程的提出
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政策引导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他们信息来源广,信息获取便利,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这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18年1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文简称17版新课标)出炉,课标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和学校結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因此,开发地理地方课程是符合时代变化的。
2017版课标也强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要与国家设置的选修课程体系相衔接,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17版课标中旅游地理是其中一门选修课程,所以开发乡土旅游地理符合新课标的课程要求。
1.2 六盘水市的旅游发展为乡土旅游地方课程开发创造了物质基础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在滇、黔两省结合部。 2005年,六盘水市凭借其独特的气候,通过有关气象专家论证和权威部门评审,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之后,六盘水市开始围绕“中国凉都”这一称号,大力发展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凉都”的城市品牌,政府紧紧围绕这一品牌,打造了“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等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业已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六盘水市的“中国凉都”旅游品牌,也已成为各级学生最为熟悉的六盘水市标志。由此,将乡土地理知识与旅游相结合进行课程开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综上所述,六盘水市具有开发乡土旅游地方课程的基础。
2 乡土旅游地方课程设计
2.1 乡土旅游地方课程开发目标
2.1.1 乡土旅游地方课程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知识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去对区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当然,四个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的同时,也会有助于其他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六盘水市这一具体区域之上,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也需要将六盘水市放至大背景下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课程的学习中采用模拟导游、实地考察等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综上,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但同时也兼顾到区域认知、综合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2.1.2 乡土旅游地方课程具体目标
(1)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掌握旅游地理基本知识。
(2)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自己家乡旅游宣传做贡献的意识,在走出六盘水市后能付诸实践。
2.2 乡土旅游地方课程内容
课程基于六盘水市的旅游资源及其旅游业的发展展开,在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和整合时,重点考虑课标、学生、教师、学校设施四个方面。根据课标的要求,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注重将乡土旅游地理与国家课程中的旅游地理进行整合。其次,地方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需求,在进行地方课程内容筛选时,着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地方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精力能力有限,在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选择大家熟知度较高,资料容易搜集的内容,做到课程真正能为教师所用,而不是一种负担。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六盘水市为一个小城市,学校设施整体较为落后,各校之间教学环境差距大,在进行内容选择时,需兼顾这一限制性因素。
基于以上几点,通过分析,六盘水市乡土旅游地方课程主要内容选编及其课时安排具体情况如表1。
3 乡土旅游地方课程实施建议
3.1 基于教研组,提倡集体备课
乡土旅游地理课程实施中,现成的资料比较少,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地理备课过程中,应以地理教研组为单位,地理教师采用集体备课,合理分工,很多资料分类搜集,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减少备课负担。
3.2 积极补充课程资源,构建课程资源库
在课程开设初期,乡土旅游地理课程资源是比较贫乏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不断的注入“活水”。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纲,多渠道、多方式构建。不仅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应充分利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如学生拍摄的视频、搜集的图片等。课程资源搜集之后,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将资源进行整理,利用云存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3 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从狭义的学科角度理解,项目式学习是学生组建的团队在一个由关键素材构建的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个主题下彼此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活动。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对于乡土旅游地理课程而言,教师可以创设基于现实的项目式学习,如本课程中可以设计主题为“我为六盘水市设计旅游路线”的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究。但是这种基于现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由于现实情境复杂,往往需要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要求较高,一学期开展一到两个为佳。
3.4 构建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我们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作为地方课程,宜构建多元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第一,评价过程要明主,包含教师评价、组内互评、自我评价等。第二,评价内容要全面,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以及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第三,量化评价标准。对于与结课成绩相关的评价,尽量做到量化评价标准,使结课成绩有理有据。第四,适时恰当评价学生。这种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计入结课成绩。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它可能是课堂上的一个表扬,课堂下的一个肯定。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温度、有个性的评价,有时更胜那一条条的评价准则。
六盘水市乡土旅游课程的开发虽具有课程开设的基础条件,但是要想使它成为一门实用课程,甚至精品课程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才能使他成为有生命的课程。
4 结语
总之,乡土旅游地方课程以所学地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地旅游实际,对学生学好地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乡土旅游地方课程開发却比较困难,乡土旅游地方课程也有很多困难。因此,六盘水市地理教师应在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以六盘水市的旅游发展为基础,结合六盘水市中学地理教学实际,确定六盘水市乡土旅游地方课程的开发目标、课程内容,并在乡土旅游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相关知识解决乡土旅游中有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肖春明.基于课堂的地理项目式学习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6 (3):21-22.
[3]梁美盈,王艳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以“武汉市汤逊湖水环境调查”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49(1):72-75.
[4]秦趣,刘娟,宋玮娴,等.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0,6(4):58-61.
[5]秦趣,叶忠康,陈进,等.应用型背景下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7):23-25.
[6]孙玉林,陈荟.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与应用——以“明光市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考察”为例[J].地理教学,2020,62(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