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1-01-14张映
〔摘要〕太行精神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蕴含了理想信念的力量,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情怀,突显了使命担当的感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教育价值。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应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将太行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其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这对于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关键词〕太行精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6-0027-05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山西红色文化融入传媒类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研究”(2020ZSSZSX107,主持人为张映)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太行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团结一心、前仆后继,与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太行精神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精神滋养。弘扬太行精神,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太行精神的丰富内涵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1〕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2〕。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相通相融的,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共性特征,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立党兴党强党的伟大事业提供了丰厚滋养〔3〕。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就要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精神特质和丰富内涵,以伟大精神凝聚奋进伟力。
(一)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
太行精神凝聚着太行儿女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力量,激励着党和人民不断勇往直前。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荣使命,领导英勇的太行儿女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奋勇战斗的英雄赞歌。全民抗战爆发后,太行地区成为日本侵略者抢夺整个华北,占领全中国的重要目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点燃了抗战烽火。1939年至1943年,日军两次9路围攻,数次侵入太行山腹地,八路军与太行儿女付出重大牺牲,进行了英勇抗争。1942年5月,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7岁。为了永远缅怀左权将军、铭记历史,太行军民将其牺牲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八路军晋绥军区牺牲指战员1.3万多人,晋察冀军区牺牲指战员7.1万多人,晋冀鲁豫的太行区和太岳区牺牲将士1.3萬多人〔4〕。无数的英雄烈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在太行山上树起一座座不朽的英雄丰碑!
(二)太行精神是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太行精神向全世界展示着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信念,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石。在熊熊燃起的抗战斗争中,面对极度艰难的作战条件和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军民开展了自救、互助运动,建立起坚实的敌后抗战堡垒。朱德同志在《寄语蜀中父老》中写道:“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热情讴歌了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的太行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彰显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年太行抗日根据地遭受前所未有自然灾害情况下,从八路军总部首长到普通士兵,一边对敌作战,一边拓荒种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但实现了粮食自给,还能够救济受灾群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这里有“纺织英雄”赵月娥、“农民旗帜”王会同、劳动英雄王海成、拥军模范胡春花、合作英雄霍金兰……正是无数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百折不挠的将士,无数艰苦奋斗、勤奋勇敢、坚韧不拔的人民群众,在极度艰难的岁月里,在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三)太行精神是为了民族独立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
太行精神闪耀着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伟大光芒。在民族危亡时刻,面对力量对比悬殊的强敌,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认为,战争的伟力源于民众之中,鼓舞和组织根据地的群众全情投入抗战,形成全民抗战的热潮,凝聚起共同抵御外敌的强大力量。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群众无所畏惧、迎难而上,万众一心、主动出击,展现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阻挡日军攻势,与日本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展开激烈战斗,取得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的胜利,挫败了日寇的猖狂气焰,增强了战士们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路军将士和太行儿女共同铸就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百折不挠、浴血奋战的钢铁长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和热情,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的脊梁,锻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太行精神是为了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太行精神传递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气概,闪烁着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在巍巍太行山上,人民群众自觉地加入到战斗中来,他们同共产党人一同奋起抗争,表现出了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其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她们用伟大的母爱,用甘甜的乳汁,甚至用生命,无私地守护着八路军将士的后代,她们就是太行奶娘。在太行地区,还有着像太行奶娘一样的英雄团体,他们有妇女,有儿童,有老人,他们将“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4〕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太行根据地的群众为了支援抗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曾经在短短两个月里,晋西北地区共集粮9.04万石,筹款181.06万元,扩兵1.59万名,做军鞋12万双〔4〕。这些数字背后是太行人民顾全大局、保家卫国的热忱,是太行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爱国情怀。
二、太行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篇重要文章中强调,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伟大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1〕。太行精神也蕴涵着独特的时代价值。
(一)太行精神蕴涵着理想信念的力量
在恶劣的环境中,八路军将士和太行群众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残忍的敵人面前无所畏惧,在残酷的斗争中英勇善战。在党的领导下,太行儿女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凭着至死不渝的坚守,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品质,成为太行精神的基石。太行精神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容和载体。太行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可以激发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激励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立志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贡献于祖国繁荣发展事业中。
(二)太行精神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在革命战争岁月里,八路军将士和太行地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实施减租减息、解放妇女、精兵简政、扫盲识字等政策〔5〕,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太行精神的核心内容〔6〕。中国共产党人与太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了浓浓的鱼水深情,生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深深感染了太行人民。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太行精神,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从而充分发挥太行精神的教育价值。
