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大型土建项目指定料场变更博弈案例剖析

2021-01-15

水电与新能源 2021年9期
关键词:料场覆盖层砂石

石 砾

(中国葛洲坝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中,尤其是大型土建项目下,料场往往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FIDIC规则下,料场作为组成永久建筑物的原料的来源地,通常由业主指定,承包商负责开采、破碎、筛分、遴选等工作。相关费用往往包含在永久建筑物的混凝土单价中,并不进行单独的计量和支付。料场开采,也就常常成为国际大型土建项目中的一个争议点。本文回顾和梳理料场变更的过程和相关博弈,以供同业者参考。

1 项目概况

非洲E国T水电项目,主体工程包括1座185 m高混凝土双曲拱坝和地下厂房,装机规模300 MW,是该国在本世纪初集全国之力开展的国家重点项目,号称该国的三峡工程。笔者服务的公司参与了中国公司与该国建筑业龙头企业组建的联营体,经过国际公开招标,战胜了包括在该国垄断水电建设市场几十年的欧洲老牌国际承包商在内的多家竞争者,中标该项目土建标,合同金额相当于19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采用世行通行的FIDIC合同条件1987年版红皮书作为通用合同条件。业主聘请了西方某国的全球知名水电领域咨询公司作为工程师,搭建了一个标准的业主、工程师、承包商结构的单价合同模式。在招标文件中,业主明确指定了临近施工现场的料场,作为大坝混凝土骨料的来源地。料场开采相关工作以及形成大坝混凝土骨料的全部费用[1],都包含在大坝混凝土中进行计量和补偿。也就是说,在投标报价中,承包商已经参照招标文件给予的资料,结合现场考察,认知了指定料场的相关信息,并就料场开采和骨料加工系统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将相关费用都包含在了大坝混凝土中。

2 料场争议的背景

本项目最核心的建筑物是1座混凝土薄壁双曲拱坝,设计最大坝高185 m,坝顶中心弧长420.58 m,拱冠梁底宽27.94 m,坝顶最小宽度5.6 m,厚高比为0.15。因此,对于大坝混凝土骨料的要求非常高。按照招标设计文件,包含大坝混凝土在内的永久建筑物混凝土总量为115万m3,需要骨料约160万m3,预计料场开采有用石料总量约180万m3。其中,用于大坝混凝土的骨料为四级配以及小于5 mm的人工砂。合同约定,骨料来源于指定料场,岩性以石灰岩为主,指定开采面积约为9万m2。

按照基准进度计划,在下达开工令1年后,进入获取大坝混凝土骨料的料场开采作业项。依据技术规范相关要求,结合行业习惯流程,承包商开展了料场大规模开采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原始地形联合测量,清表剥离,工程师现场指令的6个补充勘探孔和2个3 m深10 m长探坑,以及探坑取样岩性物化检测等。

随着相关准备工作的开展,尤其是补充勘探孔以及探坑的揭示,承包商意识到,指定料场存在重大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覆盖层厚度将远超预期。为此,在提交的料场开采施工组织设计中,承包商详细解读了招标文件提供的4个深度超过60 m的钻探取芯孔的资料,包括RQD值、TCR值等,认定指定料场的覆盖层厚度为1 m,其下则为可利用的大体积岩石。对应地,编制了大体积岩石开挖控制爆破设计[2]。工程师批准了该施工组织设计。

作为有经验的承包商,通过前期的揭示,预判到了潜在的合同风险。在进入大规模开采作业前,就对前期资料、各项准备工程、所有技术工作等进行了应对准备,尤其是瞄准“指定料场1 m覆盖层”,为挑起争议,埋下了伏笔。

3 料场争议的爆发

依据技术规范相关要求,“The Contractor shall advise the Engineer in good time of his intention to operate from any quarry area before any excavation at such quarry area is commenced”,以及“Quarry material shall be excavated within the limits of depth and area as directed by the Engineer”,尤其是“The Engineer will deline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boundaries of usable rock in the quarry area”,承包商申请启动料场开挖作业项的同时,请求工程师确定无用的覆盖层厚度,并指定可用料的水平和垂直边界。

