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1-14刘雯

健康护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优化

刘雯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急诊心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采用的方法: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急诊心梗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按照护理流程方式的不同,将实验对象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分别命名为优化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组患者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和对比分析,能够得知优化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化急诊心梗患者的护理流程,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同时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心理状态调整,具有良好的作用,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得到控制。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心梗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心梗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严重,为挽救患者的生命,需要尽快疏通梗死血管,促使心肌再灌注恢复,从而让已经受到损伤的心肌得到救治,减少抢救的时间,提高预后效果。急诊心梗患者生命的挽救,除了需要积极的治疗,还需要有效的临床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护理模式需要保证护理流程严格遵守时间顺序,从而减少抢救时间。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70例急诊心梗患者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的过程和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急诊心梗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疾病类型为广泛性前壁梗死、前间壁梗死、高侧壁梗死、下后壁梗死,对应患者数量分别为29例、16例、14例、11例。按照护理流程方式的不同,将实验对象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分别命名为优化组和常规组。常规组3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48-73岁,平均年龄(57.75±2.19)岁,平均发病时间(4.18±1.65)h;优化组3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47-76岁,平均年龄(57.93±2.01)岁,平均发病时间(4.24±1.59)h。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发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在本次实验中进行比较。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急诊护理流程,主要措施为:为患者进入急诊室开放绿色通道,对急救室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在患者进入急诊室接受急诊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配合抢救医生的手术和其他抢救措施,在完成急救治疗后,将患者转运到导管实,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后续的生活指导。

优化组患者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主要措施为:(1)院前抢救与转运:时间就是生命,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当救护车接到患者,医护人员并判断其疑似急性心肌梗死以后,便要立即采取措施,在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不安心情的同时,让患者能够保持平稳的呼吸,保证呼吸的顺畅,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让患者的精神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也能让患者从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中感受到安全感,减少把负面情绪,这对患者后续的急救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和身体指标,通知急诊科,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2)接诊流程:救护车到达医院后,接诊护士为患者打开绿色通道,立刻将患者送至抢救室,此时分诊护士便可为患者进行自动挂号;(3)抢救流程:患者送至抢救室以后,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监测获得患者此时的生命体征,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监测、血标本采集以及心肌标志物检测同时进行,根据最终的检测结果,完成AMI诊断。诊断后10分钟内可将双抗药物辅助患者服下。将除颤仪放置在患者身边,对其病情变化进行评估,防止出现更坏的变化。在抢救的同一时间,分管护士要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同时协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对其进行必要的宽慰。(4)转运交接流程: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下一步的治疗,倘若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PCI治疗,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征求患者家属的同意,着手转运工作,准备转运过程所需的器械和物品,详细填写交接表格,转运需由医生和专业转运护士全程陪同,保证转运的顺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抢救时间包括: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抢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效果则是判定患者ST断回落、心肌酶谱回落、胸痛缓解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选用(均数±方差)表示,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表示,给予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由统计数据可知,优化组患者整体抢救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更短,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由统计数据可知,优化组患者整体抢救效果明显由于常规组,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科室中急性心梗类疾病比较常见,致病因素多是暴饮暴食、过劳、情绪激动、吸烟、酗酒等,此种疾病常常会伴随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威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发生急性心梗的概率逐年上升,而且已經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类型,不仅需要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更要引起社会群众对该疾病的重视。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在突发急性心梗后的一小时内,倘若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治疗,死亡率会降低1.2%。对此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有效促进预后患者的康复。

经过统计和对比分析,能够得知优化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

总而言之,优化急诊心梗患者的护理流程,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同时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心理状态调整,具有良好的作用,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孙侠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176-177.

[2]舒慧敏.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梗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及急诊时间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8):133-135.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