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港口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021-01-14梁学政
梁学政
(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1 新时代港口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意义
港口电气设备是整体运行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强化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才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因此可以说新时代港口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以下几点。
(1)电气设备是港口生产工作的工具,强化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港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2)港口生产经营是在安全生产的前提进行下进行的,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可以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基础,对保证港口的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为了能够将安全隐患、事故等扼杀在萌芽状态,需要将维护与升级落实到位,以此在避免出现经济损失的基础上,间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强化电气设备管理能够提高港口的运行性能,使其能够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与增加产量,降低维修与养护成本。
2 港口电气设备使用及维护特点
2.1 设备数量与种类较多
以某港口所用设备为例,该港口所应用的电气设备较多,其中包括1台40固定吊,7台25吨固定吊,叉机共5台,载机3台,港内拖车共计2辆,除此之外包括PLC总控制系统,翻车机2台,堆取料机2台,装船机2台等,设备经常处于高负荷状态,一旦出现非计划停机,将会降低港口的运行效率,因此需要在管理及维护过程中需要下足功夫。
2.2 设备作业环境复杂
港口发展的自动化程度比较好,但集装箱设备的结构庞大、结构复杂,需要检修工作人员结合设备特点进行管理。不同港口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部分港口需要设备交叉接力吊装,各类设备具有间歇性、周期性的工作方式,使得检修和维护人员面临高空作业、协议外动车等情况,港口生产便会陷入时间紧、任务重、生产压力大的境地,因此要求在遇到交叉作业情况时能够妥善处理。
2.3 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现代港口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设备逐渐被淘汰,因此必须结合逻辑控制器PLC、整流回馈单元AFE、工业网络协议等,保证实际建设中以信息技术、电力技术为基础,将电气自动化设备不断改进,但由于系统的整体性较强,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出现生产故障,在此基础上应对检修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3 新时代港口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现状
3.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港口在实际的工作中没能及时的将制度落实到实际中去,导致管理制度无法结合实际需求,出现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对实际的操作形成引导,未提供设备维护应有的规定。同时当前部分港口的管理制度缺乏统一领导,维护时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维修人员只看到自己的维修工作,有认识到执行制度,整体管理较为混乱,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形成了阻碍。
3.2 人员素质不过关
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新时代港口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效果,当前部分港口在存在培训不到位的情况,如操作未能按照标准进行,实际工作中无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进行维护,降低了整体管理的效率。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违规问题,导致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部分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最终导致维护工作实际费用远超预算。
3.3 管理技术存在问题
从目前港口运营的过程看,现代化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未能被有效应用,导致管理与维护与时代脱节。当前港口的电气设备正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技术管理人员只有较高的水平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但由于现代化技术缺乏有效应用,且港口电气维护与管理忽视统一规划,设备出现异常行为只能依靠零件更换来完成维修,阻碍了设备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3.4 事后处理机制失效
大多数设施供应商只能提供疑问解答,实际管理中无法结合当前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不仅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且降低了港口的经济效益,导致港口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同时由于港口日常装卸工作能力受到限制,事后处理机制失效,各类“隐患问题”无法排除,不仅降低了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且相关部门维护管理效率无法提升[2]。
4 新时代港口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具体策略
4.1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4.1.1 落实日常监督制度
为提高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需推行“看、听、摸、闻”的全面检查方法,严格落实设备检查维护原则,持续优化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及时排查超负荷运转情况,确保电气设备检查工作启动时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同时为保障设备质量与使用寿命,需制定具备完善管理流程和监督机制的管理方案,掌握检查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数据采集、分析工作,从而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1.2 制定设备维护程序
港口电气设备管理与维护必须制定维护程序,进行相关流程需要进行严格的落实,制定设备维护程序相关的责任制度,避免影响后续的工作状态。同时为了保证各类电气设备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必须减少因为设备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港口电气设备的检修效率。
4.1.3 零库存管理整合
港口电气设备中涉及多种设备,如存在库存整合的问题,各类设备的维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对零库存整体进行整合,对于常坏的部件需要共享,从技术、合作等多方面进行处理和考核的工作,服务于常规部件的应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消耗品、常坏件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不断提升各种维护工作成本的工作效率。同时需要从供应商制度上进行提升,针对经常消耗的设备情况进行高效的库房管理和自动备货的工作,将技术资源的优势不断扩大化建立起优秀的供应商的制度,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的应用效率,从而保证部件和及时维修检查的方式进行高效的维护。
4.2 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
港口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十分重要,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开展针对性的有效的处理工作,如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查需要明确管理及维护责任,落实工作记录备案制度。实施技术人员轮岗制度促进技术人员培养,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组织协调的能力,以此应对突发状况,处理好工作中的细小的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4.3 提高管理技术应用水平
4.3.1 强化检修维护制度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制定明确的规范,根据检修实情、维修经验等不断完善检修管理方案,在保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技术进行适度的规范,降低人为因素对设备的影响。为后续维护减少工作量,需要通过明确管理制度、确定管理职责,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制度规范其施工的标准。
4.3.2 实行分级检修制度
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整体故障分析,针对不同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要求设计工作能够实行分级检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量化标准对比,从而使检修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同时为保证电气达到相应的标准,必须整理好各种数据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及时检查、维修、排除相关故障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检修的效率。
4.4 完善事后处理机制
有计划地对港口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按照维护程序来开展维护工作,如完善PLC程序备份、变频器参数备份等工作,从而改变当前的“事后处理机制”,避免在设备损坏后进行维护增加整体费用支出。港口电气设备系统的设计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内部借助相关的软件来完成,还能够及时处理相对复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出港口电气设备维护工作相对应的规章制度,避免管理程序无序,确保维护工作的有效性。
5 结束语
港口的电气设备整体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和系统的应用,为了确保港口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需要借助现代化设备及技术手段适应好各种港口工程工作的需求,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以此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