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张氏风筝”非遗保护研究

2021-01-15朱文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张氏风筝西安

□文/朱文慧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发源于西安的“张氏风筝”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面临着新型娱乐文化活动的冲击、继承困难、发展前景濒危、产业链封闭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采用社会调研方法,从“张氏风筝”产生的渊源、制作工艺、发展现状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其进一步地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广“张氏风筝”,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灿烂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中国传统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但是数字化新经济浪潮滚滚而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时代为非遗保留一席之地,构建非遗文化保护与发展系统,实现文化创新问题不容忽视。目前,陕西省已有74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04 项省级非遗项目和1,415 项市级非遗项目。“张氏风筝”于2009 年收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隶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同年西安市共申请到36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传统手工技艺类占36%,由此可见,“张氏风筝”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显得尤为关键。

二、西安“张氏风筝”的起源与发展

风筝起源于我国,但关于其创造者,众说纷纭。有人说创造者为墨子,也有人说为鲁班,“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描写鲁班制作的风筝。大约唐朝年间,风筝作为人们日常娱乐锻炼的玩具在民间流行起来。

张天伟,陕西省西安市人,从其曾祖父辈开始制作风筝,且均颇负造诣,父亲张焕江更是风筝制作界的名人,1930 年曾扎制过当时西安最大的钟馗风筝(风筝框架中间的柱子是用一根整整10 米高的竹子做成的。为了糊这风筝,用了五六刀的白色麻纸,用扫帚作为笔,油漆用的是松木墨水和红粘土。风筝是在后院做的,从门里出不去,所有人都动员起来用梯子把它从屋顶抬了出来。飞行的麻绳有大拇指那么粗,需要四个人轮流举起绳子,另一个人拿着糊桶准备在风筝损坏时及时修复。这只大风筝装备有7 个鸣响的弓,几英里外都能听到嗡嗡的声音,有时在风筝下面挂着一串鞭炮,从地面到天空响个不停。张天伟喜爱风筝,且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喜欢制作风筝,他将机械传动与古老传统的风筝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风筝流派。“张氏风筝”与北方风筝是一脉相承的,最大的区别是“张氏风筝”与机械相结合起来,具有动态特征。张氏风筝的代表作有:“秦始皇铜车马及秦佣军阵”、“秦始皇万里长城风筝”和“中华巨龙动态音乐风筝”等。

三、西安“张氏风筝”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西安“张氏风筝”作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械装置,利用风作为动力从而使得风筝的各个部位灵活起来,能够根据机械轨迹进行活动,把传统静止的风筝画面变成活灵活现的动态风筝,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西安“张氏风筝”。“张氏风筝”不仅在西安影响甚大,甚至在国际上都颇负盛名,是我国风筝界的一大流派。然而,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一样,张氏风筝的传承与发展当前也形势严峻。

(一)缺乏继承人。张天伟在风筝制作界享有盛名,堪称中国动态风筝第一人。张氏动态风筝在2009 年成为省级非遗项目,张天伟虽众多荣誉加身,但是据了解,目前他的徒弟只有李涛一人。张天伟对于风筝制作工作要求严谨,因此收徒也有自己的要求,不仅要热爱风筝制作,更需要其懂得机械制作原理,这样才能继承与发扬“动态风筝”。李涛,今年54 岁,虽然他对风筝充满兴趣与热爱,也懂得机械制造,但为生活奔波让他无法如张天伟一般全力以赴。而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无法下定决心来专心研究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时代在飞速发展,纵然心里对这些文化瑰宝濒临灭绝的现象觉得惋惜,但生活的重担让他们除了哀叹也别无他法。

(二)制作过程困难。“张氏风筝”是将传统风筝与机械装置相结合,变静为动,形成独具西安特色的“张氏风筝”,将“风力机构传动装置”用于风筝制作系全国首创,已申请专利保护。就目前的制作技艺来说,从构思到设计图纸的绘制,每个部位用到的零部件以及风筝制作,全程都是张天伟一人独立、纯手工完成。由采访得知,张天伟说道,在创造一件新的作品的时候,他会在脑海里先构思好哪个部位可以活动、为什么可以活动、怎样去实现它,然后再去画出草图,根据严格的比例设计,减少失误,尽可能一次成功,减少过程中的损失。此次调研中,笔者在西安市碑林区非遗文化馆看到一个第三代龙头风筝,龙头的须子、嘴巴、下颚、眉毛、眼睛都能动。它的内部有轴承转动,细成丝的竹篾,如此复杂精致的制作技巧,从开始到做成,需耗费少则几个月多则上年的时间。制作流程的复杂、工序繁多和耗费时日较长这些特点给“张氏风筝”的传承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普及度低,推广力度弱。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娱乐项目日益繁多,年轻的一代追求时尚娱乐,平时都玩手机游戏、电子游戏以及网络游戏等放松自己,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城市里的小孩子们也缺少足够的空间去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甚少,很多小孩都不知道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了。张氏动态风筝作为非遗项目,仅在界内赫赫有名,但却忽略了在民间、在大众市场的普及与推广。

(四)保护措施落实困难。“张氏风筝”的保护势在必行,为了“张氏风筝”能有效地得到继承和发展,张天伟及相关文化部门首先采取了不再对外售出动态风筝的措施,因为现有的每件作品都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几乎没有重复作品,卖掉一件就少一件,作者年事已高,不可能再做出大量的作品。其次作者拟采用著书方式保留动态风筝的制作工艺。但就此次采访中,笔者询问张天伟著书一事目前进展如何,张老师也回复说还在努力完成中,因为还要做其他事情,所以很多工作都想干但是却无法兼顾。另外,就落成工厂或作坊一事,目前也因制作技术和人力方面的原因无法实现。

