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1-15袁群弟蔡幼群钟茂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性疾病心肺成功率

袁群弟,蔡幼群,钟茂梅

(东莞市厚街医院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000)

心脏骤停为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发病率与患者年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性[1-2]。随着人口问题的愈演愈烈,老年人成为心脏骤停的主要发病人群,75岁时发病率高达800/10万人[3]。在现代医学模式广泛的大背景下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于提升疗效意义,但以往所用的急救护理取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近些年来我院在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期间实施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2岁~82岁,平均年龄(72.10±2.25)岁;病症类型:脑源性疾病22例、心源性疾病4例、肺源性疾病3例、创伤性疾病1例;心脏骤停时间2.5~8min,平均心脏骤停时间(4.80±0.35)min。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1岁~82岁,平均年龄(72.04±2.36)岁;病症类型:脑源性疾病20例、心源性疾病4例、肺源性疾病4例、创伤性疾病2例;心脏骤停时间2min~8 min,平均心脏骤停时间(4.88±0.43)min。纳入标准:(1)符合《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4]者;(2)具备良好的认知功能,能够配合临床护理干预者;(3)老年心脏骤停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植物生存状态或脑死亡者;(2)年龄<60岁者;(3)心肺复苏术禁忌者;(4)病情危重,患者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者。两组老年心脏骤停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心肺复苏护理干预,由救治人员仔细清洁患者口鼻,避免污秽物误吸。协助患者取心肺复苏体位,左手手掌紧贴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双手重叠后运用上身力量连续对胸部实施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限5cm~6cm以帮助其恢复自主呼吸,或者是利用上海美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敦力菲康lucas2胸腔按压系统实施心肺复苏仪复苏。迅速开放气道并实施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肾上腺素药物。在复苏成功后肌肾上腺素(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575)3~5 ml。

1.2.2观察组

采取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心肺复苏护理步骤与对照组相一致。心肺复苏成功后实施早期脑复苏,具体方法如下:将冰袋置于患者颈部以及双侧腋下,注意避免冻伤其耳廓以及枕部,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视频向患者讲解心脏骤停的具体病因病机、治疗及转归情况,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担忧及恐惧。交流期间利用以往成功案例来进一步巩固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执行科学的食谱,叮嘱患者及家属严格按照食谱内容进食,确保饮食均衡。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各种药物,密切观察用药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解释。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取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复苏成功率判定标准[5]如下:老年心脏骤停患者皮肤以及黏膜色泽转为红润;按压后能够清晰扪及颈动脉以及股动脉波动,上肢部位收缩压>60mmHg;自主呼吸恢复;肌张力恢复正常水平;瞳孔缩小并出现睫毛反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压下降、休克。护理满意度以满意、一般、不满意3级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样本数小于40或理论数小于5则以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脑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肺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由此所致的心脏骤停同样在临床中十分常见[6]。由于心脏骤停为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中断,大动脉波动与心音骤然消失,使得机体中重要脏器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一旦未得到及时解除短时间内就会导致患者死亡[7-8]。徒手复苏与心肺复苏仪均能够在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取得理想的复苏效果,但对于复苏之后的护理则存在着较大的忽视性。以往临床采取的心肺复苏护理多为护理人员机械性执行医嘱,使得护理举措的有效性不足,尤其是复苏成功后患者需要长时间静养,在此期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导致整个护理服务水平差,患者满意度低[9]。

心肺脑复苏是通过重建以及促进心脏、呼吸功能恢复以保存和促进脑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种技术,在现代复苏学指引下已经由医疗卫生机构走向社会,使得救治功能取得了瞩目的成果[10-11]。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则是围绕心肺脑复苏所开展的护理干预,除了常规的心肺复苏外还强调患者脑部复苏以及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干预,实际工作中主要通过冰敷、高压氧等低温处理方式实现[12]。

本研究中实施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复苏成功率100.00%,高于采取心肺复苏护理干预的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吻合。但与之不同的是,本次研究还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探讨了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该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护理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仅纳入60例老年心脏骤停患者,属于小样本研究,而已有研究报道亦存在着相同的问题,故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尚需要今后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护理中心肺脑复苏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疾病心肺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心肺血管病杂志》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