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向

2021-01-14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钱伟长立志志向

主题阐释

志向,对奋发的人来说是动力,对迷茫的人来说是指引,对失败的人来说是鞭策。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人们——加油,胜利就在前方。古人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越是不能放弃心中的志向。只要能做到立志、守志、践志,就能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最终达到酬志的境界。

人物传奇

侯德榜——一定要制造出中国自己的碱

1890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小山村的侯德榜,从小便酷爱读书,聪明过人。1907年,侯德榜进入上海闽皖铁路学院学习,毕业之后去了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1911年,他考入清华学堂,之后去美国留学,成绩优异,发表的博士论文更是被《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所连载。

在美国,侯德榜看到国内市场被西方列強所控制,将纯碱的价格抬高到平常的六七倍时,他决心回国,陪伴当时的祖国一起踏上艰难的制碱之路。回国之后,侯德榜带领的团队经历了许多失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第一批中国制造的优质纯碱,成功打破了“洋碱”的垄断局面。

侯德榜的一生获得过无数荣誉,但是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要为中国制造出属于自己的碱。”他曾说:“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

解读

侯德榜先生坚持自己的内心志向,研究了一辈子的化学工业技术,他专注于这一件事,帮助中国走出了制碱行业被西方垄断的困境,其赤子之心,令人敬佩。鲜花与荣誉没有让侯德榜停滞不前,反而促使他为了实现心中的志向不断前进。

王选——立志投身计算机科学

1954年,17岁的王选从上海来到北京。一直关心时事的他注意到,我国将计算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周总理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计算技术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的重点技术。于是王选下定决心学习计算机数学专业,将个人志向同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

1975年前后,不少人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已经先行一大步的情况下,王选的汉字信息压缩和还原方案不可能成功。但王选并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的选择,并继续投入更多精力设计完善总体方案。他甚至做了更大的决定:跨过当时流行的二代机和三代机,采用激光输出方案,直接研制世界上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在研发样机的过程中,王选克服身心病痛劳累、骨干人员退出、设备落后、工作条件简陋等种种困难和压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与团队一起成功地将原理性样机做了出来,并经过一代一代地改进,最终形成中文电子出版系统,被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黑白)印刷厂采用。

解读

王选敏锐地感知到国内现在所需的科学技术种类,于是他积极投身计算机行业;为了让我国可以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他不辞辛劳地奋斗在工作岗位。永远不忘初心,向着理想和志向努力拼搏,是王选可以成功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重要原因。

蒋筑英——下定决心攻克技术难关

蒋筑英是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195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刻苦学习知识,立志要为我国光学研究做出贡献。大学毕业前夕,母亲写信催他回上海或者杭州工作,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蒋筑英最终说服了母亲,选择去当时条件艰苦的长春,成为了我国著名光学科学家王大珩的研究生。

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光学传输函数理论已经用于实践,但在我国这片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蒋筑英带领他的团队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在1965年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他还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许多关键性难题,为我国的电视、电影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读

蒋筑英将国家需要作为毕生追求,为了实现人生志向不断付出努力,日夜辛劳,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强大的驱动力?是报国之志。“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远大的志向能够激发人的潜力。

茅以昇——从小立志造桥

茅以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科学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设。在他的家乡,每年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在秦淮河上举行龙舟竞赛。有一次,当人们正兴高采烈地观看比赛时,河上的文德桥突然坍塌,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这件事让茅以昇万分痛苦,一连串的想法在他脑海里翻滚:桥为什么会坍塌?能不能造一座承载压力大、不会塌的桥呢?这件事使得少年时代的茅以昇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造出永不坍塌的大桥。

从那之后,茅以昇就开始留心观察各种桥梁,在阅读文章时,遇到有关桥的句子,他会立马摘抄下来;见到有桥的图片,他就立即剪贴下来保存。经过勤奋学习,茅以昇在191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桥梁,还撰写了许多相关方面的著作,培养了大批人才,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解读

实现志向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不懈和全力以赴。茅以昇从小立下“为人民造桥”的志向,并且为了实现志向,进行了长久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和勤奋的学习,正是茅以昇成功实现志向的基石。

钱伟长——立志科学报国

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1912年10月9日,他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困的书香世家,在家人的影响下,他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刚刚入学,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就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东北大地,钱伟长为此感到震惊和愤怒,他毅然决定弃文学理,立志要研制飞机、大炮,以科学救国。物理系的吴有训教授认为他的理科成绩太差,一开始并不同意他的请求,但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只好同意他先试读一年,但要求他在这一年中,化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每门都要考70分,否则就转回文学院。

这个条件虽然很苛刻,但对于有“追求”的钱伟长来说,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从此,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数理化知识,每天都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那段时间,他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6点就起床到科学馆读书,直到凌晨才返回宿舍。一年后,他成功地越过了吴教授给他设定的门槛,通过了物理系的考试,毕业时更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学生之一。

解读

钱伟长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他用赤子般的爱国情怀,实现了科学救国的伟大志向。他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信念,探索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前进。

猜你喜欢

钱伟长立志志向
钱伟长: 从“物理文盲” 到“中国牛顿”
姚立志绘画作品
苏梦飞
钱伟长的两次“No”
立志更守志 执志如心痛
谈志向
确立适当的志向
党对少先队儿童的希望是什么??
1.49米的跨栏高手
钱伟长的“无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