通过前期准备工作的揭示,工程师这个时候意识到了指定料场的风险。为履行合同责任,工程师随后下达了一系列现场指令以进一步揭露料场情况,包括:新增3个补充勘探取芯孔;料场范围内100 m×120 m覆盖层钩剥施工试验段;30 m×30 m分层钻爆试验段等,分段钻爆0 m~3 m~6 m~9 m。进一步指令选择多点按照1 m2、0.5 m深开展爆破料现场分级试验,并取样进行进一步物化检测等。双方对上述补充工作后的共识是,指定料场覆盖层起伏变化巨大,局部深度已经超过6 m;原始岩层呈现明显薄层状,导致爆破料片状现象明显。但是,相关边界仍然无法指定,料场大规模开挖作业仍然无法启动。

基于现状,承包商适时提出了初步主张。包括:①就上述以工程师现场指令而开展的各种以试验性为目的的额外工作,请求以计日工方式计量计算并及时支付,初期280万元;②打开后的料场覆盖层厚度远远超出招标文件的“指定料场1 m覆盖层”,请求料场变更令,费用补偿请求随着补充勘探的深入,逐步从2 000万到1.08亿元;③补充勘探的长时间持续,导致本来浮时富裕的料场开挖作业项,逐渐演变成了基准进度计划下的关键线路,提出了工期延长请求。承包商挑起了料场争议。

作为防守,不出意料地,工程师断然否认由招标文件可以解读出“指定料场1 m覆盖层”,而且对于后续工作揭露的覆盖层厚度,也仅仅是认可为平均3 m。进而,工程师导入了一个超出本合同技术规范的概念——混合层[3],初期定义在3~6 m之间,后期延展为3~9 m之间。同时,工程师强调,“The Contractor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quarry”,持续不断地挥舞着工程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三板斧,承包商的现场组织不健全,设备配置不合理,施工效率不高效。

依据技术规范要求,“No removal of overburden or other quarrying operations shall proceed until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between the Engineer and the Contractor in regard to the quantity of such overburden”,至此,在工程师指令下,料场大面积剥离和所有探坑钻爆工作全部暂停。争议,从施工现场转移到了会议室和来往信函的口诛笔伐。

争议归争议,指定料场带来的费用及工期风险,则是越来越明晰。选择备用料场,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的负责任的建议。在邀请工程师共同参与未果的情况下,承包商先行单方面启动了潜在的3.5 km料场的勘探工作。

4 料场争议的升级

截流里程碑在即,大坝混凝土浇筑也为期不远,料场边界无法指定,料场开采作业项的紧迫性日渐突出。敏感时刻,在由其总部专家带队的所谓的独立第三方专家团队造访施工现场后,工程师启动了一个全新的博弈方案,那就是,不是料场的料源不满足要求,而是承包商的由国产设备组成的砂石骨料加工系统,不能满足生产合格大坝混凝土骨料的要求。

料场争议,升级转化成了砂石系统的博弈。料场,是工程师指定边界,而砂石系统作为临建设施,则完全是承包商的责任。

在工程师现场指令要求下,承包商在指定区域自上而下按3 m/每层(3 m~6 m~9 m~12 m)钻爆开挖取样,共进行了5批次混凝土骨料联合生产试验。同时,基于导入的混合层料概念,工程师要求承包商在已建成砂石骨料系统的前端增加预筛分系统。

试验结果显示,产出骨料的抗压强度、Los Angeles磨损值、破碎试验值(AVC)、成品料的视比重、级配曲线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两个问题比较突出:①骨料片状现象明显,而且成品料风化问题严重;②在预筛分网格栅间距70 mm下,废品率很高,成品率很低。

尽管如此,工程师坚持认为现有料场是令人满意的,首次指定开挖边界并下达了料场开挖通知。同时继续挥舞三板斧,并指责承包商的砂石系统需要改进。工程师指责的逻辑在于,料场有问题,但是可用。而承包商的砂石系统是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的,需要进行改进,这完全是承包商的责任,进而升级转化矛盾焦点,制造出共同延误。

