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当

2021-01-14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1年47期
关键词:竹编鹏飞漳州

主题阐释

何为“担当”?担当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责任,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患意识。概括地说,担当是敢于面对大事、难事的勇气,是一往无前的拼劲,是永不言弃的韧性,是为民呐喊、为民请命的一腔热血,更是一种铁肩担道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

人物传奇

里孜戍边模范连:“边防有我,请放心!”

多年来,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直面恶劣自然环境考验,在生命禁区铁心向党,打造全面过硬的基层连队,培育了战天斗地的作风,树立起了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高寒、缺氧是他们每天巡逻执勤都在经历的日常。在不到1公里的山路上,如果碰到恶劣天气,他们常常要走上2个多小时。遇上下大雪,山坡会变得非常滑。有时往上走10米,要往下滑5米;碰到下雨天,路又变得满地泥泞,走着走着就会踩进陷坑。但面对这些困难,连队官兵从没有人叫苦叫累,他们怀着报国强军的志向,坚守在边防线上。

自拓荒建连以来,一代代官兵坚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精神营养,滋养精神气质,每逢大雪封山,背运给养必然带回“精神食粮”;但凡冬囤物资,都要储备“理论营养”,大家的学习热情始终不减。连队官兵一次次圆满完成边境管控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5次。

解读

军队跟党走,强军先铸魂。身处边防一线,一批批官兵与高原雪山为伴,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国家安宁、人民幸福。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复杂的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磨砺战斗意志、锤炼战斗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军队绝对忠诚的不变军魂。

刘昌儒:无奋斗,不青春

7年前,刘昌儒观看了科幻电影《安德的游戏》,“太空空间站”这样的概念于他还只属于电影;2年前,观看《流浪地球》时,他俨然已成为剧中人。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昌儒履历不突出,可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并不轻。出于任务需要,所里任命他担任中国空间站实验舱小机械臂项目总体调度。研发小机械臂是空间站关键技术,刘昌儒至今也想不明白,这么重要的责任为什么交给他这个年轻人。但“军令”在前,无可推脱,刘昌儒不仅做到了对各个科研环节烂熟于心,重要试验也是随叫随到。

解读

科研的光风霁月,青春的和光同尘,从不矛盾。刘昌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奋斗者,在奋斗与担当中成长。怀着对科研的虔诚信仰和对国家的极度热爱,行走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虽然很辛苦,但是梦想与坚持让他抵达了更远的地方。无奋斗,不青春。他用行动践行了担当精神。中国正处在发展、复兴的关键期,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有朝气的一股力量,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中,中国青年任重而道远。

魏鹏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怀揣满腔报国志,伴着戈壁风沙,魏鹏飞在毕业后前往了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塔里木乡的油田,在基层井队的日子里,魏鹏飞每天跟随巡井师傅们坐在拥挤的皮卡车车厢内,在颠簸的石子路上奔驰,认真记录抽油机的每一个参数。冬天,为了多巡一口井,他们常常顾不上吃午饭,顶着寒风在戈壁险滩上奔波。面对处理井筒过程中大颗粒岩屑难以返出这一技术难题,魏鹏飞和同事多次前往作业现场实地调研,在沙漠无人区的简易房中一待就是十几天。最终,由他们设计改良的新工艺牙轮钻头取得了喜人的应用效果,累计节约工期20天,增效近百万元。

解读

日复一日的付出和汗水,见证了一口口石油井从无到有,也见证一个年轻石油人的成长进步。作为西北油田基层井队的一员,魏鹏飞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不只是名字留在历史书上的人,才算不枉活一遭;能够在一件对于国家和人民很重要的大事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我们的担当。

“漳州110”:

用忠诚与热血书写“时代答卷”

“漳州110”全称为“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1990年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被百姓亲切地誉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推动“110”成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2021年,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福建省“漳州110”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漳州110”主要承担漳州芗城、龙文主城区巡逻防控、接处警和重点部位站勤任务。创新建立了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的“四警四化”现代警务机制,俨然成为漳州人民心中“工作最苦、坏人最怕、百姓最爱、形象最好”的先锋警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为核心内涵的“漳州110”精神。

解读

多年来,作为全国公安队伍的先进典型,“漳州110”历经多次建制番号变迁和勤务模式改革,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个接着一个干,始终保持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忠诚与热血书写出一份份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肖瑶:为道明竹编注入新鲜血脉

在四川成都崇州道明镇竹艺村,有一家素净雅致的竹编小店。每每遇到有感兴趣的游客,27岁的店主肖瑶便会将道明竹编的故事娓娓道来。

肖瑶自小随母亲学艺,在她眼中,母亲长着一双巧手,竹条在灵活的指尖上下翻飞,很快就编成工艺品。母亲渐渐老去,肖瑶选择了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她记得,一位耄耋老人在展会上看到她制作的瓷胎竹编作品,竟激动地给她鞠了一躬。那时,她下决心重拾竹编手艺。肖瑶将流行元素融入竹编中,制成饰品和竹裝置艺术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解读

作为道明镇首批返乡创业者中最年轻的竹编艺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继承者到创新者,肖瑶将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以千变万化的创意作品呈现给世人。她为道明竹编注入了新鲜血脉,让更多人感受到竹编的魅力,也让更多当地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土生土长的家乡,重拾手艺,振兴乡村。

猜你喜欢

竹编鹏飞漳州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情调漳州
樊应举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漫画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