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护理垫(上肢功能垫)在前臂损伤中的应用
2021-01-14黎庆
摘要:目的: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平均住院日。方法:选取我科2020.01—2020.12月收治前臂损伤患者20例,并分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小枕头抬高患肢前臂。另选取2021.01—2021.06收治前臂损伤患者20人,分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上肢功能垫抬高患肢前臂。结果:通过采用两种方法,对比两组实验的平均住院时间,发现实验组住院时间(15d)明显小于对照组(22.4d),同时,对比两组实验口服止痛药及使用静脉止痛药情况发现,对照组口服止痛药15人,使用静脉止痛药共5次,肌肉注射止痛药13次,完成手部握拳7-12天。对比两组实验口服止痛药及使用静脉止痛药情况发现,实验组口服止痛药10人,使用静脉止痛药共2次,肌肉注射止痛药9次,完成手部握拳3-7天。实验组患者患肢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护理垫在在前臂损伤中具有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平均住院日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医用护理垫;前臂损伤;应用
前臂肌腱损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的疾病。治疗不当会直接影响受影响肢体的功能。大部分动脉损伤均通过切除受损的血管段和端到端吻合来修复。隐静脉需要移植重建时,是首选静脉。成人隐静脉口径正确,抗感染、血栓形成能力强,适合上肢动脉重建。前臂动脉损伤中76%伴有神经损伤,而上臂动脉损伤中仅有24%伴有神经损伤。上臂损伤中,25%的患者功能丧失,而前臂损伤则有75%丧失功能。永久性神经功能丧失占上臂损伤的7%,前臂损伤占21%。前臂动脉损伤虽然生命危险性小,但其长期不良后果明显优于上臂动脉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20.01—2020.12月收治前臂损伤患者20例,并分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01—2021.06收治前臂损伤患者20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实验组男12例,女8例;15~40岁29例,40岁以上11例;损伤部位为前臂掌侧21例,前臂背侧37例,掌背侧6例;右侧23例,左侧41例。伸肌腱损伤32例,屈肌腱损伤8例,伸屈肌腱损伤4例;同一肌腱2处以上损伤5例;合并神经损伤6例;合并血管损伤4例;合并骨折33例。入院至受伤时间:12h内18例(96%),12h以上2例(5%)。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上肢功能垫抬高患肢前臂,对照组采用小枕头抬高患肢前臂。
1.3 观察指标
优:腕掌关节运动范围正常,伤口无瘢痕挛缩或增生,肌肉力量正常。好:腕掌关节运动范围稍有限制,伤口瘢痕轻微收缩或增生,肌肉力量略有下降,对工作和生活无影响。差:腕掌关节运动范围严重受限,瘢痕挛缩或创面增生,肌肉无力,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1.4注意事项
1.4.1患者体位要求: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将上肢抬高垫放在患肢一侧,并调整适当高度,使患肢处于高于患者心脏的水平。
1.4.2病情观察:术后每天密切观察患肢恢复情况,根据患肢肿胀程度调整升降垫仰角;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肢末端有无凉、紫绀、麻木,避免松紧带固定过紧,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1.4.3健康宣教:在使用护理垫前,告知患者术后提升患肢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了解自身术后康复的基本过程,认识使用护理垫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测量数据为x± s值与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兩组住院日对比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1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日:22.4天,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所示。
2.2 两组口服止痛药及使用静脉止痛药情况对比
实验组口服止痛药:共10人,使用静脉止痛药:共2次,肌肉注射止痛药:共9次,对照组口服止痛药:共15人,使用静脉止痛药:共5次,肌肉注射止痛药:共13次,实验组患者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完成手部握拳情况对比
实验组完成手部握拳:3-7天,对照组完成手部握拳:7-12天。实验组患者患肢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局部肿胀是上肢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局部血供,延迟愈合,局部组织坏死。结果表明: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回流和消肿;但如果抬高过高,会加重患肢缺氧缺血。临床上常用的仰角为20°~ 30°, 消肿效果好。过去一般用衣服或枕头做简易升降垫,但上述物品容易被压缩变形,不能满足身高要求,影响消肿效果。同时,患者手臂无法固定,缺乏稳定性。另外,上述上肢抬高法的高度不能随意调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消肿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一种手外科上肢垫。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升降高度可调,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伸缩,满足不同臂长患者的需要。该装置能很好地固定患肢,减少意外活动,避免伤口延迟愈合,促进康复。此外,该设备可以重复使用,有效节省资源。局部肿胀是上肢创伤后常见的症状,术后肿胀程度常较术前加重。因此,有效消除肿胀是上肢创伤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手外科不仅提高了手术技术,而且对患者术后肢体的恢复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后肢出现肿胀和不适,会影响手术效果和医疗经验。因此,在上肢创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采用上肢垫保持患肢稳定,并将其抬高至略高于患者心脏的水平。它能促进远端血液回流,借助重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患肢肿胀,恢复元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医用护理垫(上肢功能垫)在前臂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平均住院日,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冀.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2021,7(04):19-21.
[2]黄丽,欧永强,彭欢欢,石春红,黎东眉.多功能充气式介入术后上肢垫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装备,2021,34(02):1-2.
[3]Murat Celal Sozbilen,Ali Engin Dastan,Huseyin Gunay,Levent Kucuk. One-year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hand and forearm injuries in children[J].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B,2020.
[4]李祥军,巨积辉,李明伟,邹坤.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一期功能重建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20,36(03):174-176.
[5]张艳.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在冠脉介入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50-51.
[6]张良,赵燕飞.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0):217.
作者简介:黎庆(1988-)女 汉族 本科 贵州仁怀人 主管护师 主要从事:骨科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