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如何转型
2021-01-14石钖当代广西杂志社
石钖 当代广西杂志社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党刊的创新与记者的转型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不仅需要保持自身的优势,还应对党刊的影响力与引导力进行断提高,以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为前行的方向,凭借互联网+思维打造出优质的内容,将党的方针与政策做到精准传递。为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下,党刊新闻记者带着长远的眼光,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落实,搭建起多元的传播平台,开辟出党刊发展的新途径,旨在让党刊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党刊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政治素质
党刊一直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将其视为工作的方向和第一要义,而新闻记者以其为目标来完成各项工作。在日常的报道中,新闻记者需要谨记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工作宗旨,不忘初心,从而使整体的服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思维导向
在实际工作中,党刊新闻记者不仅需要考虑信息传播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时结合集体利益,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不是只看重经济效益。可见,新闻记者的道德思维导向是其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出色完成工作的基础所在。
(三)综合素质
基于社会的进步,党刊新闻记者不再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是需要在团队的配合下完成信息的多元传递。所以,综合素质是党刊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打造先进和高素质团队的重中之重,旨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转型的策略
(一)通过技术加持,走出转型困局
基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媒体平台涌现并得到完善,党刊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一些影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记者凭借前瞻性的思维对先进技术加以利用,结合党刊在内容上的优势,将党刊内容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全面挖掘,为党刊注入生机活力。截到2020 年12 月,CNNIC 的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已接近10 亿,在高网络普及率下,新闻记者需要对影响信息传播的不利因素进行积极排除,为党刊的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得到重构,党刊的新闻记者需要依托技术赋能,在双向互动的方式下完成期刊的制作,同时在多方平台中借助团队力量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例如,在“中央厨房”的模式下,党刊新闻记者选择了融媒体生产流程,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让党刊及其新媒体平台的阅读量直线上升,让党刊的传播声量越来越大,也加快了新闻记者的转型速度,为媒体的融合夯实基础。
(二)秉承先进理念,提高记者素质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党刊新闻记者需要秉承着先进的理念与积极的热情“拥抱”互联网,打破固式的工作理念,对传播手段、报道内容和刊物管理等工作进行积极和大力的创新,从而实现快速和高质量的转型发展。现阶段,新闻记者已不再只是对文字进行斟酌,也不光是对内容的专业性进行加工与传递,而应放眼未来,看到技术赋能下的党刊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技术了解新媒体的生产方式,掌握不同平台的使用技巧,让党刊走入数字化与信息化,可以向云端进行跨越。虽然内容是王道,原创性也极为重要,但新闻记者的编辑与报道思路也很关键,可以实现技能的融合与强化。此时,新闻记者需要对丰富的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寻找极具易用性与可行性的编辑方式,将期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例如,新华通讯社的《半月谈》杂志社对中央精神进行大力传播,为迎合大众的碎片式阅读方式,采用了“短小精悍”的方式,同时做到“通俗易懂”,力求让党心与民心相通,获取大众所思与所想,从而确立了融媒体背景下的新发展方向,确保快速转型。
(三)坚持内容为王,保证传播效果
内容为王是党刊新闻记者一直遵循并且从未动摇的行业守则,内容的优质性与可读性成为党刊得以持续前行的方向。新闻记者随之对党的理论宣传方式进行创新,让政策的解读手段更为新颖,给大众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从而将传播的效果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由于党刊涵盖党的建设、政策传递、理论知识与党员教育等内容,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才能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下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牢记“党刊姓党”,以为人民服务为方向,将各类资源做到全面整合,融入政务、民生和经济等多元资讯,同时深入基层,掌握大众的阅读需求,从而提升融媒体时代下党刊的阅读率。例如,在2020 年,我国各党刊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与任务,新闻记者也运用党的理论为指导,探索期刊深入融合。同时,中国期刊协会也对党刊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对红色基因做到有效传承,力求讲好中国的故事;二是加快媒体融合,在新闻记者的转型下为党刊注入新的动力;三是提高政治站位,让新闻记者运用先进技术来挖掘党史等内容的价值,让期刊极具吸引力。
(四)树立用户思维,实现精准服务
新闻记者的转型需要以大众为中心,将其黏性做到不断增强,从而将期刊的阅读率提高,也在相应程度上了解用户的个性需求,为工作的创新与优化指明方向。基于此,新闻记者应树立起用户思维,让服务极具精准性,使党的政策的递更为准确,从而使大众的舆论方向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新闻记者站在大众的角度,认识到互动可以增强与大众的联系,也能让期刊的制作与之需求相契合,从而有效提高阅读率。对于党刊而言,传统的理念得到更新,媒体融合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新闻记者要撰写文稿,还应参与整个党刊的制作流程,不再采用单向的方式来完成内容的传递,也将交互方式进行创新。在新时期下,期刊的创新打开了党与用户沟通的空间,也使党刊走出以往固式的出版周期,可以在平台下与用户进行实时的交流,打造出“一对多”的互动交流,也实现了“多对多”的沟通。新闻记者将在互动中收集到用户的习惯,从而以此为依据来完成信息的推送,完成高质量的转型,让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五)打造多元格局,加快转型发展
在网络时代,大众的注意力是期刊持续发展的稀缺资源,特别是党刊必须将内容的品质做到提高,借助多种技术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使采、编、传递等多个环节有效结合。新闻记者可以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通过数据采集器来收集所需的各类数据,在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将内容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让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呈现出“1+1〉2”的效果。目前,媒体呈现出移动化与智能化,新闻记者处于信息爆炸的环境,对工作进行大力创新,让党刊也实现有声化,例如,党刊与喜马拉雅FM 合作,推出有声的刊物,满足各层次大众的需求,可以让党刊的内容以声音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再借助微信与微博的合作将传播的范围扩大,从而打造出多元的格局。此时,新闻记者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不断提升,强化专业能力,也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在不断的努力中完成快速的转型,也将期刊、党刊在网络空间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媒体行业不断前行的方向,而党刊若想适应新常态并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并在媒体平台的建设下鼓励新闻记者对工作进行创新,使之完成快速和高效的转型,从而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帮助下,走入新的工作格局,在新阵地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党刊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程度的促进。在不断的实践中,新闻记者迎难而上,凭借前瞻性的思维与先进理念,依托精准服务和多元格局的打造走出转型的困局,实现全媒体和便捷化的传播,同时让党刊个性化,依靠大容量的信息将党刊的核心竞争力做到不断增强,将党刊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