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干旱脆弱性评价
2021-01-15贾元童崔骁勇刘月仙刘雅莉冉沁蔚王艳芬
贾元童,崔骁勇,刘月仙,刘雅莉,许 聪,李 通,冉沁蔚,王艳芬,*
1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 101408 2 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 北京 101408 3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1408 4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1408
干旱源自长时间(一个季节或更长时间)内的降水不足,通常的干旱定义是相对于某些被认为是正常的长期平均状况而谈[1]。干旱的定义最早可追溯到1894年,美国学者Abbe[2]提出干旱为长期积累缺雨的结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干旱导致地表水短缺和地下水位下降,农牧业生产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威胁粮食安全、农牧民生计以及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3]。即气象干旱会引起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进而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导致社会经济干旱[4]。
干旱脆弱性是指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多个因素受到干旱扰动,从而影响人地耦合系统应对干旱的能力,对生态环境、居民生计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5]。目前国内外关于干旱脆弱性的研究,在研究尺度上,有针对农户尺度的干旱生计脆弱性研究,研究方法主要为构建指标体系[6],实地走访获得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也有在省市、国家和更大的区域尺度上,通过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农业脆弱性评价以及城市脆弱性评价的研究[7- 8]。脆弱性评价为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确定干旱影响的根源提供了一个框架,有助于了解哪些区域易受影响,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脆弱性。通过将干旱脆弱性进行空间可视化,可以有效地为应对干旱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干旱脆弱性评价是制定干旱减缓政策的首要环节,也是可持续发展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干旱指数(Aridity Index,AI)在 0.05—0.65 的区域为干旱区,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9.7%。AI为降水量(Precipitation,P)与年潜在蒸发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的比值。根据该标准,Hulme将全球划分为北非、西南亚、中东亚、萨赫勒、非洲之角、南非、澳大利亚、美国西南和巴塔哥尼亚等九大干旱半干旱区[1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本文选取其为研究地点。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受干旱影响的农作物面积为16.77万hm2,其中受灾严重的有10.63万hm2,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等地。受干旱影响的牧区有26.40万hm2,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10个盟市中66个县的434万人的生活和生产受到干旱影响,造成13万人和23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1]。在过去的20年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开展了草地恢复、退化地区禁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等多项环境工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12]。内蒙古自治区有55个民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双赢,也有利于地区的和谐稳定和民族事业的发展。本文根据IPCC提出的脆弱性概念与分析框架,构建内蒙古自治区干旱脆弱性指标评价体系,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干旱脆弱性强弱和主要贡献因子,并针对性地提出减缓干旱脆弱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总面积118.3万km2。内蒙古自治区地形狭长,由东北向西南呈对角线延伸(图1),区域内有高原、丘陵、山地、沙漠、平原、湖泊和河流等地貌。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年太阳辐射由东南向西北减小。年平均降水量在50 mm至450 mm之间,呈现出强烈的从东北到西南递减梯度[13]。
图1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图Fig.1 Administrative map of Inner Mongolia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土壤和热量条件适宜,生产力高,有利于农牧业生产。西部地区炎热干旱,降水和地表径流少,并且沙漠、戈壁分布广泛,缺水严重,土地质量差,生产力低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8666.7万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3.26%,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22%,居全国各省和自治区之首。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科尔沁草原等天然草原面积辽阔,牧草种类繁多,草质优良,家畜喜欢吃的禾本科和豆科优质牧草占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除丰富的草原资源外,内蒙古自治区还是中国新发现矿产最多的省份。
2 研究方法
2.1 脆弱性的量化模型
根据IPCC提出的脆弱性概念与分析框架,脆弱性由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暴露度是系统遭受外部自然环境或社会政治压力的程度,是外部压力施加于系统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14]。干旱是研究区域的中心风险,因此选择干旱作为暴露因子,可利用干旱指数等气象指标来反映气候的时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敏感度是系统受扰动或压力影响的程度,它是受到扰动前人类和环境耦合系统的固有特性。适应能力是系统应对实际或预期压力的能力,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教育、收入、技能、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实践的能力等。根据脆弱性的概念及其三个维度,脆弱性是由两个正向影响维度(暴露度和敏感度)和一个负向影响维度(适应能力)构成。因此,最脆弱的盟市的特点是干旱暴露程度高,对环境波动的敏感度高,并且适应能力低。脆弱性指数(Vulnerability Index,VI),通用定义为:VI=EI+SI-AI[15]。其中,EI(Exposure Index)为暴露度指数,SI(Sensitivity Index)为敏感度指数,AI(Adaptive Capacity Index)为适应能力指数。但是在本研究中,为了后续的指标贡献度计算,需要保持所有指标的同向性。于是将适应能力指标进行了逆向标准化。因此本研究中使用的脆弱性计算公式为VI=EI+SI+AI。
