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研究浅析
2021-01-14
一、前言
经过40余年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百姓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旅游业成长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森林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亦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和阵地。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性产业。森林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是新的森林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组合。本文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界定、归类、价值、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启发了笔者些许思考,提出了未来在该领域研究、发展方面的侧重点,对接下来的森林生态旅游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文献来源
本文以2018年为限,检索了近20年期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文献,以“题名”作为检索项目,并且以“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搜索的关键词,合计搜索出相关文献1107篇,核心期刊文献为179篇,摘取了其中一些期刊作为这篇文章的研究材料进行探析。
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界定研究
森林生态旅游是旅游行业的细分业态之一,兼具休闲康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于一体,但是学术界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内涵的界定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魏长晶等学者强调,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相结合基础上,以森林资源为载体对旅游者具有特定吸引力的旅游资源[2]。褚泓阳认为具有优美自然森林环境,能够带来特定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满足旅游者美学追求和身心健康享受的资源。贺庆棠则将其界定为,在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与当地人文历史景观相互作用下,对旅游者旅游需求产生吸引力的各要素总和。洪剑明、冉东亚等也强调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生态的结合,对旅游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这才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核。马建章则认为,森林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环境、资源禀赋下形成的以森林为主体的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了旅游休憩的地理环境,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产生良好健康的社会和政治效果。通过对前人的文献总结,可对森林旅游资源内涵特点,总结如下:一是,能够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二是,具有产品细分潜力,能够提供不同品质的旅游产品;三是,具有应变性,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断变化;四是,具有正向的经济外部性,对当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研究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研究,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工具对特定区域的资源价值和开发条件进行判断,评估该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可行性的过程。
(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研究。价值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杨桂华结合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工具,以评价方法的历史过程对资源价值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和价值判断。甘枝茂等使用定性、定量按方法判断资源价值,为价值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工具。
(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案例研究。李宝银等人通过以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因素以及之间联系。张扬等采用定量方法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张功勋、谭雅枝、刘健伟等人分别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及评价。根据前述学者的研究成果看,森林旅游资源价值判断评价方法表现为单一的定性或定量方法或者工具,缺乏体系化、模型化的研究方法论和工具。
五、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归类研究
运用科学的归类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理论界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研究,亦有助于各利益相关方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
(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归类的理论研究。卢云亭等学者依据资源功能及其特点将森林旅游资源划分为四大类型,依其开发状态及可行性,划分为潜在开发、待开发,已开发等三种状态;依据资源成因及属性,将其划分为三类,分别为天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其他资源。根据资源的特殊性并结合了旅游活动的性质及资源使用方式,森林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休闲体验型、知识普及型、健康养生型。
(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归类的案例研究。在我国,也活跃着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杨福泉等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两种,分别是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林盛等人根据森林资源保护及实际利用情况,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归类,分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场,植物园,风景名胜区等五大类。马乃喜按照旅游活动的类型对资源进行归类;郭来喜等资源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特点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外生型和内生型;陈道品等自然与人文关系属性,将资源类型划分为人文历史型和自然地理型。袁书琪等根据旅游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将资源划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生态科考型、休闲康养型、主题运动型等。鲁伟忠等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归类为绿洲沙漠、黄土风情等六种类型。明庆忠等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多种,例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从检索到的相关信息,学者们基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尝试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着力构建科学系统模型,用于指导研究和实践,主要着眼于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旅游行业及其细分领域的管理制度。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资源归类的研究具有自身独特的视角,但他们的研究聚焦于传统的归类基础之上,创新方面略显不足。
六、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面对的课题。资源如何开发利用,牵涉众多的利益,必须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去保护资源。在国内,森林旅游起步较晚,普遍存在掠夺性和粗放式的资源开发,欠缺行业规范,管理缺位时有发生等问题,形成了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环境资源的严重挑战及威胁。因此,科学发展与保护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理论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多样,总体上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合理的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项目规划,因地制宜的塑造背景故事等,建设新兴的人造景观资源和新式旅游项目;二是从资源寿命周期出发,延长资源的可使用期限,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开发未被利用的潜在资源,寻找超额收益。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需要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运用,而且发展与保护的实践是在一定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先确立相应的概念和前提。邓金阳等认为森林资源保护要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的原则。杨帆等通过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利用观点的理解,得出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案例研究。徐中平等根据森林生态资源的特点提出开发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李海淘等提出以森林科考游、休闲沐浴游等特色旅游开发模式。黄闫泉等提出根据旅游目的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开发。韩久同等提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张云总结出以生态旅游认证为路径的资源开发策略[3]。温彦平给出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当前的开发策略和发展模式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资源的原生性,造成一定的价值损害,因此,如何最大程度上将损害限制在最低限度,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实质是要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
七、研究展望
当前,集聚生态利益、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的森林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居民持续增收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应当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产生了负外部性问题,反映出巨大的生态风险。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科学评价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是森林生态旅游关注的焦点。对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系统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当前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具有幅员辽阔,地理地貌和地域文化差异显著的特点,具有多样的地域性、人文历史、民族特征。在生态旅游资源研究上,理应考虑不同地域的特殊性。
(二)当前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归类和价值判断方法是基于西方理论框架之上。虽然已构建了一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判断的指标、模型、理论和实践案例,但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地与其当地居民的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缺乏具有实践效应的研究成果。
(四)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很难发展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更多的保护,但最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今后对森林旅游资源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将成为当前生态旅游理论的热点,在实践方面应当积极推广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森林生态旅游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应充分认识大数据对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加强探索大数据管理技术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