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01-14凌德政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支部党员建设

凌德政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合肥 230031)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1]毛泽东强调:“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2]足见组织的威力,组织之所以有战无不胜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硬核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3]。“预筑室者,先治其基”。巩固党支部这一政党的基层组织,突出政治功能,加强组织力建设尤为关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代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至关重要,关乎着党兴国安邦的根基保障。

党支部作为政党的政治组织,其组织力不能等同于一般组织的“行政力”“管理力”,而是凸显政治功能,对内能达成共识,凝心聚魂,对外能旗帜引领,行动一致。

1 当前影响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问题

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精神指引下,全党上下都高度重视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工作,突出政治功能,不断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已呈现良性态势,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大考中释放出重大效能,但与实现“四个伟大”的使命要求还是有差距的,仍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1.1 组织建设层面的问题

组织体系建设不健全,严重影响党支部组织力的发挥。一是存在组织覆盖不到位的问题。外资企业设立党组织的不到10%,“两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覆盖率约为30%。还存在不按规定联合建的现象,致使组织活动形式化。二是组织隶属关系不顺。一些总部设在异地的国企,党组织管理有衔接不畅的问题。三是党支部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有的基层党支部设置不规范;有的规模偏大而不设党小组;有的班子调整不及时,设置方式存在惯性思维。四是组织活动缺乏创新,活力不足。工作方式简单化、行政化;执行力不足,落实的效果不理想。虽然大多党支部都能制订活动计划,但并不能完全按计划执行,即使执行了,也往往停在材料上。

1.2 队伍建设层面的问题

党支部队伍建设不理想是制约其组织力提升的重要问题。一是某些领域党支部党员发展状况不佳。部分农村党支部党员发展工作滞缓,呈现老龄化状态;部分民营企业员工入党不积极;高校存在着“重成绩、轻政治”的现象。二是基层党支部支委班子素质不高。支委履责存有“虚化”现象;政治功能“淡化”现象有之;本领恐慌现象有之。三是某些基层党支部的内聚力不强。有的党支部不会运用党内生活“教管督”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党员党性修养及自律意识差;在实现党内团结和谐又坚强有力方面,少数基层党支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1.3 作用发挥层面的问题

党支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严重影响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一是某些党支部群众组织力“弱化”现象有之。一些党支部在服务群众方面,缺乏服务意愿和能力;在动员群众方面,缺乏信任度;在凝聚群众方面,缺乏情理法事手段。二是党支部作用缺位现象有之。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有效执行,有的党支部不能很好履行职责;有的搞不清党支部定位,对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茫然。三是党支部作用虚位现象有之。一些单位,把行政事务当成党建工作,把党支部混淆于一般业务处室;一些农村出现“空巢”现象,党支部成了空架子;有的支部工作不求实效,只注重材料报送等。四是党支部作用错位现象有之。有的基层党支部工作与单位的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搞成“两张皮”,结合不紧密,形成不了合力,没有做到互融互促。

1.4 建设保障环境层面的问题

建设保障环境方面问题是影响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重要问题。一是党支部工作不给力现象有之。党支部缺乏应有的可支配的政治资源,物质资源保障不力,财力投入保障不足,并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党的支部占有的资源不均衡。人力资源保障不够。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党员多为老弱病残者,无力承担党的支部所肩负的职责。二是制度落实“形式化”现象有之。支部制度执行内容与形式、量与质效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基层党务干部接受高层次培训机会少,支部工作水平不高。三是组织领导保障不力。上级组织工作指导不够精细。缺少整体性、系统性谋划;存在问责机制“缺失化”现象;在提升组织力环境创新上存在“碎片化”现象,没有形成合力。

2 影响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症结根源剖析

究其症结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以下从思想理念、组织结构、领导能力、制度体制机制、时代社会环境等几个维度进行剖析。