2.2 构建指标体系
本文选择了6个暴露度指标,7个敏感度指标和6个适应能力指标,用来反映各盟市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数据主要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2017》[16]和《2016年内蒙古水资源公报》[17]。蒸散量数据提取自MODIS全球地表蒸散发产品(MOD16A2)2016年的月尺度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 km。降水量基于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s://data.cma.cn/)2016年的台站降水数据,通过空间插值获取。
在暴露度指标中(表1),干旱指数可以代表各盟市的干旱程度,它决定着气候是否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人口密度是一种人口分布的度量方法,等于常住人口数量除以盟市行政面积,用于反映人口作用于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草地面积、牲畜头数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可以反映居民生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总用水量反应盟市的综合用水需求。
表1 干旱暴露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在敏感性指标中(表2),城镇化率可以代表从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会向以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转型的进程。第一产业GDP比例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可以代表盟市对第一产业活动的依赖程度。自来水受益村数比例直接反映了农村人口生活用水对干旱的敏感度。人均GDP可以代表整个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代表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农田有效灌溉率是指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配套,一般情况下能进行正常灌溉的农田面积占总农田面积的比率,可作为代表水利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稳定性的指标[18]。
表2 干旱敏感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在适应能力指标中(表3),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代表了一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完成程度,该比例越低的盟市,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公路网密度代表了盟市与市场和其他地方接触的能力,公路网密度越高,更有利于农牧产品的运输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利用通信费和交通费在总支出中的占比代表通信水平,更高的通信水平意味着人们在干旱发生时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得信息和帮助。教育水平反映了人口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较高的人通常有更好的经济收入和更广泛的获取信息和其他类型资源的能力,使其面对干旱有足够的风险管理策略。医疗水平是衡量地区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程度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以盟市的总医生人数除以1万名居民来表示。人均储蓄高的居民,在遭受干旱风险时,有更好的经济能力用于应对生活和恢复生计。
表3 干旱适应能力指标体系及权重
除了基于暴露度—敏感度—适应能力模型的指标体系外,本文还将上述19个指标按照其影响干旱脆弱性的维度,分为生态与水资源因素(干旱指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草地面积、牲畜头数、总用水量、自来水受益村数比例和农田有效灌溉率),社会因素(固定资产投资/GDP 、公路网密度、医疗水平和通信水平),金融与经济因素(第一产业GDP比例、人均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储蓄)和人口与人力因素(人口密度、城镇化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和教育水平)这4个准则层。
2.3 数据标准化
首先将19个指标进行标准化,使其数值范围都在0到1之间,以便比较各种变量[19]。根据式(1)和式(2):
对于与干旱脆弱性呈正相关的因子:
(1)
对于与干旱脆弱性呈负相关的因子:
(2)
式中,Xij为某一特定因子j在盟市i中的值,Xjmin、Xjmax分别为该因子在当年各盟市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4 赋权方法
熵值法根据数据的离散度反映数据的信息熵,从而确定指标的权重。它不仅克服了随机性假设的问题,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多个指标变量之间的信息重叠问题,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熵值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20]:
(1)由于熵值法采用对数运算,标准化值不能直接计算。为了解决负数或0对运算的影响,标准化的数值转化为:
(3)
(2)将各指标按相同尺度量化,计算第i个样本占第j个指标指标的比例:
(4)
(3)计算指标信息熵:
(5)
(4)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
gj=1-ej
(6)
(5)将差异系数归一化,计算指标权重:
(7)
2.5 综合指数计算和聚类分析
采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得到的标准化值和权重计算各盟市的暴露度指数、敏感度指数和适应能力指数:
Vi=∑wjZij
(8)
利用脆弱性评价方程计算各盟市的干旱脆弱性:
VI=EI+SI+AI
(9)
使用SPSS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法[21],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干旱脆弱性进行分类。
2.6 指标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各指标与干旱脆弱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于指标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方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2.7 因子贡献度计算模型
