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籍漫画翻译的跨模态跨文化改写
——以蔡志忠《西游记》英译为例

2021-01-15汤仲雯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游记译者译文

汤仲雯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素质教育部,江苏 南通 226007)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并在图文形成的意义链发生滑动或者断裂时进行调整。

漫画通常被归为儿童文学或者大众文学,漫画翻译所受的关注也不如严肃文学翻译那么多,但它却要求译者同时具有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专长,并且具备跨媒介的知识。[1]近期漫画翻译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跨模态和跨文化这两方面展开的。“跨媒介”主要是指传播渠道,而“跨模态”主要是指读者的感受方式,现在普遍接受的说法是Kaindl所提出来的漫画及其翻译的“跨模态”属性。[2]国内外都有学者研究漫画翻译的跨模态属性。杨纯芝分文字模态和图片模态从静态的视角考查这个问题[3]。Borodo提出了跨模态属性的动态性,但从他所举的例子来看,他所指的动态性是单向的,即改变文字,使其更贴合图片的意义[4]。本研究发现这种改写是双向的,不但可以改变文字来顺应图像,也可以改变图像来顺应文字。至于漫画翻译的跨文化属性,长久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研究幽默和文字游戏[5]的翻译。直到Zanettin 才从整体上提出了文化身份的构建,并建议使用归化的译法[1]。而本研究认为,在保证可读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输出,构建文本风格,这样的作品才能走出去。

作为成功走出去的范例,蔡志忠版的《西游记》能够在国外实现有效传播,离不开译本对底本风格的延续和强化,也离不开译者不断地“解读语境、建构语境、顺应语境”[6]5。为使这本充满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西游记》在英文译本中焕发新的活力,需要译者延续后现代主义改写一切的风格,创造性地利用异质性的文本和文化因素来构建语境。刘宓庆提出“译必适境”并认为“文本的情态化和风格化主要依赖于宏观语境,但也不能忽视微观语境”[7]336。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时考虑语图互文的微观语境和涵盖社会、历史、宗教等的大文化语境,进行跨模态、跨文化的改写。

一、跨模态的语图双向改写

漫画翻译再语境化的第一个维度是语图互文维度。图片具有文化专属性[8]183,随着时空的变化,图片有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如果译者只对文字进行翻译的话,就有可能割裂图文之间原本存在的联系,这也是漫画翻译的难度所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将图文1.以文适图。最常见的跨模态改写形式是修改文字,以文适图,这也是译者们最擅长的。Borodo指出在图文意义一致时可进行略译,图文意义不一致时可进行解释或变译,以形成新的“连贯的跨模态整体”[4]24。

(1)略译。中文译成英文,文字长度通常会增加,而且多数情况下图像意义比对话气泡中的文字意义更为明显。在图文意义一致时进行略译,可以节省版面,充分发挥图像的表意作用。例如在大闹天宫这一章节中,四大天王携各自的武器出场时,译者将武器的名称都进行了简化。“青云宝剑”、“花狐蛇”、“风火琵琶”和“混元伞”分别被译成了“sword” “snake”“pipa”和“umbrella”[9]61,也即这几个词语的中心词。这些武器的模样图画上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而且武器的威力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烘托出来,效果显然优于冗长的文字解释。

(2)解释和变译。图文意义不一致时,采取解释和变译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悟空去仙山听师父讲禅,觉得太难懂了,问有没有简单一点的禅,这里的“禅”被译成“chan(Dhyana)”,师父随后变出一只鸣叫着的蝉问道“这种禅听得懂吧”,这句被译成了“This chan(cicada) should be easier to understand”。此处的谐音即用了解释的译法。黄袍妖怪一章中,孙悟空、白龙马和猪八戒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白龙马由于蹄子的形状像石头只能出石头,孙悟空就一直出布来应对他。书中“布”被译成“paper”(纸)[9]121。英美国家的孩子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通常说的是“rock(stone)-paper-scissors”,译者使用了变译,这是一种更符合外国读者语言习惯的译法,使得漫画中的幽默文风也得以延续。

2.以图适文。具有跨模态翻译素养的译者同时也有修改图像的能力,在漫画《西游记》的翻译中就出现了以图适文的改写。Zanettin把这种改写称为“视觉性改写(visual adaptation)”,具体做法有修改图片和着色,改变布局、字体大小和分页等[10]。Zitawi将视觉性改写方法进行概括和归纳,提出了重新排版 (reordering)、复制 (repetition)和视觉篡改 (visual manipulation)等适合漫画中图像部分的翻译方法[11]151,这些对研究漫画《西游记》的跨模态改写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视觉篡改。视觉篡改指对图片内容进行了修改。首先可以改变图片样式。例如在狮驼岭斗魔王这一章当中安排了狮、象、鹏三个魔王进行选举的情节。在公布投票结果的榜单上,狮、象、鹏三个魔王的得票总数都是以画“正”[9]162字的方式显示出来的。普通外国读者首先不认识正字,也不知道中国人是画正字来计票的,因此也不能看明白三个候选人所得“正”字的个数乘以五也就是最终的得票数。所以译者将这幅图上的正字也用相应的符号进行了翻译。欧美国家传统的计票方式是画竖线,然后再拦腰画一条横线。所以英文榜单的最终形态就是三种动物的英文名称(lion, elephant, roc)后面跟着一串的“十”字。这样处理的话,中文版的投票结果内容不至于废掉,而且外国读者在进行平行阅读的时候,还可以了解中国人是如何进行计票的。