(五)产业链封闭单一。风筝发展到现在一直是人们日常休息娱乐的运动项目之一,中规中矩,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时至今日更多也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成为人们在公园的休闲活动之一,似乎除了这一点,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存在感,也没有和新型的文化娱乐产业联合起来产生新的化学反应,这是普通风筝的生存现状,而“张氏风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较少地出现在普通群众的生活之中,人们对它知之甚少,除却特殊的文化展览活动,很少能走进人们的视野,只在自己的小领域中默默存在,找不到可以相伴发展向前走的好伙伴。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有大雁塔、兵马俑、大明宫等知名旅游景点,但在“张氏风筝”的发展道路上,没有很好地利用其地理及文化条件,故步自封,难以向前迈进。

四、西安“张氏风筝”传承与发展对策分析

(一)制成乐高模型,兴趣从娃娃抓起,培养传承人。与时代发展潮流紧紧相随才不会被淘汰。如今,人们的休闲生活多姿多彩,孩子们平时的休闲娱乐玩具也是千奇百怪,而乐高就是深受喜爱的一款休闲益智玩具,不仅小孩子喜欢,很多青少年也喜欢。而将风筝模型与乐高结合在一起,动手拼起来,用乐高积木的方式让人们接触到风筝,对这一传统文化重拾兴趣,进而激发一些有兴趣的人去了解它,有机会可以去深入学习它。据笔者采访,张天伟说目前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洽谈合作事宜,计划将此事落实,让“张氏风筝”走进民间,走到民众身边。

(二)著书记载,后世制作时有迹可查,减少制作难度。据采访得知,张天伟也深刻认识到此非遗项目保存及传承不易,现阶段已经抓紧将自己制作的动态风筝作品整理归类,将每件作品尽可能详细精确地绘成正式图纸,并附文字说明其整个制作过程,特别是“风力机构传动部分”更要绘制1∶1 的所有零部件及总装图,对细节部分做出精准标注,正确标明公差、配合及工艺要求,等完成后留给后世,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更多的继承者们,但是在以后有人真正对风筝感兴趣、想学习的时候,张天伟希望他的这本书能够帮助到他们。

(三)多样化普及方式便于传承。(1)与学校合作,让风筝文化进校园。组织专门的人员去学校展示风筝成品,现场可以进行简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大家接触到这一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各个高校校园中,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具备了初步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可以吸引到有才之士投身于张氏风筝制造中,得以传承或加以创新。(2)与残联合作,找一些有才能并且喜欢风筝文化的人来学习与制作,继承这一手艺。如此,既能促进残疾人就业,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一些潜心研究的人。(3)虽然受现实因素影响,很难找到既精通机械知识又精通风筝制作的人,但是笔者建议,可以向其他行业学习,成立一个工作室。比如说建筑行业,建筑一栋大楼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从选址、绘制设计图到建造装修,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有工程师、设计师、装修工人等,是一个大集体完成的,制作风筝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它分散到各个部分,有绘制图纸计算的、有完成零件制造的,也有最后合成风筝整体的,找不到一个集各项才能于一身的,但可以找各个领域精通的人合力去完成它,从而降低寻找继承人的困难。

(四)政府支持,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张氏风筝”的全部作品仅限于参加各种国际国内比赛和展览。资金来源全部由他们自己承担。以“秦始皇万里长城风筝”为例,仅材料成本就将近3,000 元,对个人来说消耗较大。“张氏风筝”因其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受到国内外人们的追捧,为非物质文化内容添了浓重的一抹色彩,在其展览或储存期间,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增加就业机会(包括残疾人)和赚取外汇,这是一个前景光明的优秀项目。当政府领导人意识到发展“张氏风筝”文化的重要性时,可以增加相关方面财政投入,如出台一些风筝文化产业化优惠政策,线上征集人民群众意见,和群众联系起来,既能深入贴合人们日常生活真正所需,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对风筝文化发展的兴趣,及时引导风筝文化产业化带动自身发展。

(五)文旅融合大发展。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民族自古就将文化与旅游紧密联合,创造了文化价值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风筝的使用范围现在一般都在公园或广场上,作为休闲活动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西安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与旅游价值,将“张氏风筝”与名胜古迹相结合,在游客四聚的场所采取措施,实现推广,从西安出发,走向全国各地,走出国门。大雁塔北广场场地宽阔,与大唐不夜城相邻,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都是西安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每逢节庆也都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借此平台,“张氏风筝”推广负责人可以考虑和大雁塔旅游文化中心合作,在大雁塔广场增设展台,利用其知名度高及人流量密集的特点,将“张氏风筝”模型列入展台,增设LED 展示平台,从而为人们所识所知,在节庆日的娱乐活动中也可以摄入“张氏风筝”的特殊元素,将节日、文化、旅游相结合,使风筝的出现形式不再单一。

五、结语

我国的风筝文化绵延数千年,是华夏儿女跟随时代发展智慧的结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娱乐,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做出了巨大贡献。时代变化不停,发源于西安的“张氏风筝”目前面临着新型娱乐文化活动的冲击、继承困难、发展前景濒危、产业出现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其发展困境已引起各界相关人士的注意,拟从根源出发,培养新一代的文化遗产继承人,并著书于教,采取多样化方式普及和宣传“张氏风筝”文化内容,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从人民群众、社会和政府三方齐头并进去推广“张氏风筝”,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灿烂发展。

猜你喜欢

张氏风筝西安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西安2021
Oh 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