脆弱性评价不仅要明确脆弱性的空间格局,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影响脆弱性的关键因素。识别出干旱脆弱性的主要贡献因子,对提出降低脆弱性的策略和增强干旱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因子贡献度计算模型[22],分析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干旱脆弱性的主要贡献因子:
(10)
Ur=∑Cj
(11)
式中,Cj表示第j项指标因素对脆弱性的贡献度;Ur表示第r准则因素对脆弱性的贡献度;Fj为单项指标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Ij为单因子指标占脆弱性结果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Fj=wr×wj
(12)
式中,wr为第r准则层因素的权重;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wr、wj分别按照上文数据标准化与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
3 结果
3.1 脆弱性分析
图2 干旱脆弱性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vulnerability 绿色代表干旱脆弱性等级为低,颜色从浅到深依次为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蓝色代表干旱脆弱性等级为较低,即阿拉善盟;橙色代表干旱脆弱性等级为中等,颜色从浅到深分别是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红色代表脆弱性等级为高,颜色从浅到深以此为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和通辽市
各盟市的干旱脆弱性指数及聚类结果分布如图2所示。从脆弱性分布图可以看出,脆弱性高的五个盟市均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脆弱性中等的盟市分布在中西部,脆弱性等级为较低的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边的盟市。脆弱性最低的4个盟市分布在西部,与脆弱性高的盟市相比,这些盟市的草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牲畜头数较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和第一产业GDP占总GDP的比例更低。
3.1.1暴露度
干旱暴露度最高的赤峰市和通辽市(图3),干旱暴露度分别为0.197和0.195,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相近,并都拥有很高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牲畜头数。紧随其后干旱暴露度较高的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干旱暴露度分别为0.171和0.161,这两个盟市都拥有较大的草地面积。在干旱暴露度高的盟市中表现出数值较高的指标,都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有关。在干旱暴露度中等的盟市中,乌海市的干旱暴露度为0.141,呼和浩特市的干旱暴露度为0.121,两个城市分别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拥有很高的人口密度。巴彦淖尔市拥有最高的总用水量,干旱暴露度为0.132,接近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干旱暴露度水平的平均值0.136。各盟市之间暴露度的标准差为0.037。
图3 干旱暴露度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exposure
3.1.2敏感度
干旱敏感度低的4个盟市是乌海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分别为0.014、0.050、0.074和0.083(图4)。这4个盟市的共同特点是,第一产业GDP占比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当面对干旱风险时,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经济对水资源依赖度低,盟市整体经济的敏感性低,更多居民的生计敏感性低。干旱敏感度较高的盟市中,自来水受益村数比例低,例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敏感度分别为0.255、0.213和0.210。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干旱敏感度的平均值为0.153,各盟市之间敏感度的标准差为0.076,高于盟市之间干旱暴露度的标准差。
3.1.3适应能力
为了进行后续的因子贡献度分析,前面对适应能力指标进行了逆向标准化,即适应能力指数低的盟市,实为适应能力高。其中,适应能力最高的盟市是呼和浩特市和乌海市,适应能力分别为0.063和0.064(图5)。这两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低,人均储蓄高,说明盟市的整体经济发展较好。适应能力最低的盟市是乌兰察布市和兴安盟,适应能力指数分别为0.163和0.159。乌兰察布市有着较低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和通信水平。兴安盟有着最低的教育水平和人均储蓄,和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干旱适应能力的平均值为0.110,各盟市之间敏感度的标准差为0.035,与盟市间干旱暴露度的标准差相近。
图4 干旱敏感度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sensitivity
图5 干旱适应能力分布图Fig.5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adaptive capacity
3.2 指标相关性分析
各指标与干旱脆弱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图6),第一产业GDP比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干旱脆弱性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8。其次相关性较强的指标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人均储蓄和城镇化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0.7和0.8之间。城镇化率、人均GDP、牲畜头数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干旱脆弱性的相关性也较为显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5。
图6 各指标与干旱脆弱性的相关性Fig.6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indicator and drought vulnerability
3.3 因子贡献度分析
3.3.1准则层因子贡献度分析
