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而不“虚”
2021-01-14张春波
张春波
“满招损,谦受益。”古今中外,适度的谦虚往往被人们称颂为一种美德,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注意,这里的谦虚前面加了一个“适度”的定语。其实,任何事都要讲究个“度”,比如:过分谦虚,那就是虚伪,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以史为鉴,古籍《尹文子》记载了一则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位叫黄公的人,为人谦逊。他有两个女儿,都长得美貌如花、颜值倾城。但他从不赞赏女儿漂亮,常常谦虚地对别人说他的女儿长得丑,丑极了。由于古时的女子藏“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样一来,女儿便丑名远扬。几年后,他的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没有一个人上门来提亲。即使在全国各地征婚,也没有一个来应聘的。宋朝思想家朱熹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黄公的这一“诈”,结果却害了自己的女儿。
何为谦虚?谦虚是相信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过高估计个人的作用;是认真听取不同意见,用于自我批评,知错就改;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换句话说,谦虚就是指一个人要经常想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不断努力地提高自己。“谦虚使人进步”,这是应当永远记住的真理。不过,谦虚也是一门哲学,有时候要“一让再让”,有时候却要“当仁不让”。
然而,看看我们周围,不少人并没有理解谦虚的本意,把谦虚错误地理解为:自己行的地方要说成不行,懂的地方要说成不懂,好的地方要说成不好,以为谦虚就是在别人面前把自己贬低一些,从而显示一个虚假的自我,认为这样就会受人好评,才不会被人说成“傲气十足”。结果,了解你的人会认为你是在故意“卖关子”,即人们常说的“过度的谦虚等于骄傲”;不了解的人则真的以为你不行、不懂或不好,或许你将因此而失去不少发展的机会。“谦谦君子”,应该是以谦虚的态度约束自己,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博得谦虚的名声而“谦虚”,只做做表面文章。
做人不就是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么?因此需要正确理解“谦虚”二字,行就是行,懂就是懂,好就是好,在人们面前实事求是展示一个真正的自我,做到“谦”而不“虚”,才有可能“谦以受益”。“谦”而不“虚”“谦”是人的本性;不“虚”,并不是不虚心,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以“谦”的姿态展现不“虚”的心态。
切记,在我们“谦”而不“虚”,充满自信的同时,头脑要清醒,千万不要目空一切、盛气凌人,走向謙虚的反面——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