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审读中的伦理责任探析

2021-01-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李 红

(江苏省出版物 审读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是国家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记录当下科技文化发展信息、传播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生态良性发展等社会历史责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科技文化事业得到显著发展,众多领域取得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期刊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就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而言,已经取得了“量”上的可喜成绩,如何在办刊环节进一步取得“质”上的突破则尤为重要。期刊出版工作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人群,一是期刊论文发表者,指刊物外部从事科研的相关人员,包括高校学者、科技工作者等;二是期刊编辑者,指刊物内部编辑人员,包括期刊策划者、论文评审者等。以期刊为观察视角,不难发现上述两类人群可以分别看作期刊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期刊发展要取得“质”的突破,需从期刊内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对期刊编辑者提出更高要求。这种要求从职业道德的层面来谈,则是一种伦理问题。审读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沟通期刊内外部人员、协调内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所以,期刊审读中的伦理责任问题,也是当下期刊出版工作面对的重要问题。编辑是审读环节的行为主体,有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承担着相应的伦理责任。总的来看,编辑在期刊审读中应符合以下三个维度的伦理要求,即内容质量的严格把关、编校技术的精益求精和办刊宗旨的正确引导。

1 内容质量严格把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学术期刊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兼具着政治性和学术性双重属性”[1],编辑作为学术期刊出版中的重要组成人员,要在内容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对于期刊编辑而言,自身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并确保刊登的论文内容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也是其应自觉践行的核心道德义务。一方面,期刊编辑在审读的过程中,肩负着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责任,故自身应坚定政治信念,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期刊编辑承担着对论文的价值主张进行严格筛选的道德责任,这就要求将论文的政治立场放在审读的首要地位,编辑自身除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外,还要在约稿、组稿、审稿等整个出版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况和背景,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在编辑研究政治类、党史类主题的文章时,除了要对政治性用语是否精准规范进行核对外,还要判断政治导向是否偏差,是否存在危害国家统一、 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是否有歪曲党的历史等历史虚无主义的表述等。

1.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正常出版活动受法律保护,所以,编辑必须有强烈的法律意识。”[2]编辑在审读中要对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学术观点加以修正,要正确处理好学术问题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出版行业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符合我国宪法法律的规定,符合我国的大政方针。具体而言,编辑应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选取的稿件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出版的论文内容不能违反宪法精神,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社会的公共秩序,以及党和国家的利益;二是论文的使用方式需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文章使用的过程中,和作者协商处理好版权问题,保证作者应享有的著作权;三是要判断出版行为是否有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出版领域具体的法规之处,判断稿件是否属于重大选题范围,决定是否要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等。如: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更加明确期刊如何履行重大选题备案,对未经备案出版涉及重大选题范围出版物的行为,规定了明确的处罚办法。

1.3 正确处理涉民族宗教问题

涉民族宗教问题选题是重大选题之一,也是期刊审读中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作为传播思想文化的一个环节,须传达出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宗教稳定是编辑应有的道德责任。在处理涉民族宗教选题的稿件时,编辑要严格遵循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处理好原则性问题。我国刑法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等作出明确规定。这要求编辑在对论文进行审读时,对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价值观做好审核,避免文章出现编造民族历史、歪曲宗教事件等内容。另外,编辑要坚守主流意识形态,抵制极端种族主义,防范宗教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层面的渗透。一方面,编辑要辨别并抵制种族主义思想,引导期刊内容呈现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上,引导期刊更多呈现出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思想内容。

2 编校技能精益求精

文章的形式规范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文章内容的优劣。学术论文区别于其它行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其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学术编辑在编校技能上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和学术层面的职业素养,有助于促进学术信息更有效地传播,推动学术研究良性发展。具体而言,这种编校技术层面的伦理要求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语言文字符合标准

期刊编校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编辑对待科学文化事业的态度及对工作的负责程度,而要提高期刊的质量与水平,“其中文字编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3]不少编辑往往因为单位人数不够,或者工作较忙等原因,在审稿环节只是看一下有无政治方向方面的问题,而没有给出具体的编校质量方面的修改意见,只是较为笼统地提出“修改后再审”,结果往往让作者修改时无所适从。提高文字的编校能力可以说是编辑应有的职业道德之一,编辑要夯实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能够在“语言”和“言语”的不同运用层面,具备判断文字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判断差错的能力,才能在审读中具备纠错的敏感性,才能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纠错意识。编辑在审读中要带着纠错的眼光,即使面对知名专家学者的文章,也要坚持同一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使文字的编校质量符合出版行业的要求和学术规范。审读中常发现因语言文字不规范引起的重要内容表述错误,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错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马克思主义”错为“马克恩主义”,“社会主义社会”错为“社会义社会”等。