除乌海市外,生态与水资源因素是各盟市共有的脆弱性主要贡献因子(图7)。在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生态与水资源因素对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分别为80.7%、81.8%、83.6%和90.4%,均超过80%。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除了生态与水资源因素外,干旱的主要贡献因素还有人口与人力因素,二者的的贡献度分别为43.7%和42.7%。包头市的生态与水资源因素的贡献度为53.4%,人口因素的贡献度为30.1%,较显著的低于生态与水资源因素的贡献度。在乌兰察布市、兴安盟、巴彦淖尔市、通辽市和赤峰市,生态与水资源因素对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分别为52.9%、58.0%、60.6%、69.3%和72.1%,均超过50%。其次,这些盟市的干旱脆弱性还受地方经济水平和收入这些金融经济因素的影响。乌海市的干旱脆弱性主要受人口与人力因素的影响,贡献度高达85.1%。社会因素对内蒙古自治区干旱脆弱性的影响最低,在各盟市的贡献值均未超过10%。其中,社会因素对干旱脆弱性贡献最高的是包头市,为9.9%,最低的是呼伦贝尔市和阿拉善盟,分别为2.5%和2.4%。
图7 各准则层对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Fig.7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criterion layer to drought vulnerability
3.3.2指标层因子贡献度分析
在各盟市的指标层中,选取3—5个贡献度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的因子。从被选取的因子来看,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草地面积和牲畜头数被选取的次数最多(图8),在8个盟市中均为主要的指标层贡献因子。总用水量和自来水受益村数占比也在较多的盟市中成为主要贡献因子。其中,总用水量对巴彦淖尔市的贡献度达到33.0%,从各盟市的用水量分布图(图9)可以看到,巴彦淖尔市的第一产业用水量占比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高达95.3%。在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这三个经济较为落后的盟市,第一产业GDP占比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为了较为主要的贡献因子。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主要的工业城市包头市、乌海市,高人口密度成为了干旱脆弱性的主要贡献因子,贡献度分别占38.4%、26.4%和83.4%。
图8 各指标对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Fig.8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indicator to drought vulnerability
图9 各盟市用水量分布图Fig.9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use for each city
4 讨论
4.1 干旱脆弱性的空间格局
脆弱性等级为高的盟市全部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面积占内蒙古总面积的56.11%。脆弱性等级为中等、较低和低的盟市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面积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的10.12%、22.59%和11.18%。脆弱性指数最高的三个盟市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脆弱性指数最低的四个城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集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研究结果与Liu等[23]对内蒙古干旱脆弱性的研究结果不同。由于Liu等的研究只在适应能力方面关注了人类活动的作用,在暴露度和敏感度方面选取的均为自然和气候方面的指标。该研究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代表暴露度指标,在敏感度指标中选取了降水变异系数、温度变异系数、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异系数,得到了东部脆弱性低于中部脆弱性的空间格局。而本研究在敏感度指标中选取了较多的经济社会层面指标,如城镇化率、第一产业GDP比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研究旨在为制定针对干旱脆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4.2 指标与干旱脆弱性的相关性
通过对各指标和干旱脆弱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与干旱脆弱性显著相关的因子,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相关。喻忠磊等[24]对关中城市地区干旱脆弱性评价的结果也表明,最脆弱的地区是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其次是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相关性结果表明,干旱区的产业结构对干旱脆弱性有着重大的影响。第一产业占比大的地区,居民生计和经济发展受到气候和自然资源的约束限制,环境因子的波动会对其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人口素质的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从农牧业中获得的收入也较低,在满足正常生活需求之余,没有更多的积蓄和其他生计替代方式去抵御未知的、突发的和极端的干旱灾害。
4.3 指标的因子贡献度讨论
从表4可以看出,对乌海市的干旱脆弱性贡献度最大的是人口因素,乌海市的人口密度为335人/km2,远远高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度排名第二的呼和浩特市(140人/km2)。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及价值,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全局性问题,务必要最大限度地达到人口长期均衡的状态。人口密度造成了乌海市的高生活用水需求(图9),乌海市的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是15.2%,居全自治区首位。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干旱脆弱性类型为生态与水资源和人口与人力资源共同主导型,结合脆弱性等级分类可以发现,这些盟市的干旱脆弱性属于低水平。干旱脆弱性受生态与水资源因素主导的盟市和同时还受金融经济因素主导的盟市,脆弱性处于中等和高等的占大多数。例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这些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又对自然资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干旱脆弱性高。此类盟市在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和带来生计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的合理建设和保护利用。王莺等[25]对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的结果显示,内蒙古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农业经济和防旱抗旱能力脆弱性,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26]。”