面对指责,承包商在继续料场与砂石系统的据理力争的同时,着手开展了三项工作。①采用同步进行着的地下厂房大体积石灰岩开挖料,无需经过预筛分系统而直接通过现有砂石系统生产出级配骨料,不仅完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而且漂亮干净,以防守完全是承包商责任的砂石系统。②在当下的覆盖层厚度变化引发的额外弃料的增加,混合层的出现和范围的不断扩大进而引发开挖工序的增加和开挖效率的大幅度降低等,加大了费用补偿请求力度至2.11亿元。③同时坚守着那份初衷认识,那就是,要为这一超高超薄双曲拱坝寻找到最佳原料,单方面扩大了潜在备用料场的勘探工作,从最初的3.5 km潜在料场扩展到了8.5 km潜在料场。

5 料场争议的解决

争议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截流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基坑开挖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而大坝混凝土配合比看起来还遥遥无期,料场愈发成为项目进展的卡关作业项。

在此焦灼的局面下,业主、工程师、承包商都各自邀请了第三方独立工程师进行了现场考察,出具了各自独立的专家评估报告。除了工程师邀请的独立工程师出具的意见不出意外地指责承包商砂石系统外,三方对指定料场的评判意见基本一致。亦即,料源是可以采用的,但是,覆盖层厚度在指定料场范围内起伏变化大,弃料方量大;混合层厚度大必然导致大规模开采效率降低;岩层呈薄层状产出,进而导致产出骨料的片状现象严重,并包含风化面。其中,承包商聘请了来自西方的权威人物,是参与ASTM大坝混凝土配合比规范修订的顶级专家,其一句通俗评语更具有导向性,该料场产出骨料是“dirty aggregate”,对于超高超薄双曲拱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同时,三方均认为,承包商先行独立勘探的8.5 km潜在料场,具有覆盖层浅薄、钻探取芯完整新鲜、石灰石岩层深厚的显像,优于指定料场。也就是,承包商先期独立勘探,后期邀请工程师共同勘探的8.5 km潜在料场,技术可行。按照工程师要求,承包商提交的费用对比分析报告显示,开采潜在料场的新增费用远远低于继续开采指定料场的额外增加费用,经济可行[4]。

最终,工程师颁发了料场变更令,项目选择了8.5 km料场作为大坝混凝土骨料的主料场,完全放弃了指定料场。在项目后期的一揽子友好协商解决中,由此变更,承包商获得了额外的6 000万费用补偿,延误的工期在整体项目延期中进行了认可并获得相应的补偿,并规避了因此带来的合同工期共同延误风险。

6 料场争议案例带来的思考

这是一场历时近2年的合同争议。从有经验的承包商的预判,到合同管理中的伏笔,到证据链条的收集、整理和延展[5],到砂石系统的坚守以规避矛盾和责任的转移,到站在道义制高点的潜在料场的主动投入和专业勘探,到完整的技术经济对比呈现,最终,承包商赢得了这一争议的完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优质原料,是优质产品的基本保障。本项目最终选择的优质料源,是保障该大坝被中国权威机构评为境外第一座大坝项目“鲁班奖”的基础。

得益于改革开放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的红利,中国承包商积累了各类工程建设的丰富的技术和施工经验,培养了成建制的人才队伍,国产施工设备也完全能够胜任常规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在参与国际工程竞争、建设和博弈中,中国承包商应对自身的雄厚实力保持充分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身的经验,相信自产的设备,也相信自家的文化。同时,按照有理有利有节原则,重视并遵循合同游戏规则,维护利益,赢得尊严。

猜你喜欢

料场覆盖层砂石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层结构对渗水的影响分析*
浅析砂石材料质量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基于观测记录的大阪盆地放大效应的研究
从江县宰章水库料场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运行成本管理的探讨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建筑砂石骨料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