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疗法:融合文化创意的社会工作技术新探索*

2021-01-14刘斌志李长洪

关键词:手工艺品社会工作者手工艺

刘斌志,李长洪

(重庆师范大学 社会工作系,重庆 401331)

一、研究缘起

从结绳记事到文创产业,从孩提时期到暮年古稀,手工艺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始终。作为我国人民长期劳作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手工艺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基因与文化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1]。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载体的手工艺制作,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工艺、人与作品以及人与历史之间的文化互动与交流,更体现了手工技艺中的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人与组织之间的社会互动与合作。20世纪初,手工制作活动从哲学道德中衍生出来并开始运用于心理、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手工编织和木制品制作为代表的作业治疗积极协助残障士兵从战争的身心伤害中恢复过来。20世纪30年代,手工制作不仅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物理治疗技术,更被认为是医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创造性艺术治疗[2]。

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发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练和发展出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和技术[3]。手工艺强调材料和非物质的结合,强调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丰富社会工作服务技巧的百宝箱。因此,丝网花小组、串珠服务、手工编织、剪纸等手工艺活动已经成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具体服务的重要载体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形式既丰富了儿童、妇女以及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为其构建了新的社交网络;又在社交障碍、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特殊群体中发挥了康复和治疗作用。吴奇勇通过48例住院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前后对照实验,发现手工制作训练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4]。发展到现在,手工艺已逐渐从一种单纯的娱乐方式向专业的治疗方法转变,而且,研究者已经开始尝试建构专业化的手工疗法的理论、模式与服务逻辑,以体现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疗法的中国风格、中国味道和中国自信。

二、社会工作服务中手工疗法的功能价值

(一)手工疗法有利于缓解个体身心功能受限导致的社会功能障碍

从社会工作人与环境互动的理论框架来看,个体问题的症结所在要么是其自身行为及能力的欠缺,要么是其外在支持性环境的缺乏,要么是人与环境未能达成良性互动。具体而言,个体身心功能的受限,往往会带来负面的自我概念及人格表征,进而影响其社会互动的意愿、能力以及支持水平,最终影响良性社会功能的发挥[5]。面对这种负面问题的循环,基于肢体动作的训练展演与创意实现的手工疗法,通过促进个体生理功能的发挥,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中提升社交技能和支持网络,进而重构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和社会功能。

(二)手工疗法有利于实现社会工作的理论创新

我国现有大部分社会工作服务理论和模式所蕴含的服务理念、方法和技术,大部分来自于西方,强调个体的自我感受和价值体现。近年来,各类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疗法,正作为创新的服务技术逐渐被我国心理学所运用与借鉴[6]。作为表现性艺术治疗的一种方式,手工文创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还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工作的本土理论。

(三)手工疗法有利于丰富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在我国长期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手工艺制作得以广泛应用。一是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手工艺制作,如丝网花、串珠、剪纸等手工艺制作,丰富了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团体性的手工疗法更促进了老年群体间的交流,成为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和再社会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二是创造性和文化性较强的手工艺制作,如刺绣、扎染、陶艺等手工艺制作,在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被广泛运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还丰富了其生活体验,深受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喜爱。三是以治疗为主的手工艺制作,在智力障碍儿童、自闭症和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治疗中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进行运用,借助其非语言、自主性等特征,帮助治疗者更好地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疗愈。四是以教育性为主的手工艺制作,将手工艺的制作技术作为重点,使手工艺品具备了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销售,用货币来衡量其价值。

(四)手工疗法有利于总结与提炼社会工作本土服务经验

手工疗法旨在总结大量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化地梳理该疗法的理论支撑、服务方法、核心技术等,有助于为手工疗法与社会工作的结合提供规范性指引程序,更好地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开展。尤其是在我国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充分运用手工艺这一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文化遗产,从手工艺传统文化的百宝箱中吸取精华,选择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手工艺品作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素材,既是社会工作迈向本土资源和本土风格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更是社会工作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

三、社会工作服务中手工疗法的实践模式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品类繁多,从陶瓷、青铜器、漆器等器用类工艺到刺绣、印染、丝织等穿戴类工艺,从家具、金银玻璃珐琅器、竹木牙角器等陈设类工艺到玉器、剪纸、年画等装饰类工艺,从玩具、风筝、木偶等游艺类工艺到招幌、包装等商业类工艺,都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7]。根据手工艺的类型及其所具备的社会功能、现实作用和疗愈价值来看,社会工作服务中的手工疗法可以包括以下模式:

(一)表达性手工疗法

该模式注重从形式与内容方面给予服务对象自主选择权,目的在于释放、表达和整合服务对象的情绪和体验。手工艺是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语言,服务对象通过手工艺品的制作来唤醒生命的能量,更好地接纳自我。表现性手工疗法将手工艺的创作过程视为一个媒介,由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安全、包容和舒适的场地,让服务对象在一个支持性的氛围之内进行手工艺品的创作,把自己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同时,社会工作者不对服务对象的作品进行评价,而注重与服务对象一起探索手工艺品背后所隐藏的深意。社会工作者通过以下提问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自我探索:一是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服务对象发散思维,更全面地了解自我。例如:当你进行作品构思时,最先想到了哪些人或者事物;在作品的材料、色彩、造型等的选择方面,你有什么特别考虑;这个手工艺品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想要分享吗。二是发展性提问,在于帮助服务对象了解作品与自我的连接,发展出新的故事和观念以替代原有的经验。例如:如果想要更完善这件手工艺品,你想添加哪些内容;你认为这件手工艺品能代表你自己身上的哪种特质;你能尝试以这件手工艺品为背景创作一个故事吗;同时,表达性的手工艺品更具备原创性和独创性,能代表服务对象的独特个性和对社会的深层次理解,有助于寻找到具有共同价值理想的群体,从而建立自我认同。

(二)治疗性手工疗法

该模式注重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的探索和结果的运用,目的在于宣泄、统整和重构服务对象的情绪和经验。从医学上看,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工艺属于非药物治疗的一种形式,通过手工艺品的制作来疗愈疾病和痛苦。治疗性手工疗法将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作为服务对象治疗的重要干预手段,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将制作过程视为一个融合生理、心理、视觉和情绪丰富体现的治疗过程。社会工作者应注重运用探索性和鼓励性提问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疗愈。探索性的提问重在引导服务对象探寻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例如:你为什么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这种进行创作,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吗;你在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中愉快吗,这种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吗,一般在遇到什么事情时会有这种体验;这个作品的组成部分中有哪些部分是有特别含义的,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等。鼓励性提问着重于对服务对象的肯定,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例如:你的作品都充满了创意,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专注力、创造力是我在其他人身上没有见到过的,请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你;如果对你的作品做一个肯定性的评价,你会说什么等。同时,治疗性的手工艺品作为治疗过程的最终产出,能让服务对象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将手工治疗的过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自我对话,将手工艺品的成功体验延展到现实生活中,肯定自我价值。

(三)互动性手工疗法

该模式注重从手工艺制作过程和成果运用的互动性,目的在于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技巧,增强服务对象与他人和社会的黏性。人类进行交流互动和表达情感需要一定的媒介,而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即可以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也可以成为促进相互合作与交流的一种媒介,其成品的馈赠和交换往往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体现方式。互动性手工疗法将手工艺创作过程的互动视为人际交往技巧学习、体验和修复的重要方式,由服务者提供一个开放、有趣、互动的场地,让服务对象处于一个互动性较强的氛围中进行手工艺品的创作,观察和分享自己和他人社会交往技巧的差别,习得新的社会交往技巧,扩展服务对象的朋友圈[8]。社会工作者应注重运用观察性和体验性提问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性提问注重引导服务对象观察他人社会交往的优势,进行学习和模仿。例如:你最想表扬的人是谁,他具有什么特质;他在和其他人沟通时最常用的词语有哪些,你觉得自己以后会使用吗;你认为谁的朋友最多,为什么;你最想和谁成为朋友,他有什么特别打动你的地方,等。体验性提问,在于帮助服务对象体验正向的人际交往方式,巩固经验。例如:他说的哪句话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在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对方赞扬的话有哪些;请表扬一下你的合作伙伴;当你表扬他人和被表扬时,分别有什么感受;如果要把这个作品送给一个人,你想送给谁,为什么,等。

(四)教育性手工疗法

该模式注重手工艺制作过程的规范性、程序性和结果的实用性及推广性,目的在于通过手工艺品的制作、销售,使服务对象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而从商业属性的角度出发,手工艺品可作为谋生的一门技能,带给服务对象直接的价值体现。教育性手工治疗模式将手工艺创作的成品及其销售额作为体现服务对象个人价值的参考依据之一,由服务者提供一个固定、规范的工作场所,让服务对象进行标准化、规范性的手工艺品制作,创造生产价值。社会工作者应注重运用结构性和发展性提问协助服务对象明确产品要求和未来生活规划。一方面,结构性提问注重引导服务对象明白手工艺品生产的具体要求,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例如:手工艺品的生产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手工艺品的制作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手工艺品制作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如何避免出现误差;制作过程是否清楚;安全注意事项,等。另一方面,发展性提问则在于帮助服务对象构建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做好未来的生活规划。例如:当知道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被卖出去以后是什么感觉;领到工资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具体有什么安排;工作带给你的正向体验有哪些;对未来有什么憧憬等。