视觉篡改还可以指图片性质的改变。如果图片在西方文化中没有对应符号,译者的主要做法就是对部分图像进行删除或用文字进行替代。例如在无底洞这一章中出现了一张喜帖。喜帖文字的上方正中央有一个双喜的符号[9]250。如果译者不处理这个符号,而是把它照搬下来,那成了让西方读者不能理解的一个冗余符号了。所以译者的做法就是直接把双喜的符号删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居中的一个英文词Invitation,这也是英文请帖最常见的格式了。译文的行文格式与措辞也按照西方请帖的习惯写法进行了调整。当然这种符号的转变是双向的,译者也可以将文字译成图画。例如“南无如律令云来”就被译成了 “*@!#^$Come hither, cloud”[9]30,其中令人费解的“南无如律令”对应同样让人看不懂的乱码,带着古韵的“云来”对应使用旧式英语的“Come hither, cloud”。古今语言和符号的并置给了读者陌生化的感觉。

此外,对译文的字体形状或者大小进行修改也能达到视觉篡改的效果。例如在黄袍妖怪那一章中,妖妇的扮演者说了一句话“可是要我化妆成皱皮老妇上镜头,我是宁死也不肯演”[9]126。前半句的译文与书中其他对话的字体大小是一样的,但后半句的译文“OVER MY DEAD BODY”明显改成了加粗加大的字体并且所有的字母都使用了大写。这一行短促有力的英文通过字体的显性改变能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说话者语气里的狠劲儿。此处视觉篡改对翻译效果形成了音、形、意全方位的增值。

(2)重新排版。重新排版是指对原文本中文字或者图画的位置或顺序进行调整。有时重新排版是出于美观的考虑。例如第一次出现水帘洞的图像时,瀑布旁的一块石头上竖着刻着“水帘洞别府”[9]9五个字。译者在处理这个名称时翻译得比较简短,即 “Water Curtain Cave”,取水帘洞的意思。译者还将这三个英文单词顺时针转了90度,和五个汉字的走向一致。这样,英文翻译就不会看起来太突兀了,图片会更加美观和谐。

更多的时候重新排版是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例如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中,在一座房子的外墙上看到一条告示,上面写着“征高明法师降服妖怪,赏金3000两”[9]99。如果不调整文字布局直接翻译成英文,外国读者也能明白这是一条告示。而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在告示上方加了一个大写的“wanted”,赏金“award”一词也单独成行。读者即便不读英文内容单单看到独立成行的这两个单词,也知道这是一篇悬赏告示。这样可以方便读者很快地获取信息。

还有的时候调整文字图像的位置是为了译文的意义更加通畅明朗,便于理解。例如在金角银角这一章中,为了调侃国际金价,画者还创造出了锡铁铜三个大王。这三个大王也像金角银角一样,把对应的汉字写在了肚子上。但译者没有直接把这三个字翻译在三个大王的肚子上,而是在三个大王头顶的角旁边分别添上了“tin horn”,“ iron horn” 和“copper horn”。[9]111这是因为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在出场的时候,分别在头顶旁的对话气泡里讲了自己的身份。锡铁铜三大王身份的翻译放在同样的位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几个角色是同一序列的。可见适当调整视觉因素可以对翻译起到促进作用。

(3)复制。复制是指保留原来的文字和图片,不加翻译。保留图片很好理解,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不会破坏原来漫画的完整性的。如果是保留文字不加翻译的话,原本表意性的文字就变成了装饰性的图画,所以译者对文字进行复制还是非常谨慎的。所有对话气泡中的内容都有相应的翻译,没有翻译的文字本身在情节的推动上就不起决定性作用。例如一些石头或者匾额上所题的地名,如果对故事的发展没有影响,译者就不进行翻译,让它成为背景的一部分,继续保持古朴的美感。

还有一些漫画格中图片的表现力本身就很强了,即使不译文字,图片也起到了补偿的作用。例如孙悟空将一幅书法上写的篆书“乐”字变成了一个拿着沙锤摇晃着腰肢打拍子的人形“乐”字,身旁还有乐符环绕。[9]36“乐”原本就是个多音字,可以表示快乐,也可以表示音乐,变形后的“乐”字暗含这两种意思。将书法中的那个“乐”字进行翻译容易使意义发生倾斜,不译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视觉性的改写形式多样,但都是在细微处进行调整,不会影响漫画的整体风格。修改图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它和文字之间的匹配度,而不是为了突出译者的作画能力。可以说不留痕迹的视觉修改才是成功的修改。