2.1 思想理念方面

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的问题是组织力弱化的必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在处理党建与业务工作关系上思想“错位”;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对“党是领导一切的”认识贯彻不到位,信心和魄力不足。二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某些党员干部缺乏党性锻炼,自我要求不高,党员作用存在群众化倾向。三是思想作风不够端正。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四风问题”,政绩观错位加之受“官本位”等不良政治文化的影响,脱离群众,妨碍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

2.2 组织领导能力方面

党组织领导能力影响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一些上级党组织缺少前瞻性地科学合理设计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方案;推进全面从严治理基层党支部的力度和精密度有待加强;基层党支部发展内生动力缺乏引领指导,没有为组织力提升构建系统的强大合力;内部治理不当等致使部分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弱化。

2.3 制度体制机制方面

完备的制度体制机制是保障党的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关制度不尽健全。具体而便于操作的党关于群众工作的制度需要改进完善;制度出台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性不足;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强,执行导向缺乏科学引领,损伤了制度的权威性,有损组织力的提升。考核机制设置上有些“缺位”。缺乏有效的党务工作激励机制。

2.4 社会环境方面

社会时代环境问题是制约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成因。一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在党支部工作上也有体现。二是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党支部的工作方式要求随着经济体制变革而变化。三是新时代群众主体出现新变化。群众主体日益多元化;群众需求的层次在不断提高;就业方式、利益获取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类矛盾、问题叠加,群众工作的环境更严峻。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难度必然地增加。

3 新时代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对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支部工作必须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担当其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聚焦影响组织力提升的问题,探索其建设规律、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和环境优化等,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筑牢党执政的坚实根基。

3.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 培植组织力提升的意念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3]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科学理论武装组织,突出党的政治功能,增强政治领导力。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首位意识落实到党支部党的领导是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根和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支部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其一,加强深化对各领域党支部建设规律的认识。探索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来强化政治功能,提升党支部组织力。面对新时代党情时局,固有的传统思维、办法、模式很难再适用于现代化政党建设,很难适用于新时代党支部组织力的高效提升。当前,无论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还是提升党的支部组织力,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严字当头。不断提升党支部管理的责任与能力,强化科学规范,从严与科学统一治理;因地因行业领域加强党支部建设,分门别类制定组织力提升方案,杜绝“一刀切”;讲政治,提升组织力不是简单以会议落实出来的,必须创新党的支部建设模式与方式,改进支部建设思维方法,让党的支部建设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线上与线下贯通,切实提高组织力水平。其二,加强学习、强化政治意识、增强组织力提升的意志。善于抓学习,用理论的力量提高党性,争取人心,把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提升组织力的重点上来。通过集中轮训、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推行“集中学+自学”“记录笔记+研讨”“专家讲授+书记讲党课”在支部学,到联系点讲,分享学习成果。做到党的意志一贯到底,党的主张一呼百应,确保党的基础组织用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掌握群众,用信仰的力量提升组织的力量。

发挥党支部“思想库”的作用 充分提升党支部在社会各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即主要在党的政治路线、立场、方向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准确领悟及实践执行能力上,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党支部要担当好思想库、宣传队大任,在基层各领域发挥中枢作用,要把提升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的要求落实到各领域、全过程、各方面,运用其政治资源组织优势,凝聚群众,号召社会。

进一步从思想理论源头上廓清认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理论清醒,政治方能坚定。增强新时代党支部的组织力,必须从思想理论源头上正本清源,才能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其一,增强全党上下对党支部建设重要价值的共识性。党章明确了党支部的职责定位,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党的支部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等支部层面的法规制度,给党的支部建设提供了遵循和保障。当前,一要加大对支部组织力提升顶层设计的力度。二要组织开展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论坛等活动。由各级党组织、党建研究部门会同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线党务工作者,通过论坛集中研究探讨新时代提升组织力的党支部建设规律、问题特点、改良路径等,从理论高度答疑解难。三要培育组织力提升的样板党支部。或由组织部门挑选领域、单位试点进行实地获取经验,从实践层面形成组织力建设可推广的实施方案,减少盲探成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党支部的重要地位人皆共知。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宣传党支部的价值,培养全社会的认同度,营造积极建设氛围。

