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观察
2021-01-15陆彬
陆 彬
(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出现脑转移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降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治疗还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化疗是治疗脑转移的常用方式,但是受血脑屏障 作用的影响,化疗在脑转移癌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口服二代烷化剂,将其配合放化疗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文章选择100例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癌脑转移瘤患者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单一放疗治疗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方面的应用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癌脑转移瘤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两个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两个小组患者均进行放疗治疗,先固定患者的头膜体位,在CT的扫描下定位,对患者的全脑开展扫描,在扫描的过程中注意要避免损伤患者的视神经和脑干,予以直线加速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频率为30-40 Gy/10-20次,化疗三周到四周,后缩野照射转移灶。实验组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替莫唑胺药物,每平方米使用75 mg,分两次口服使用,一直到放疗结束。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胃肠道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有针对的方式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将治疗之后的四周头颅增强MRI检查作为基线标准,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将放疗效果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的症状是患者的脑部转移肿瘤能够完全消失,且消失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四周,在这个期间没有出现新的病灶。第二,部位缓解。部分缓解的判定标准是患者脑部转移肿瘤减小的面积超过了50%的比例,脑瘤缩小的时间至少持续了四周,且没有出现新的病灶。第三,病情稳定。病情稳定的判定标准是患者脑部转移肿瘤减小的面积超过了25%的比例,脑瘤缩小的时间至少持续了四周,且没有出现新的病灶。第四,疾病进展严重。疾病严重的判定指标是患者脑部转移肿瘤的体积增大超过了25%的面积,且在这个期间还出现了新的病灶。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分析比较两个小组患者不良反应,包含呕吐、头痛、骨髓抑制、肾脏功能损害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个小组的数据信息采用专业的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在P<0.05时两个小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情况分析
疗效情况分析具体如表一所示,根据表一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具备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分析表
2.2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二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64%,高于对照组的20%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由此可以发现,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如何控制这类现象的发生是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比较表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生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治疗方式,但是化疗过程中受血脑屏障的干扰,效果不理想。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口服烷化剂,具备较高的血脑屏障率,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显著,表现为联合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单一使用放化疗患者的80%治疗总有效率,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可控的不良反应,如何降低不良反应是相关人员在未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