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汉哈新词术语翻译的规范化问题
2021-01-14乔丽盼阿斯卡尔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哈萨克文编辑部
乔丽盼·阿斯卡尔 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哈萨克文编辑部
随着国际文化融合加快步伐,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术语在哈萨克族中应用,也成为汉哈新词术语翻译的难点。新词术语的翻译不仅作为民族之间交流的工具,更影响到哈萨克族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进步,关系到哈萨克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越来越多新词术语经过翻译成为哈萨克族语言,让哈萨克族语言得到丰富发展。因此需要针对新词术语的翻译规范展开研究,规避术语应用混乱的问题,为哈萨克族发展提供支持力量。
一、新词术语翻译的必要性
新词术语翻译难点在于创新性,是基于对新词及背后含义的了解进行翻译,便于推广和群众理解,可以反馈一个民族发展的情况,也能表现出民族之间的交流情况。如今国际文化交融,国内外信息交流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新产物诞生,对于人们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大量新词术语,给翻译规范性提出了考验。通过对新词术语的翻译能够帮助哈萨克族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其他民族地区保持同步发展,规避信息不平衡的问题,加强哈萨克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通过规范化新词术语的翻译,能够加快哈萨克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快社会服务速度,让群众更快速了解新词术语,便于民族文化交流[1]。通过建立术语翻译的标准,形成更为完善的翻译体系和语言体系,能够为新词术语的社会应用提供支持,更有利于推动先进科技领域的发展,对于哈萨克族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无论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还是沟通交流、文化融合,建立翻译标准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新词术语翻译标准化问题分析
术语标准包括带术语条目或文字解释、带术语条目或图解、带术语条目的三类术语标准。文字解释越少,对于受众理解难度越高。翻译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考虑到受众的理解程度,以满足交流需要为目标。制定新术语要了解国际通用语言逻辑系统,在语言逻辑基础上制定新术语。提出标准时可以遵守规范化原则和方法,让翻译人员可以按照规范进行,不至于无休止争论,翻译互相冲突。术语翻译标准要优先于技术标准,在科技领域中,翻译学者翻译研究对于同一个术语会使用不同术语命名,或者使用相近的术语命名,往往会造成术语应用混乱。在不同技术领域应用不同术语造成术语应用混乱问题,影响技术领域的发展[2]。因此在翻译前需要建立术语翻译的标准保证翻译的统一性,规避应用混乱的问题。术语翻译标准化要保证语言简练,尽量使用较少词语构成词组,表达术语的含义。术语标准化应当服务于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若过于冗长和累赘会影响其应用,增加其应用复杂程度。同时也应注意术语翻译标准化要保证灵活,由于科技快速发展,科学概念不断更新增加,为了保证术语在一个领域内的相关性,需要保证其灵活性,进行不断充实和发展,可以适应科技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为形成一个领域内的术语体系奠定基础。若非必需,不要改变术语翻译的方法和逻辑,保证翻译方法稳定。术语翻译需要由一个翻译团队进行,包含不同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生长环境等构成的翻译团队,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避免单个专家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充分利用术语规范进行翻译,以保证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三、汉哈新词术语翻译的规范化问题
(一)适合民族语言环境
提高新词术语规范性必须要在民族语言环境中,多做调查,了解群众的语言习惯,充分掌握哈萨克族语言成分,便于新词术语翻译得以发展和使用。语言文字标准化决定各民族发展的基础,影响着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需要在科学标准下翻译,使得新词术语能够适用于哈萨克语言的词汇以及语法规范,绝不允许翻译人员主导思想进行翻译,也不允许不尊重民族语言结构,都会造成新词术语不适应语言环境,难以推动哈萨克族的发展。适合民族语言环境作为翻译的基础以及标准,在此基础上翻译才能有利于哈萨克族的文化交流,和其他民族语言环境接轨。
(二)遵守语言科学原则
首先翻译新词术语的含义需要保证准确,不偏题不遗漏,和原文含义相符。在翻译时表现出接近于原文的核心内容,让译文和原文保持一致。保证不受到原语形式的约束,保证译文的通顺。在保证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是否通顺,力求用词准确简明。其次使用词语要得体,简明优雅。尽量做到词语内涵相似,形式统一,注重术语类词汇形式接近。最后要使用多种方法翻译,选择最合适的一种翻译结果[3]。如果使用简单词汇无法表明新词术语的含义,可使用附加词汇进行辅助翻译,如添加脚注的方法,让翻译内容更为完整丰富。如果翻译词汇和原语存在一定差异,很难保证完全对应,可通过增译方法翻译,如翻译“词类转化”为“sØz taptarnəŋ Øzara almasuywə”,其中Øzara 为相互的意思,但词类转化并没有相互的词语,通过增译方法让翻译含义传达更为准确。
(三)平衡造词和借词
由于语言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从外语、汉语中的借词成为习惯用语,可直接用于翻译中,不需要进行造词。在新词术语翻译中使用借用词,先要充分考虑借用词汇,再考虑到其他民族语言词汇。从外来词汇借用直接应用,避免对转借词的使用。很多新词并没有现成词语,就需要通过造词给新事物称呼。新词术语的造词是为哈萨克民族增添新词语,需要充分考虑到哈萨克族语言的语言学、词汇学、语音学等理论体系,全面考虑,决不能马虎应付。要避免严重排外,也要避免大批量造词,需要深入挖掘本民族语言资源,保持新词术语都基于民族语言学体系,不能造成新词术语的乱用。当然也要考虑到社会文化的需要,当社会表现出强烈需求,新事物或者新概念在社会中形成时,本组词汇中缺乏对应词汇,这时可以进行造词。造词后还需要进行检查合理性,需要保证群众能够对新词正确理解。
(四)平衡大众化和科学性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载体,对新词术语的翻译需要在群众中流通,如果群众根本听不懂词语,那么这种翻译并无实际意义。新词术语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其大众化,考虑到哈萨克族地理环境、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且照顾其他民族群众的思维方式,不能只有本民族群众了解翻译的内容,翻译并不能成为沟通的桥梁,反而失去了交际功能。不管任何时候,新词术语翻译都需要按照语言构成规范,保证严密逻辑性,能够被人们接受和社会公认,能够在社会各个场景中得到应用。因此新词术语翻译需要保证平衡大众化和科学性,保证词汇的灵活性,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如计算机中常用词汇“菜单”,在哈萨克族语言中为kogonis,但是其本质意思为菜名单子,并不能被群众理解为计算机菜单。因此菜单一词的翻译为taŋdauwəʃ(选单),这一翻译更为准确,代表计算机菜单的含义。但是菜单一词在群众中传播更广,因此取代选单成为翻译词语。这也表示着新词术语的翻译只有被群众接受才是正确的翻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词术语翻译具有重要作用,但考虑到新词术语翻译标准化问题,为推动新词术语的应用,需要在翻译时主动适应民族语言环境,遵守语言科学原则,平衡造词和借词,平衡大众化和科学性。保证新词术语翻译能够得到正确理解,被广泛群众接受,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妥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