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1-01-14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期
关键词:财会数字人才

一、前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催生新业态转变了人们工作模式与生活习惯,刷新了人们认知,社会各个行业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改变了人们劳动观念。而会计作为传统学科,也面临着冲击,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区块链发展,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变化。因此,在新时代下,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培养框架,以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财会人才,跟上时代潮流发展,提升财会人才职业竞争力,从被潮流推动变成引领潮流者。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面临的挑战机遇

会计监督与核算作为基本职能,人员通过整理、归集企业经济活动数据,全面监督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使用者提供经济信息,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经济活动透明度[1]。在数字经济下,信息成为企业取胜的关键生产要素,财会本身属于经济信息,可将商业主体活动变为财会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数字经济下对财会也会造成深远影响。

(一)挑战

1.淘汰低端人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通过分析自动化技术潜力,提出42%企业财务活动,如风险管理、应收管理、现金支出、税务等可实现全自动化,对于会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财会人员以往工作模式多为核算工作,包含结账、记账、对账及财务报表编制等,可反应历史经济业务[2]。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生成与传递财会信息可借助财务共享、财务软件、网络平台自动生成,减少了对低端核算人才需求,可通过人工智能取代人员工作,给会计行业带来新的变化。

2.转型决策会计。在数字经济下可自动生成会计信息,实现高效传递,促使人员迈进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领域中,倒逼会计人才全面转型,发挥财会信息决策与管理功能。

3.掌握新技能。数字技术逐渐渗透至各个领域,工作者需具备专业与信息技术“双重”技能,已经成为会计人才必备能力,需做到专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至处理、收集、分析财务信息等环节中,高效便捷开展财务工作。

(二)机遇

1.创造信息共享。数字经济下以信息网络为载体,财会信息打破时空限制在网络中流动,为无纸化财会工作及信息共享提供支持。以往财会工作中,需人工录入财会信息,以硬件储存数据,无法实现分公司信息实时传递,而云计算的诞生,使得财会人员可利用“云端”智能化录入原始财会凭证,实现远程查询、调取财会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实现精细化管理。物联网与智能仪器不断普及,使得企业可实现过程管控。以成本管控为例,可借助会计云平台预算成本,将生产、销售产品中每个环节信息传输至处理器,通过信息处理分析对比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明确其中问题,优化管理策略。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在数字经济下,对财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动人才成长与发展,不仅需要完善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还应当构建多元立体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一)“内生+外引”模式

在财会人才“内生+外引”模式中,一方面加强“内生”能力,开展不发达区域教育顶层设计。在政策层面需强化不发达地区财会人才职业培养及教育力度,财政方面予以支持,在教育事业上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基础教育设施,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可获得性与覆盖性的提高,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互联网+财会”专项培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为人才提供更多教育途径与机会[3]。并且,借助职业教育与学校掌握开发数字资源技能,保证人才能够迅速将所学财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参与至创新项目中,培养满足数字经济需求的创新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则加强“外引”能力,实现培养财会人才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我国当前人才创新格局存在西部弱、东部强的不均衡局面,西部缺乏财会创新人才,在创新动力及资源方面均有所不足。因此,需在政策上支持西部地区,借助人才交流与创新项目培养更多财会人才,为人才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与资源。并且,在数字经济下,不仅需关注国内区域财会人才培养合作,还应当关注国际合作,互联网将世界变成“地球村”,拉近时空距离,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缩短了国家之间距离,为财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机遇,可依托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园等平台,借助各国先进技术、金融资本的合作交流,推动财会人才培养实现国际合作,以此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拥有国际视野的财会人才。

(二)“1+1+N”模式

该模式是指“1”财会领域专家+“1”企业管理者+“N”团队,以此培养一批优秀财会人才,采取“外部导师”模式,通过内部管理者与外部专家合作,将各自优势发挥出来,使得财会人才能够更好融入企业。此过程中,一方面构建容错机制,构建持续性发展战略,使得财会人才能够将自身精力全面投入到学习之中,鼓励人才与专家承担风险,在财会数字技术应用中,要鼓励创新,容忍失败,正确看待人才培养的失败与错误[4];另一方面则构建鲶鱼机制,在培养财会人才中,不能仅提供资源,还应当予以其压力,人存在惰性,特别是外部缺乏监督,则会使其丧失学习动力,可构建鲶鱼机制,通过安排具有竞争力个体以鼓励成员竞争,提高人员学习活力,营造积极向上、公平竞争氛围,提高财会人才培养效率。

(三)产学研融合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边界逐渐模糊,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应当紧密联系,建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产学研融合。融合是指消除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割裂”情况,促进三者融合发展,一是搭建人才融通平台。高校自身应当培养更多财会优秀人才,与外部融通,且引入专业财会专家学者,协同办学,将高校打造为财会人力资源平台,为企业人才培养实操性人才,如实行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使得财会人才有效结合实际与理论。二是思想与知识融合。在数字经济下,对财会人才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将论文与社会相结合,实现成果转化。三是高校也应当打造智库平台,定期举办财会系列高端国际会议与经济论坛,为人才交流提供平台,了解更多创新思想。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

财会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与同质性问题,即便展开融合培养,也是以学历层次对人才能力进行定位,未能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培养财会人才目标。因此,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分层+分型”培养思路,强调异质性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生源素质为基础,根据学校行业特性及财会数字化要求细分培养类型,展开多维矩阵布局培养。

(二)构建师资体系

数字经济下,对于财会人才要求其能够从制造信息转型为利用信息,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涌现时刻关注,重新优化、设计财会人员知识体系。因此,在构建师资体系中,应当在原本会计专业知识上,选择能够在财会工作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懂业务、拥有跨界能力、战略视角及全局观的人才,以此为财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可由信息技术专家、财会专家、经营管理专家共同展开财会教育,通过校外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及校内专职教师共同为学生教学。

(三)整合教学资源

数字经济下,应当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重构高校教育资源及授课模式,减少教育资本。此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在平台上共享和聚集教育资源,对前沿变化动态追踪,时时更新,使得财会人才能够在平台上展开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集中优秀师资进行专业课资源开发,设计跨专业、跨界新课程,平台上聚集实务界、学术界及教育界等讨论与观点,有效衔接培养人才供给方与需求方。并且,以专业平台为依托,还能借此增加师生交流机会,启发学生思维,整合其知识体系。

(四)加强资金保障

伴随信息技术发展,会计核算从手工、电算化发展之信息化阶段,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为财会行业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奠定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数字经济下,应当预测社会对财会人才需求,发布动态性聚集人才政策,组建专家委员会,咨询财会人才培养、软件开发等基础研究问题,将其战略咨询作用发挥出来。同时,完善现有财会专业职称评价标准,结合财会人才培养与职称评价内容,提出动态培养机制。另外,还应当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加大财政资金与设施建设的支持,鼓励高校引进更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下,会计系统结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财会工作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可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师资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加强资金保障的方式,结合财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更多复合型优秀人才,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财会数字人才
人才云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答数字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数字看G20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