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回忆性散文的教学

2021-01-14周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文体特征教学策略

周洲

摘要:回忆性散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散文,其文体特征具有深刻性和复杂性。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散文,有很大一部分为回忆性散文。其中鲁迅的回忆性散文居多。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本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尝试探讨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和教学策略,以期对回忆性散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回忆性散文;文体特征;教学策略

一、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

(一)个性化鲜明

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在对过去时代生活事件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基础上,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回忆性散文所呈现的人和事物,必然是作者生命中深受感触的经历和存在。不同的散文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言说方式表达着独特的个性化情思。

(二)两个“我”之双重叙述视角

回忆性散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双重叙事视角:一是过去的“我”,二是现在的“我”。文中既有过去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杨立群认为:“回忆性散文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追溯”,长大成人之际的“我”追溯以往年幼无知的“我”那时经历的人和事,这就必然会在文中出现两个“我”的双重交叉性。

(三)追求自我统一性

在回忆性散文中,总是包含着作者以现在的视角回溯、反思过去的自己,即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进行自我批评与自我发现。这表现着作者在当下生命之境对过往经历的思考,是与自我灵魂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实现自我统一。

二、回忆性散文的教学建议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性散文,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王荣生提倡依据回忆性散文的体式进行教学,抓住作者独特的个性化情思,探寻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世界。据此,笔者将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回忆性散文的教学建议。

(一)明了双重“我”之心,感悟情感张力

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叙述视角的特点,同时也伴随着双重感受——回忆事件里的“我”感受和写作时的“我”的感受。这两种感受都是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不过是不同时空下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教师在执教时,要引导学生找出两种不同的感情,明白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有什么作用,体会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不同感受,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文中作者“回溯”情感的自我反思,激发学生的情感往更深层次发展,启发学生在体会到作者独特的情感后反思自己生活中与父母、亲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学生内在的情感生命,从而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

在执教《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語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进而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例如:“......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点明了童年时期的“我”对阿长谋死隐鼠的憎恶。“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这种敬意,虽然也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童年时期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从憎恶到讨厌到不耐烦到空前的敬意到敬意淡薄最后到产生新的敬意,感受到了童年的鲁迅的天真与单纯。

中年的鲁迅在写这篇文章时,将题目定为《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是非常明显的,问了许多人却“谁也不肯真正回答我”。只有阿长将它放在心上,她没有文化,不识字,只是凭鲁迅的描述却能够把这样一本书买到,可见她的用心和对鲁迅深深的爱。对于中年的鲁迅来说,阿长与当时心爱的《山海经》同样重要,虽然得到这四本书的激动和快乐会随着年纪淡化,但是对于阿长的爱与付出,却会随着成熟而更为感激。文章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深深地体现了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与同情。

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更加真实的还原了过去的“我”与阿长的相处经历和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以及更加理性地展现了现在的“我”的情感态度。两个时空情感的相遇,交织出阿长温暖的人性光芒,也折射出鲁迅怀念、感激、怜悯、自责的多元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过去与亲人的关系,谈谈自己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经历,今后生活你又会以怎样的情感态度去对待。

(二)借助人物分析,捕捉情感脉络

回忆性散文主要以写人叙事为主,所以教学环节不免要出现人物形象分析,但是这种分析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应该借助人物分析准确的捕捉到作者背后蕴藏的情感态度,并理清文中的情感脉络。

在《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中,鲁迅对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毫不吝惜笔墨。作者主要通过对阿长日常行为的描写,来突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变化。教师在梳理文本时,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有关描写长妈妈的段落,品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如文章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鲜活的阿长,她不拘小节、规矩烦琐、愚昧无知。但是在这些“讨人厌,令人烦”中,即便杂有某些迷信、陋习与无知,却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对阿长的讨厌彻底消失,真情实感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正是在这种转变中,长妈妈的形象丰满了起来,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怀念之情也得到了彰显。学习此类文章,教师不能让学生孤立地看待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联系地分析,不能只分析人物形象,而是要挖掘人物形象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样才会发现文中的情感脉络,把握作者情感流动的变化。

(三)体味语言风格,感受个性化情思

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通常对应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叙事视角的变化使得作者在进行往事叙述的时候往往下意识采用符合当时人物形象的语言风格。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前部分为童年的经历和感受,语言幽默诙谐,融合了生动的比喻和辛辣的反语,文中一些语句也略带夸张。而结尾处作者低沉叙述,神情祝祷。整篇文章语言幽默而又庄重,体现着鲁迅式的人文情怀。

学习此类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的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感受文章中“双我”视角下人物得到精神品格,体会文章字里行间中作者对于小人物的深厚情感和真实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2]王秋荻.浅析回忆性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J].文学教育(上),2021(02): 108-109.

[3]闫梦圆.聚焦“两个我”——回忆性散文教学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 2020(S1):65-66+70.

[4]刘国丽.浅谈中学回忆性散文教学——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J].汉字文化,2020(S1):91-93.

[5]黎思思.《阿长与〈山海经〉》双重叙事视角解读[J].文学教育(上), 2019(08):34-35.

[6]宗慧坚.《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人物形象解读[J].语文建设,2017 (29):18-19.

[7]陈晓庆.基于文本体式理念的初中回忆性散文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8]刘思萌.《阿长与<山海经>》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9]张娟娟.鲁迅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文体特征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习作赏评课,“不教之教”的习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