2.2 引文注释规范准确

从事学术性研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术成果的产出遵循着厚积薄发的客观规律,所以,作为学术成果的论文一定是建立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把握与理解之上的,这就涉及如何引用前人成果的问题。引文的内容应准确有据,并保证应有的学术诚信,因此,引文必须符合一定的准则规范。审读过程中,编辑需秉持“引文的著录应该与正文同样重要”[4]的态度,引导论文作者将文章的引文部分修改得规范准确。虽然不同的期刊对引文的规范要求不同,但参考文献的著录仍有国家标准和普遍原则可遵循。首先,引用标注的次序需要根据正文中被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出;其次,引用的基本信息应齐全且完整,顺序也应正确无误,不能随意增、删或更改其中的国家、地区名等,如:专著的著录项目包括主要责任者、题名项、版本项、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等,这些都是必备项目,不可缺少;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即引用的信息必须符合学术诚信,不能胡编乱造、篡改他人的学术观点,更不能无中生有。

2.3 学术文风端正严谨

“文风端正,治学严谨,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5]学术文章有其普遍性的行文风格。论文的写作风格在文化表层上能够反映单独个体的治学态度、表达方式,也间接性地反映出作者的审美趣味、性格气质。从另一方面讲,文风问题也包含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它反映一个群体在某个具体历史语境下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反映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选择的某种价值追求下,所建构的自身的文化知识谱系。期刊编辑作为我国文化事业中的一份子,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历史责任,因此,在对稿件审读过程中,对文风进行严格把关十分必要。在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的价值判断之后,编辑应考虑文风是否严谨,学术态度是否端正,引导学者“在马言马,知马信马”,培养实事求是的文章气质,以确保学术生态的绿色健康。学术编辑不能仅限于埋头编辑审读稿件,还要充分关注学术界,了解一些学术道德有问题的学者,对其文章严格把关,或者尽量避免发表这些学者的文章。

3 办刊宗旨正确引导

学术期刊作为记录人类思想文化的载体,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一方面,没有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就没有丰富的科技文化成果,记录科技文化的期刊便无从谈起,所以,作为一种汇集各个领域学术成果的载体,其产生依赖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在本质上决定了学术期刊的刊物水平。另一方面,学术期刊有着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发展的义务,具有汇集、传播人类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它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社会。总的来说,“学术期刊的社会性质决定其社会责任”[6],期刊的办刊宗旨决定了该刊的发展前景,也决定了其能否真正服务于社会,所以编辑人员在办刊宗旨层面的引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3.1 引导期刊做好社会示范

学术期刊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服务社会,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首先,期刊应凭借正直且高尚的文化力量来影响社会。编辑在审读过程中,应秉持知识与良知同在,学术与正义共存。期刊的创办者要杜绝商业社会的侵蚀,拒绝浮躁气息,采用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其次,学术期刊要用科学客观的文化品格来引领社会。这要求编辑能够公允地评价他人的思想观点,作出客观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现实中学术文章的发表往往与作者个人的职称评定、未来发展直接挂钩,这很可能会带来利益上的交易,这就更要求编辑保持公允的态度,遵循客观的标准。再次,学术期刊需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的态度来示范社会。当代社会是充满差异性和多元性的,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又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编辑在对学术观点进行判断时,应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面对不同的声音,应有兼容并蓄的度量。

3.2 引导期刊带动良好学风

“学术期刊不仅仅是科技信息传播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引导学术研究方向的媒体。”[7]期刊能够反作用于学术研究,对学术生态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近些年的学术圈中,屡屡出现学术造假、论文剽窃等不端行为,在社会上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这些事件之中,期刊作为发表论文的载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21年4月,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对刊发“熟蛋返生孵小鸡”论文的《写真地理》杂志作出停刊整顿处理。如此论文能刊发到正式刊物,除编辑对质量把关不严外,与未能引导良好学风也有很大关系。从责任所反映出的伦理关系上来看,期刊编辑引导并构建良好的学术风气非常重要。在审读中,编辑需以论文的质量为重,不能过于看重论文作者的身份,要为年轻的学者留有一定的余地。还需减少期刊对时髦热点问题地追求,引导学者进行扎实的基础性研究,促进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更需发扬严谨治学、厚积薄发的作风,鼓励学者耐住寂寞、稳住心神,“文章不写半句空”,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才能够释放科研人员的创造潜力,才能促进科技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3.3 引导期刊服务国家大政方针

当下,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期刊编辑需清楚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伟大历史机遇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的来看,学术期刊就其内容来说,一定程度上是科研人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答复,是前沿思想面向社会的集中表现,期刊可以开设专门的专题专栏,邀请国内外学者结合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辨析其中的合理性,将其传达到社会之中,服务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具体而言,编辑在审读过程中,一是要明确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引导学者们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强化期刊相关人员的政治素养;二是应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通过办好期刊、做好本职工作的方式,将个人的努力与国家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三是自觉践行编辑行业应有道德责任,在精神层面不断提升自己,为科学文化研究做好宣传服务,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近日,中宣部在京召开学术期刊发展建设座谈会强调,“学术期刊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深入研究阐释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出一批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质量成果。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紧密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着力打造内容精品,优化资源配置,严格规范出版秩序,落实各项引导扶持措施,加快推进学术期刊融合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8]这是对学术期刊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为期刊发挥好重要阵地作用指明方向,学术期刊应以更加有力的责任担当,为国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