其二,组织部门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认真研析非公企业主体、新社会组织团体对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存在的抵触心理,宣传解释在其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帮助他们对建立党组织形成正确认识,培养“我要建”的主动情感;关切“两新组织”的需求诉求,分析组织建设与生产发展关系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党组织健全、导向价值与所在机构利益、文化建设是同心圆工程。以此,消解非公企业主体、新社会团体对于党的建设的不理解做法,形成两厢情愿,共力发展。

其三,加大提升组织力意识的培育工作。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必然要求每一个党员树牢组织力意识,培植党支部工作理念。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树立对党支部组织力正确的评判意识,坚守“四个意识”,既要立足本职岗位,也要杜绝“本位主义”,坚持政治效应与社会效应相统一,党建工作标准与人民群众标准相统一。党的支部组织力建设工程是一项凝党心、聚民心的光辉政治工程,人民评判是最高标准,获得了人民的拥戴,组织力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3.2 优化组织体系 筑牢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基石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4]增强党支部组织力,必然要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调动资源,发挥合力作用。

扩大党支部有形覆盖面 集中解决覆盖面“窄”的问题,力求覆盖广泛化、设置最优化、作用核心化。其一,集中排查,摸清“家底”,即党支部在不同地区行业领域准确覆盖率。建议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包括“两新”组织在内的各个领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情况,构建完备的党支部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分门别类强化基础组织建设。其二,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顺应时代变迁,遵循各行业特点规律,本着加强党的领导原则,以方便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管监、组织服务群众为基调;抓党建与抓生产力结合,地域行业邻近考量、资源互补,形成区块链格局;按照差异化、规范化设置原则,多元弹性、科学适时适事调整、优化支部结构,改进一些单位党支部的设置方式,创新建设布局,为组织力提升铺垫基础。其三,能建未建的,明确工作责任,可以采用包干制,建立“组建长制”。按照谁主管谁组建谁负责的原则,给主管单位划分重点工作对象,下达具体组建任务硬指标,进一步把组建责任落实到相关具体单位,参照“河长制”“林长制”建立“组建长制”。其四,组织联合指导组、检查组、督导组,加强工作指导,检视分析查找已建、在建、未建各个层面的问题,研讨形成针对性举措。其五,规范党支部设置工作。强化制度执行力,严格组建程序,规范党支部的调整和变更工作等,建立规范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党组织关系流动督查制度。

扩大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在组织覆盖的基础上加强党的工作覆盖,在有形覆盖的基础上加强有效覆盖,将党建工作的链条嵌入到各个领域,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一,推动党支部活动载体、运行方式、运行机制创新,增强支部工作实效性,营造内部机构活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其二,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本着党建无边界原则,做到党的工作全覆盖,或通过党建指导员、群团工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等,高效发挥党的组织作用。

理顺隶属关系,加强精细化管理 其一,调研掌握基础数据。组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社区、企业、社团、民办单位和中介组织等进行充分走访,调研组织关系有无理顺,管理上有无漏洞。其二,建构实效的管理原则。遵循属地管理、行业系统管理,“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组建、谁组建谁管理”的工作原则。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地方机构分级负责,业务主管部门与所在地行政挂靠组织衔接协调双重管理、跨区域党建管理新机制。其三,理清“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完善归口、上下联动和兜底管理,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管理模式。

3.3 加强队伍建设 坚固组织力提升的主体支撑

党支部能发挥巨大战斗力,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发挥“人”特别是“关键人”的重要作用,以“三严三实”规约“关键人”做好“关键事”。

构建高标准的党支部领导体系 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领导是关键。其一,优化上级党组织及负责人选用工作。党支部上级负责人的人选,其产生程序,在组织考察的同时,根据群众意见,综合权重设计。

