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浅析
2021-01-14
当前社会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也对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能力大赛已更名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这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一种精进,更包括情感追求上的成长。根据教育部第43号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该积极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竭尽所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需进一步推动其职业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特点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近几年不断扩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部分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厚,但动手能力比较强,比较喜欢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能够调整自身的状态,投入高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
(一)自律性不强。个别学生对自身要求不高,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不强,生活习气坏,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容易与室友、同学产生矛盾。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热衷于打游戏、玩手机,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其他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状态复杂。部分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利、学习基础薄弱等原因存在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也有一部分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团、班级活动等,很快融入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呈现出乐观、开朗的心态。个别同学集体观念不强,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人行为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比如发生旷课、寝室内务不整理等违纪行为。缺乏团队意识,难以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份子,缺乏大局意识,重个人利益,缺乏爱心,以自我为中心。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大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正确的,思想积极向上,精神状态良好。但是存在个别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各类讯息参差不齐,大部分同学因人生阅历不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事情的认识不到位,思想境界不高,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的情况。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提出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迫切需要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需充分研究、掌握学生的特点,深入学生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导向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无疑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这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职业化发展的路径,也让大家对辅导员岗位有了深刻、具体的认识。同时,这也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公信力。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数量剧增,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这对于学工系统的人员而言,面临很大的难度与挑战,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改进,主要表现为职业承诺偏低、每年辅导员队伍调整大,新进辅导员比重偏大,大部分没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这些都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职业承诺指的是一个人与其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系,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对组织的投入或认同等,反映了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个体对职业态度的一个变量。一般来说,职业承诺高的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高,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很快适应、投入工作,认同并且忠诚于现有工作,职业化程度高;职业承诺较低的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推三阻四,不愿意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敷衍甚至反感现有工作,忠诚度低,想以此为跳板,调整工作岗位或试图另谋职业,有职业化程度低的表象。因此辅导员队伍加强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路径
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工作,秉承“亲、严、细、勤、实”的工作理念,围绕铸魂工程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完善辅导员准入、晋升制度。学院领导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完善其发展,并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要想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相对稳定,且可持续发展、可塑性较强的队伍,一定要改变辅导员流动性大的现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转岗或者流失严重的情况要有相关的制度规定,把好准入关,岗位调整关。辅导员是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双线晋升,要予以政策保障。由于大部分辅导员并非思政专业,无论是往本专业晋级还是转为思政教育方向发展,在评定职称时,相比专任教师并不占优势。国家有要求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学校在相关政策执行时需要落实到位,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考虑学工系统的实际情况,长远规范,使辅导员看到发展的前途与空间,改变目前整个学工人员职称普遍偏低的现状。
(二)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岗位职责。学院对于各部门的分工要明确,各负其责。各职能处室在下达任务时要做好协调,高职院校辅导员整日忙于日常各项繁琐的工作,接收到各部门布置的有关学生的工作,应接不暇,以至于辅导员疏忽自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干力量的职业认知。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也是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原因,辅导员往往是身兼数职,很多工作疲于应付,缺乏精力去应对,造成了工作成效不明显,成绩不显著。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制定辅导员工作细则,做到条块分明、责任清晰。辅导员能够清楚认识到自身岗位的要求,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三)提升辅导员工作绩效、完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员提升工作效率,辅导员要学会培养每一个干部,由班团干部分担一些事物性的工作,指导锻炼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学生党建是很好的抓手,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班建,低年级班级可以采用朋辈引导,选派高年级学生助理辅导员等形式。辅导员从繁杂的常规表格收集汇总中解脱或者有所缓解,才有精力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上。
另一方面也是很好地落实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中关于做好班团组织建设,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团学会等组织建设。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常规性的查课、查寝,表格信息的收集与汇总。有品质的活动、创新性的工作、显著的成绩很少,科研工作更是很少参与。为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学院对辅导员的考核要更具导向性,要充分体现辅导员育人的实效、所取得的成绩、特色活动、科研成果。充分运用辅导员业绩考核档案,制定有关激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取得突出成绩的辅导员给予待遇上的提升,职级认定上的优待,甚至破格提拔等,促使辅导员更加坚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提升辅导员的幸福感、价值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创建学习型团队、提升科研能力。辅导员要注重自我学习,突破瓶颈,发挥内在动力,不能单纯依靠培训去提升自我,而是要抱着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去破解问题。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指导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注重将日常工作不断反思、总结提炼上升到理论程度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实际工作中的确存在很多困扰,辅导员很难有固定的时间静下来读一本书,进行科研工作,但要学会发挥“钉子精神”挤时间、多钻研。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断追求进步的态度,怀揣着对辅导员这一伟大事业的情怀,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前行的路,点亮学生理想的灯。
(五)建立常规培训机制、提升队伍素质。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尽管国家有要求辅导员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完善。辅导员参加各类省培、国培的机会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各职院校强化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或完善网络培训体系,并且要注重网络培训的规范化、层级化和优质化。同时要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不同层级、不同研究方向的辅导员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以期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进程。
高职院校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上需引起高度重视,严把入口关、调整关、完善业绩考核、奖励以及退出机制;关心辅导员的成长、晋升、发展空间;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待遇,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归属感;加强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建设,为辅导员主动提升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同时,辅导员也要充分认识到其岗位的使命与责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