表4 各盟市按干旱脆弱性主导类型分类
4.4 降低干旱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在生态与水资源因素对干旱脆弱性贡献度高的盟市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度,合理保护、建设和利用草原,优化草畜结构,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草地资源保护,实现干旱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资源一样,水资源也是一种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在干旱区匮乏的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其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大力开展针对水资源现状、时空分布、产业结构和供需平衡关系的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增强自治区抵御干旱风险的能力[27]。在农作物播种面积较大的盟市应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利用现有水资源,采用及推广节水灌溉方式,例如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滴灌技术等,提高农田有效灌溉率,从而提高干旱区农业产量,并在开展灌溉过程中需注意对地下水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8]。
在草地面积辽阔且现阶段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发展的经济的盟市中,可尝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和改善包括交通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农牧民的生计方式可由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向从事服务性经营活动转变,实现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把牧民增收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战略相结合,增强他们面对干旱风险时的适应能力。同时,在草原旅游的开发建设实践中,要注意合理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随意建设和游人过度踩踏等加剧草原退化的行为。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也要合理排放丢弃,避免引起地表水污染和视觉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
在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两个草原辽阔的盟市,自来水受益村数不足50%。用水便捷与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面对干旱风险时的社会敏感度。应结合当地实际及发展需求,加强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政府参与补偿成本,综合水质条件及人口数量等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安全用水工程,满足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需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9]。
在高人口密度的盟市,应采取一系列的生活节水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开发并应用节水器具,在家庭范围和社区范围内实现循环用水。合理规划城市,避免人口的过度集中分布。这些人口密度大的盟市同时也是以工业为经济支柱产业,政府应积极主导推动耗能大的产业转型,发展节水型工业,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污水排放监管,提高单位水量工业产值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居民的教育水平对其职业选择、生计能力和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水平高的人在面临干旱风险时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保障居民的基础科学文化素养,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鼓励更多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扩大盟市发展人才储备队伍,推动干旱区的经济发展[30]。同时也要注重对干旱区农牧民劳动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的从事农牧业并提高应对干旱扰动的能力。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农户从事除体力劳动之外的其他二、三产业活动,增加农户的收入,实现生计的多样化与可持续性。这些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校培训以及农业技术讲座等实现。在由人均储蓄低导致干旱适应能力差的盟市,例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等地区,需要提高信贷服务,通过培育创新符合当地居民生产经营的信贷产品,在信贷期限、信贷周期以及资金供给配额等多方面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帮助他们进行资金周转,改善生计[31]。
5 结论
(1)由干旱脆弱性指数和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干旱脆弱性在整体上呈现西部低,东部高的分布。
(2)在选取的指标中,与干旱脆弱性相关性强的前三位指标是第一产业GDP比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均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指标。
(3)对乌海市干旱脆弱性贡献度最大的指标层为人口与人力因素,人口与人力因素和生态与水资源因素对首府呼和浩特市干旱脆弱性的贡献度较为一致。其他盟市中,干旱脆弱性贡献度最大的指标层均为生态与水资源因素。
基于上述结论,减缓内蒙古自治区干旱脆弱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盟市建设,减少人口的集中分布并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降低干旱暴露度。其次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更多的非农牧就业岗位,降低居民生计和地方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从而降低干旱敏感度。同时应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金融服务和医疗服务,增强干旱区居民生计的适应能力,促进干旱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