其二,优选配强党支部书记。提高人选质量、优化队伍结构,严把选拔程序和制度执行落实关。明确党支部书记条件、严格考察政审,充分征询党员及相关群众的意见。同时,遴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党员群众信任”的党员担任支部委员。

其三,完善党支部书记及党务工作者的培育体系,高效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一要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内容。提高其思想站位,秉承实事求是,清晰认识党支部工作定位,把握党支部在社会基层掌握“领导权”的内在要求,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二要把教育培训执行工作制度化。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相关法规,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合理制定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建立任职培训与年度培训结合制度。编制培训教材、设计培训模式,落实经费保障,完善教育培训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制度,使教育培训执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与时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采用组织调学、联合办学、单位组学、送教上门学等多样化形式。可以依托党校阵地分期分批分类开展培训。各层级的教育培训要与解决基层党支部建设实际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紧密联系,要坚持理论宣讲课堂学与调研锻炼现场学相结合,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原则,针对需要,坚定信念,提升业务本领。

其四,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党支部组织力有无提升、党支部建设有无到位,不能靠感觉,不能仅凭材料、简单听汇报,必须设计定性定量结合、上下结合、党内与党外结合的科学合理考评机制,做到有效激励。坚持精细分类评价,完善考评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定性与定量、集中与平时结合,组织评与群众评、自评与他评统一及资料台账与实绩考核同向考评制度,严肃、科学考评,强化党支部“头雁”的责任意识。构建对应结果成效“正反”励束机制。采用物质、精神、政治三结合奖励制度,完善党支部工作、服务群众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提升组织力有动力。一是健全财政分担机制和补贴资金制度,给予优秀组织带头人相应的补贴和奖励;二是进一步健全落实对优秀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人员待遇优先制,拓宽晋升发展空间。三是探索建立优秀支部书记年休养制,等等。四是推行党支部书记星级管理制和调整退出机制。要在监督管理上做文章,层层落实责任,织密监督网,依据督察评定结果落实奖惩。

严格入党程序,从源头把控培红育专 发展党员是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党增添活力和延续生命力,不断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无论从党情还是从组织力提升的视角看,都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其一,抬高门槛,控制总量。每年的入党比例设限控制,目的是提高质量,使党员数量与质量成正比例。严把入口关,严控入党程序,关键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其二,严格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党一以贯之重视政治建设,立政德,注重强调思想上先入党。“看一名党员是否合格,最根本的就是看他有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态度、正确的政治行为”[5]。合格的党员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对祖国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忠诚,否则使命感、责任感不足,能力再强,也不算合格的党员。其三,优化党员发展结构。提升组织力不分领域、不分行业,需要全面提升。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6]。当前党员结构存在领域行业分布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体制内的多,体制外的少;在农村,年长的党员多,年轻的相对少;按人口比例看,城市的党员比农村的多。无论提升组织力,还是抓党的建设,都必须深入研究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特点,立足实际,找到发展规律,把握不同群体的思想动态,让符合党员标准的精英骨干成为党组织的一分子。

严格党员教管督,净化组织肌体 党员素养直接决定着党支部组织力的强弱,必须突出政治性和组织纪律性。其一,党支部生活制度要规范化,尤其是支部会议制。要创新党支部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支部作用。通过严格健康的组织生活,使“每个同志都政治化实际化,党的战斗力就强大起来了”[7]。既要加强对党员监督教育,提高素养修养认知,也要改进党支部会议,让“三会一课”等制度实施有效。其二,健全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加强党员“双育工程”,提炼党员党性,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在推动组织力提升中建功立业。建立健全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退休党员会客室,让老党员有“家庭”感又能发挥余光余热;完善在职党员上下班设岗定责服务制。根据党员行业领域职业年龄情况,制定承诺践诺服务计划,探索8小时以外服务体系,推行履行社区化、小区化、楼栋化志愿服务职责;建立在职党员服务超市、服务网店等,零距离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发挥在职党员社会活力。其三,探索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法。坚持在严格管理中提升组织力,认真学习党章和相关党内法规,“划底线、亮标尺”,利用技术构建先锋指数应用机制,督促党员守纪律、行义务、担责任,服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四,探索党员自愿重新注册登记制。严肃认真民主评议,精准细化工作,采用对现有党员自愿重新注册登记制,不愿注册的视为自动放弃,净化党员队伍;对那些登记而不能或不愿尽责履行义务的,限期改正无效的,依据党员教育管理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处理。只有健全规范退出机制,净化肌体,培元固本,党员队伍才有力量,党支部才有生命力。