四、社会工作服务中手工疗法的程序指引

虽然中国手工艺丰富多样博大精深,不同手工艺的工艺流程也各不相同,但工艺制作流程对个体知情意以及社会关系的影响,依然有一定的规律与模式。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与结案六个基本步骤,分别处理服务中的专业关系、SWOT分析、目的目标、行动策略、效果达成以及成效巩固等问题,并形成了一个较为规范科学的良性循环[9]。借用此一通用过程和理念,社会工作服务中的手工疗法也需要参考以下程序指引:

(一)立意阶段

作为手工疗法的初始阶段,立意的主要目标是确立彼此的意愿,建立专业关系。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确定服务的主题、方向和适用人群。比如,针对主动求助和转介的服务对象进行初步沟通,确定来访者是否适合接受手工治疗;针对公开招募的服务对象,需要确定手工治疗的主题、制定服务方案,明确服务对象招募标准,组织实施宣传方案和招募计划。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针对某些长期受问题困扰、对世界的感知和自我觉察意识相对较弱的服务对象使其主动介入,激发其参与的动机和兴趣。对服务对象而言,需要确定自己的接受服务的动机和意愿、明确个人兴趣和身体及心理状况是否适合接受手工治疗,清楚表达自己面临问题和期待解决问题的程度。

(二)酝酿阶段

酝酿的目的是为手工治疗做好生理、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准备,确保后续服务顺利开展。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包括:首先,心理准备。手工治疗的过程是协助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探索和个人成长,发展健全的人格。因此,对没有艺术治疗、职业治疗或手工治疗背景的社会工作者,要积极收集各种有关手工治疗的文献、材料和作品,在服务过程中保持积极、谦和、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服务对象的作品不评价、不批判,努力营造一种友好、包容、安全、支持性的心理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交流互动。其次,场地准备。手工艺的场地一般分为制作场地和展示场地,制作场地要求相对私密、具有安全性、空气流动、光线充足,且配备了手工艺制作所需的经过特殊安全的桌子、板凳、工具等硬件设施和软装饰品,让服务对象感到温暖、安全且相对安静;展示场地最好和制作场地相邻,要求相对开放、通透、能最大限度地陈列和展现服务对象的作品;为增加作品与他人的黏性,可设立互动留言区,让作品与更多人对话。再次,材料准备。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手工艺品的分类尽可能多的丰富手工艺制作的材料,常用类包括串珠所需的形状、材质、颜色不一的珠子、鱼线、剪刀、打火机等,丝网花制作所需的各色丝网、花蕊、叶子、胶带、夹钳等等,也包括陶艺类的软泥、磨具等,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材料工具等等。最后,评估准备。除了对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外,还需对服务对象的心理、生理、家庭、资源、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环境进行系统性评估,以确定是否继续开展服务。总之,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足准备,以适应不同来访者的需求。

(三)制模阶段

作为手工疗法的定向阶段,制模的目的是将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与手工艺品进行配对,确立设计框架和模型,为后续手工创作奠定基础。为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鼓励服务对象体验各种手工艺材料,感知自己和手工艺材料之间的连接,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艺材料进行创作。其次,要引导服务对象对手工艺品的制作进行设计和思考,确定最终手工艺品的呈现状态。再次,要积极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保持其参与手工治疗的热情和好奇心,帮助其克服对未知的焦虑和恐惧。最后,要观察服务对象在材料选择和构思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后续分享和讨论的重要内容。对服务对象而言,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想要制作的手工艺品类型并确立手工艺品的设计框架,而且要根据手工艺品的类型准备相应的材料并制作模型或样稿,更要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分享讨论材料选择的过程及原因。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需要共同确立服务目标、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各自职责、检查方式等,并签订服务协议。

(四)创作阶段

对社会工作者而言,创作阶段需要实施分类服务。首先,针对有自我探索意愿和有解决个人及家庭问题需求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着重观察服务对象在创作过程中情绪、体态、动作以及创作内容和结构上的变化和发展,做好观察记录。在此过程中为服务对象提供空间、时间、材料、情绪等方面的支持,使服务对象能安心于自己的创作,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绪,愤怒、焦虑、失望,感知自己的情绪,学会与自己对话。其次,针对治疗性治疗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作为治疗关系的一部分,应主动融入服务对象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参与观察记录,还应主动和服务对象一起讨论、引导和发展手工艺作品的创作,将互动的过程视为治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服务对象学会体验自己的情绪,模仿他人的正向行为,让带领的人学会被带领,控制的人学会被控制。最后,针对教育性治疗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作为教育者、专家或支持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按规范性流程进行生产和创作,在产出合格手工艺产品的同时,体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对服务对象而言,不仅要全身心投入手工艺创作的过程,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而且要注重交流和学习,抱持开放的心态,观察、学习他人的优势,并进行模仿和自我改善;更要加强内省,主动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共同投入手工艺品创作的过程,调动情绪和资源,并按照服务计划开展相应服务。

