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知

2021-01-14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1年43期
关键词:李子

主题阐释

求知的过程是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的过程。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培根说:“人的天性就像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就好比修剪移栽。”加里宁说:“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读书使人进步,求知使人成长,人终将在求知中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人物传奇

梁西:我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提高自己

梁西是我国国际组织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他的《现代国际组织》是我国首部较全面系统论述国际组织的专著,对国际组织法研究具有创新性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外交部就委托北京大学法律系成立了一个编译小组,专门编译一些与国际法有关的文献和资料。梁西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与芮沐、王铁崖、赵理海等老一辈法学家分工合作,翻译出版了多部著作,并搜集了大量有关国际关系的资料。在翻译过程中,梁西察觉到国际组织在未来世界中必将越来越重要,但当时国内对国际组织鲜有系统研究,在大学中也从未专门开过国际组织法的课程,于是他下决心补上这样一个“大缺口”。

解读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提高自己。”梁西时刻关注着世界的变局和国家的前途,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大国间关系,甚至网络空间的国际法等问题,他仍忍不住要思考、要学习。他说,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日益组织化、数字化的巨大变革,我们在国际法教育与科研工作中,必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巨晓林:做懂行的技术工人

1987年3月,只有高中文凭的巨晓林成为北同蒲铁路施工工地的一名工人。面对集电力、电机、钣金等多个专业技术为一体的铁路接触网改造工作,巨晓林“抓了瞎”。他白天跟着师傅学,听到陌生的词语立马掏出本子记下来;晚上一吃完饭就追着师傅问,还自掏腰包买了许多专业书籍,边看边学。

巨晓林爱学习,也爱琢磨。“当一个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会干。”他先后研发和革新了工艺工法143项,记下了近300万字的施工笔记,帮助工人们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精度,被工友们称为“小巨人”。工作34年来,巨晓林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解读

“只要勤学苦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农民工也能有所作为。”在巨晓林看来,一个人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只要踏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用猛劲去钻研,就能有所作为,赢得大家的尊重。如今,他仍然坚定地行走在求知求新的道路上,不断实现个人价值的一次次放大。

“海眼”系统项目组:

以求知精神,铸大国重器

广袤海疆蔚蓝深邃,一直是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守护蓝色的海洋,构筑我国“水下长城”,是新时代向海图强的使命担当。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海眼”系统项目团队历时五年,成功打造出被誉为“中国海眼”的国之重器,获得了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荣誉。

解读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200余名项目组成员,平均年龄约30岁,科研报国是他们无悔的选择;这是一个拼搏的团队,在1800多个日日夜夜,攻克数项世界级难题,实现多个国内创举,将汗水挥洒在祖国的碧海波涛中;这是一个创新的团队,5年间,项目组共计突破关键技术约60项,攻克世界级难题6項,创造了水声系统研制的中国速度。他们以永无止境的探索求知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出大海深处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陈庆:做一名“动植物百科全书”式的专家

陈庆是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同事都称他为“土专家”——他学历不高,但在海南很少有他不认识的动植物。想知道长臂猿在哪儿,找陈庆;碰到不知名的草木,问陈庆;看到从未见过的鸟儿,还是找陈庆……

解读

艰苦的工作、大山的寂寞、较低的收入,许多人因无法忍受而选择离开,但陈庆一直坚守到现在。他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带上干粮,打着手电,在6点前赶到监测点……陈庆在这片热带雨林里监测、调查、记录动植物长达30多年,支撑他做到这一切的,正是对生物保护事业的热爱和永不熄灭的求知热忱。

如今,听到长臂猿嘹亮的鸣叫,他就能判断出它们的大致位置,在陡峭的山岭、茂密的雨林中找到它们。他说,自己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动植物百科全书”式的专家。

李子柒:热爱是求知的原动力

李子柒,这个来自四川深山里的姑娘,微博粉丝高达四千多万,是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她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为网友们展现了一个近乎理想化的田园生活。而李子柒的每个视频,几乎都要经历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悉心求教、精心编导、反复摄制、精简视频等学习和制作。为了拍摄一个4分钟的兰州拉面的视频,李子柒跟着一个地道的拉面师傅学了好几个月,拍摄用了整整三天,一共拍了200多个镜头。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源自于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热爱。

解读

央视新闻表扬李子柒说:“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一袭古风装扮,于一菜一蔬中展现岁月静好,衣食住行中描绘田园牧歌。因为热爱,她专注用心地学习每一个“细分领域”,“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因为心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一切辛苦在李子柒那里都成了求知的享受。

源于热爱,精于工艺,造物至极,在每一个视频背后,都倾注着李子柒求知的热情和学习的汗水。

名人名言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结果实。

——〔美国〕爱因斯坦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苏联〕高尔基

猜你喜欢

李子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敲掉不要的李子
热议李子柒
院子边的李子树
一颗李子的一生
我的糊涂妈妈
A New Historical Analysis of Punishment
漫画
打李子
“打”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