二、跨文化的造境与适境

漫画翻译再语境化的另一个维度是大文化语境维度。Zanettin建议漫画翻译采取归化译法[10]的同时,也十分认同Rampant对于日本漫画这个特例的论断[1],即日本漫画因为读者的推动,其翻译已经跨越了最初的归化正在向普遍异化的译法转变[12]236。在没有那么大外国读者群的情况下,中国典籍漫画需要做的是培养读者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从而稳定并且扩大阅读群体。译者丛阿兰在翻译《西游记》时采用的是较为平衡的文化取向,其译文成功的地方在于后现代风格的延续。译者一方面通过增加信息来构建语境,另一方面通过替换和删除信息来顺应语境。译者增加的信息主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和蔡式幽默,使读者阅读之后不仅能够感受到这是一本来自中国的书,还是一本有蔡志忠漫画特色的书;替换的是具有地域特色或使用范围较窄的表达,这样能够方便阅读、促进交流;删除的是冗余的信息和过于生僻的文化专属词,这样可以凸显出漫画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

1.语境构建。

文化信息增加。译者增加文化信息,主要是为了延续漫画中的幽默风格,使情节更加生动。译者会特别关注每页漫画结尾包袱(punch line)的翻译,旨在为读者扫清文化上的障碍,营造妙语生花的感觉。例如八戒认为路上妖怪都想吃他们,太危险,建议去取其他的经,比如“到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去取《可兰经》”。译文却是 “Let’s see the Koran from an Islamic country where people don’t eat pork”[9]114,很好地解释了八戒建议去取可兰经的原因,使原文中隐含的幽默因素浮出水面。

另外译者还可以通过文化信息增加,介绍文化背景,使读者顺利进入到历史语境当中。灵感大王这章中每年村民都要送童男童女给通天河怪吃,今年正好轮到陈老伯家。陈老伯细数自己家产无数,却又要把孩子送出去,于是哀叹道“我们陈家要断子绝孙了”。译文是 “Now that they are going to leave me, there won’t be an heir to inherit all my wealth”[9]214。要表达断子绝孙的意思,前半句就可以了;后半句主要是强调了断子绝孙的后果,并且逻辑上顺承了上个对话框中无数家产的意思。外国读者通常不能理解中国传统观念中传承香火的重要性,译者结合语境补充了继承财产这部分的原因,虽然这样的解释比较片面,但符合财主陈老伯家的实际情况。在出现文化缺省的情况时,阐释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译者对语境进行解读之后,也可以选择将部分信息去语境化。在这个例子中,译者略去了“陈家”这个信息点,也避免了过分渲染古代中国人的宗族观念。

2.语境顺应。

(1)文化信息替换。为了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译者会进行信息替换。书中进行信息替换的主要方法是用目标语文化中的地道表达来替换具有地域特色的内容。

虎鹿羊角大仙一章中,唐僧求雨不成,空中却飘下来一些纸片。纸片上写着“狂风暴雨将至,请做好防台准备”,英文译文是 “Violent storm on the way.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9]140。这里的“台”是指台风,这种气象现象在台湾地区很常见,在有的国家却并不常见。所以译者将具体词语抽象化了,用预防措施取代了防台准备。

西天取经一章中有孙悟空和猪八戒打架的情节。孙悟空变出一枚图钉来对着即将一屁股坐地上的猪八戒。猪八戒大呼“哇,夭寿短命” 。“夭寿”原意短命,是具有闽南特色的俗俚表达,可以作为叹词表示不满和惊讶。“夭寿”和“短命”两个词用在一起表示诅咒。因为没有必要用大段的文字来阐述这两个词的诅咒意思,所以译者将其译成了“Waa. You wicked ape”(哇,你这只死猴子)[9]101。虽然没有做到字面上的对等,可是在表达上却也非常地道。

(2)文化信息删除。删除文化信息能使译文语言更加精炼,保证文字的合理布局。例如红孩儿这一章中,悟空看到红孩儿的父母让红孩儿去拍危险镜头时说了句俏皮话:“天下父母千百种,这种父母没见过”,调侃中带着点愤怒。原文写成两个字数相同、形式呼应的分句,是为了形成对比来加强语气。译文提炼了原文的主要信息,译成 “I’ve never seen such cruel parents before”[9]184。译文突出了童星父母的残忍,更具有谴责意味,但同时也失去了戏谑的表达效果和形式上的美感。

可见信息的增加、替换和删除各有优势和劣势。增加信息具有传播文化的优点,也有挤占版面的缺点。替换和删除信息可以使阅读更加流畅、文字更加简洁,却也模糊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平衡,这样才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使不同文化间“展开真诚的对话”[13]。

三、结 语

典籍漫画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跨模态跨文化的改写。通过对蔡志忠漫画《西游记》的英译策略从跨模态和跨文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后,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就跨模态改写而言,译者可以进行图文的双向改写来调节两者的匹配度。其中改变文字来适应图像的情况占多数,改变视觉效果来适应文字的情况较少见且对图像只是进行微调,这样才能保持和凸显原作的风格。第二,就跨文化改写而言,译者应在满足读者阅读体验的同时注意跨文化交际的诉求,合理使用信息增加、替换、删除等方法进行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做到在展示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有效沟通。

猜你喜欢

西游记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西游记
西游记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西游记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