(五)雕刻阶段

作为手工治疗过程中的理性回归阶段,雕刻的目的是将服务对象与其所创作的手工艺品连接在一起进行解读,促进服务对象进行自我探索和社会功能修复,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第一,要将服务对象的手工艺作品进行直观呈现。当服务对象的手工艺品创作完成后,在征得服务对象同意的基础上,可将服务对象的作品在手工艺品陈列室进行展出,或通过公开展览、义卖等方式使服务对象的作品被看见。第二,要引导服务对象将自己与手工艺品的连接暂时阻断,以第三者的身份观摩自己创作的手工艺品。这样,手工艺品就与服务对象发生了隔离,成为单独的一个单独的个体融入世界,让服务对象抽离出创作本身进行观察,一方面会促使服务对象更客观、具体的观察手工艺品,思考它所呈现的状态,从而反思自我在手工艺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和表现,强化自我认识;另一方面,突然的割裂反而可能促使服务对象意识到自己与手工艺品之间的内在情感连接,与作品和自我内心进行真正的情感交流。第三,要引导服务对象对手工艺品进行处置,包括带回家、继续展示、义卖、捐赠、团体成员互赠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并对各自的处置方式进行分享。这是一个服务对象与手工艺作品、过去的自我进行告别和重建联系的过程,可以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成长。第四,要引导服务对象进行分享和故事叙述。一方面,引导服务对象回顾从立意、酝酿到雕刻每一阶段的思考、情绪体验,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中找到手工治疗对于自己的价值,赋予这一段经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意义呈现的目的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深入他在特定生活场景中行动的原则和价值依据,让服务对象对自己的了解从客观真实延伸到主观真实[10]。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引导服务对象将自己和手工艺品连接在一起,共同发展一个新的关于自我与手工艺品的新故事,有助于服务对象重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体现,将手工制作和新故事中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第五,要处理好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回顾手工治疗的过程,处理离别情绪,发展和巩固服务对象的经验,并为其提供后续求助的方法。对于服务对象而言,一方面要认真审视自己与手工艺品的关系,寻找手工艺品所表达的象征意义下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尝试探查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离别情绪,将治疗中习得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六)回归阶段

作为手工疗法的持续巩固阶段,回归的目的是通过让服务对象看到手工艺品的成果运用,增强信心。为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跟进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了解其是否将在手工治疗中习得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核心概念并运用到生活中,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整合家人、邻里、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资源,建构起更强大的支持网络。其次,在征得服务对象同意的基础上,可以将手工艺品进行展览和售卖,使其变现增加服务对象收入和价值肯定。最后,可以邀请服务对象参加后续的团体手工治疗小组,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通过经历重现进一步强化自我价值,影响更多其他人。对服务对象而言,需要带着新的体验“回归”到正常生活轨迹中,对原有的生活经验、行为方式做出调整。当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时,明白用什么方法解决相同的困扰,并发展出新的经验和看法。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是合作的关系,也可以是独立互不干扰的个体,一切都渐渐回归到“常态”,每个人都在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五、社会工作运用手工疗法的注意事项

(一)手工疗法的实施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应资质

作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手工疗法要求从业者需具备一定专业资格。除了美国以外,其他的欧美先进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国也均有艺术治疗师的专业培训课程和证照制度。依国际艺术治疗师组织所发行的会讯来看,目前该组织的会员来自全球65个国家;且在不少国家,艺术治疗师乃是被政府认可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之一[11]。在国内,手工疗法虽然被大量运用于实践,却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手工疗法的从业者应具备社会工作者学历背景或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且同时参加不低于40个小时的手工艺相关理论知识和制作技巧的学习与培训。

(二)手工疗法的实施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化敏感度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创产品等背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根基、民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特征,以更包容的姿态促进手工疗法的多元化发展,以适应不同文化和民族群体的需求[12]。以表达性、治疗性和互动性为主的手工治疗,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及时感受到服务对象情绪的外在体现及手工艺品传达出的象征意义,将手工艺品的制作既视为一种服务手段又视为一种沟通的媒介,将手工艺品与服务对象的现实生活相连接,不仅关注服务对象个体本身,还要关注其所处的各种系统,将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的体验带到生活中,修复失衡的系统,应对各种问题。因此,需要服务者具备一定的服务经验和提问技巧,以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认识自我。

(三)手工疗法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有特定的适用人群

从模式划分的角度来看,表达性手工疗法适合愿意探索自我的人,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特别适合于情绪障碍、抑郁症、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治疗性手工疗法适合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和对谈话治疗有抵触情绪的人,特别是有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面临家庭危机等群体;互动性手工疗法适合对手工艺感兴趣的人,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特别适合有社交障碍和提升社交技巧的群体;教育性手工疗法适合对手工艺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并致力于以此谋生的人,特别适合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原创手工制作者。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社会工作者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手工艺·温州发绣
卖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