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2021-01-14王颖贵州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1年5期
关键词:广播受众内容

王颖 贵州广播电视台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发生的变化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科技的进步,在此形势下,新媒体也随之出现,由于新媒体具备很多优势,所以其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中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在此环境下,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拓展,这也为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谓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受众还更加期望借助新媒体来传播信息,这点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点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另外,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以往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传播。同时更具及时性和互动性,并且受众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来传播新闻信息。这给新闻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会给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除此之外,在新媒体环境下,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大的竞争,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恶性竞争行为。这种行为的存在,打乱了部分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节奏,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效果,不仅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新的挑战,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新闻的传播优势,借助自身的发展经验,坚守原则,并不断创新,凸显广播电视台新闻的权威性与艺术性特点,这样才能更好顺应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具备的多样性特点

(一)传播途径的多样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更为丰富是其具备的一大优势,虽然新闻信息的来源相同,但在新媒体的作用下,新闻信息的传播路径要远多于广播电视台。而且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人们可自由选择要获取的信息,对自身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快速过滤。在此背景下,我国当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也开始注重多样化发展,开拓新闻的传播途径,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也会增强。通常情况下,新媒体是借助电脑以及手机等媒介来传播新闻信息的,而这些途径与广播电视台借助视听来传播新闻并无明显区别,正因如此,新媒体与广播电视台的融合传播变得更为契合。

(二)编辑内容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种类也在逐渐增多,由于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人们对新闻节目的选择也极为多样。对于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台而言,由于其节目单一,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观看需求,相较于新媒体,其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样化观看需求,广播电视台新闻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受众的年龄段以及工作类型等,也可合理规划新闻播出的时间与内容,他们只有了解不同时间段看广播新闻受众的喜好,才能为他们播出想看的内容,这样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也会大幅度提高[1]。

(三)新闻受众的多样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受众的多样性特点更加凸显。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智能终端设备来编辑和传播信息,并且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更高,不同职业的人群、不同年龄的人群等对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具有多样性特点的受众群体,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应推陈出新,实现工作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通过广播电视台新闻获取所需的信息。广播电视台应抓住这一机遇,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节目形式,促进自身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具备的创新性特点

(一)节目内容上的创新

不论是何行业的发展,都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如若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其只能被时代淘汰。针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要想顺应时代潮流,他们就需从多角度挖掘新闻事件内的观点,这样才能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如今,互联网的普及致使人们可通过丰富的途径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对相同的新闻事件也可通过多个新闻媒体或手机软件快速传播,这也致使我国传统的新闻媒体工作模式无法在该环境中生存,而传统媒体也势必被新媒体替代。所以在开展广播电视台新闻创作工作的过程中,对新闻的编辑必须具有创造性,只有将真实与创造有机结合,广播电视新闻才能在众多传播途径中脱颖而出,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工作方式上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行业也得到了完善,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各种手机新闻软件的出现,在新闻时效性这一点上便远超传统的广播电视台,而在新媒体软件的不断冲击下,要想确保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能保持活力,这对广大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极大的挑战。虽然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新闻的速度无法与新媒体抗衡,但广播电视新闻可在思想与内容上进行创新。在获得原新闻材料后,广播电视新闻拥有一定时间进行编辑加工,而这段时间要比新媒体软件的编辑时间长许多,这也为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了超越新媒体的时机。不过要想实现对新闻内容与思想的创新,其对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开展新闻编辑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对新闻敏感,还要善于把控新闻中的社会性问题,通过精细加工并提炼,也可引导受众思考。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还是创作的过程,通过将原新闻材料加工、整理并呈现给观众,这对新闻工作者的编辑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他们只有通过高水平编辑,才能使新闻内容具备美学价值,对观众才能更有吸引力,而播出的电视新闻节目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2]。

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能力提升

(一)树立良好的编辑意识

做为新闻编辑,应注重对新闻信息的筛选,这样才能促进新闻价值的提升,得到受众的更多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新闻编辑人员为了提升节目的吸引力,往往会人为地夸大新闻内容,导致新闻内容与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严重违背的新闻编辑的职业准则,同时也影响了广播电视台新闻的客观性。因此作为新闻编辑人员,应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树立良好的编辑意识,秉持职业准则,做到新闻信息的筛选,确保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这样才能向受众传递真实的内容,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对新闻编辑工作方式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新闻编辑意识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更应坚持原则,摒弃浮夸的作风,树立良好的编辑意识,同时创新编辑思路。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提升新闻节目的时代气息,多引入新时代的元素,提升节目的魅力。

(二)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新闻编辑思路与方法不仅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还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不利于广播电视台竞争力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新闻编辑人员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转变工作理念,放低姿态积极学习新媒体的经验,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实现自身的创新。新闻编辑人员要认清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自己的身份,将自身定位为新闻的发现者。可以借助新媒体来挖掘新闻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进行编辑播放,进一步丰富新闻内容,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新闻编辑人员要不断强化“质量第一”的编辑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注重新闻内容的公信力,坚决杜绝夸大其词和虚假信息,编辑的内容应进行相应的核实,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作为新闻编辑人员,要想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提升自身的洞察力与信息敏锐力。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

(三)提升自身的人文关怀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关怀理念,走进群众,并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多报道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多关注基层百姓的生活,将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打造成为老百姓关注的节目,这样可以使广播电视新闻更“接地气”,更受人们的欢迎。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竞争力,因此新闻编辑人员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关怀理念,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多为百姓发声,同时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导向性的特点,对百姓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例如,结合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这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内容,同时也是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针对这一内容的编辑和报道,一方面要想人民群众解读政策内容和政策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中进行采访,真实的报道百姓对政策的看法与态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深入挖掘百姓不愿意生孩的原因,同时积极探索更好的解决措施等。这样的报道更加全面,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出新闻内容的人文关怀理念。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要想不被社会淘汰,他们必须利用新媒体优化并创新自己,只有这样,广播电视新闻才会更具竞争优势,而受众才能得到更好的观看体验。

猜你喜欢

广播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