(三)太行精神突显出使命担当的感召
在抗日战争艰难岁月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吓退和压垮太行儿女,八路军将士和太行儿女勠力同心、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汇聚起勇担使命的磅礴伟力,用奋斗书写辉煌,用拼搏砥砺精神,用奋进感召担当。通过对太行精神的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7〕,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将自身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太行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他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4〕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应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将太行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生用伟大精神引领时代,引导学生在广阔社会实践中用伟大精神践行使命担当。
(一)在价值引领上,使太行精神“入脑”
1.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发挥着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将太行精神的形成、内涵、价值等内容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太行精神的感悟。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讲授《弘扬中国精神》章节时,可利用太行根据地、太行儿女抗战中鲜活的事例、鲜明的人物,借助历史突显太行精神的内涵。在情境式教学中,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与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太行精神的实质,从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重任,真正达到使太行精神入课堂、入头脑的教学目标。
2.发挥辅导员的引领作用。在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程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大量的太行史实和太行人物,如黄崖洞保卫战、长乐村战役等,少年英雄李爱民、侦察英雄赵亨德等,为辅导员开展专题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例如,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辅导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角色替换,将学生代入到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教学变得更加鲜活立体、更加具体生动,让太行精神真正浸润学生心灵,起到“入脑入心”作用。此外,辅导员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举行太行精神学习讨论会,“红色太行耀我心”主题班会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引领作用。行政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充分挖掘行政管理人员的引领作用,挖掘校园文化活动课、行政管理工作、生活服务工作中蕴含的与太行精神相关的思政元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积极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协同配合,既通过“如雷贯耳”的显性教育,又通过“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助力太行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的构建〔8〕。例如,宣传部门可以在校园文化营造中,在道旗、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进行太行精神相关知识的展现,让学生在可看、可听、可触的地方,随时感受太行精神文化的熏陶。
(二)在活动主体功能发挥上,使太行精神“入行”
1.激发学生课内活动的主体作用。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9〕。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认识的场所。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讲授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学、观看视频等,设置有关太行精神知识问答、速问速答、答题积分等互动环节,从看、听、说、议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思想交流中感悟太行精神,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
2.激励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作用。除了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丰富大学生课外精神生活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切身体悟太行精神内涵,亲身体验革命岁月的艰苦不易。例如,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可开展红歌赛、主题演讲等活動。同时,增强学生社团的组织力和影响力,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更深层次中把握太行精神,进而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太行精神〔8〕。又如,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太行根据地开展寻根寻迹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对太行精神的深层次理解,引导学生在广阔社会实践中践行太行精神、实现人生理想。
(三)在学习传承方式上,使太行精神“入心”
1.凸显线上学习方式“新”的特色。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新媒体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呈现出更广更快更新、更多样更便捷的特征。学习和传承太行精神,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渠道、多方式进行传播。可通过微博、网站、论坛、APP等新媒体平台,开辟形式多样的太行精神专区、太行故事会平台、太行红色人物寻访等,将太行精神的传播向宿舍、操场、图书馆、餐厅等场所延伸,让太行精神走进网络,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营造出立体多层次的太行精神学习氛围,从而夯实太行精神的传承基础〔10〕。例如,学生可利用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VR展馆系统,在线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增强太行精神内容的生动性和关联性,提升学生嵌入式学习体验效果,拉近学生与太行精神的距离,使太行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2.突出线下学习体验“实”的特征。太行地区红色资源丰富,在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有大量的红色革命遗址旧址,如山西武乡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河北涉县的八路军129师纪念馆等,这些都是传承太行精神、赓续精神血脉的学习“体验室”“感受馆”。要合理运用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财富,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直观的与历史和人物的对话中增强对太行精神的体悟〔7〕。例如,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开展“寻访红色印记”主题活动,通过游左权、缅英烈、寻初心、唱民歌、听党课等形式,追寻革命英雄足迹,传承太行红色基因。
总之,太行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扬光大、历久弥强,愈发显示了其历史的长久性、范围的普遍性和现实的指导性。太行精神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具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独特优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用太行精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夯实太行精神传承基础,拓宽太行精神融入途径,营造太行精神学习氛围,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信念坚定、奋发图强、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大学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锻造成为太行精神的忠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从而为培养担当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求是,2021(17):4-17.
〔2〕刘鑫炎,刘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N〕.人民日报,2021-11-01(06).
〔3〕本刊编辑部.凝铸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J〕.求是,2021(17):21-34.
〔4〕杨珏,钟超,王丹等.大山巍巍精神永恒〔N〕.光明日报,2021-11-01(05).
〔5〕张民省,关多义.科学把握太行精神的三个维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04):3-7.
〔6〕孙志勇,冯译冉.太行精神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普洱学院学报,2014(04):95-98.
〔7〕曹凡.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20(06):91-94.
〔8〕苗露露,冯舒敏.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81-84.
〔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2-13.
〔10〕孙婧.太行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长治学院学报,2020(01):89-91.
责任编辑陈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