3.4 健全支部体制机制 激发组织力提升的动力

体制机制是事物活力源泉。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必须理顺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协调推进各领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

分类健全党支部的基本管理制度,优化党支部组织目标、运行机制、基本责任 其一,优化党支部的组织目标。组织力量全面梳理现存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制定配套细则办法,分门别类优化其组织目标,研判其共性与个性,客观论证,牢牢把握不同领域的党支部基本定位、基本属性,删除一些基础组织没法实现或实现不了的目标任务。其二,简化基层党支部运行规则。“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8],使党支部工作便于开展,落实任务、责任、问题、成效、验收五大清单,真抓实干,赢得人心,提升组织力。其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务公开畅通党内渠道。首先,推进党务公开。培养党员群众的认同感,对党务公开的信任,能积极支持、参与党的工作;其次,畅通党内渠道。完善党员参与党支部事务的体制机制,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基本权利,营造党支部民主氛围,群策群智,凝聚力量。

构建党的支部共建共享制度 列宁曾提出:“能不能做到把所有的城市支部都‘分配’给各农村支部,使每一个‘分配’给相应的农村支部的工人支部经常注意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场合,来满足自己的兄弟支部的各种文化需求呢?”[9]如果城乡之间区域领域之间党支部能够共建共享,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一,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解决一些地域领域党支部该建未建、资源资金不足、工作力量不够困局。其二,探索镇、村、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传统领域与商务楼宇、园区等新兴领域之间,城市与乡村、较发达地区与欠发展的边远山区之间党支部建设大联动,探索大跨度的帮扶建、多方位带动建、全流程共同建,可以通过互派党支部负责人、交叉挂职,多元化搭建人财物、经验等共享平台,携手共进,提高整体水平。其三,构建组织力提升数据库,针对碎片化现象,加大整合力度。汇聚各地各领域党支部的智慧,全面展现分享精彩经验和宝贵做法,适应移动传播,让参学党支部从各个角度、方位、地域、领域易搜易学易用。同时,汇聚党支部建设的理论专家、一线操作经验者以及草根名家等等,理论结合实践,把党支部建设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透。三建现场基地库。将有特色做得好的各地各领域基层组织现场基地,汇总上网,让参学者一目了然。

构建组织自上而下与党员自下而上主动有机结合机制 其一,要给予党支部建设日常化关注、常态化管理、动态化调整,分众化、精准化施策。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要以高站位的眼界持续发力。“要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10]。党的各级组织要把党支部组织力提升问题融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掌握党支部建设作用发挥的动态,及时研析新情况、新问题,分众化、精准化提出新策略、新方法,给予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二,健全自上而下组织力提升责任制,明确建设责任,健全监督问责机制。陈云曾说:“当一个支部的组织生活和群众工作还不健全的时候,地方党部(区委或县委)对支部进行正确的领导和具体的帮助,有决定的意义。”[11]包括组织力提升的党支部建设,党支部是责任主体,同时上级组织也要承担重要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12]。要彻底解决党支部的各种问题,提升组织力,必须自上而下健全科学合理党建责任制与综合评价体系。一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升组织力要有正确的方向立场,把中心工作与“主业”建设融为一体,找到一个交汇点作为工作的抓手,同向发力、同步推进;二是各领域上级党组织要扛起领导指导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责任,坚持权责统一原则。构建党委+书记+各有关部门立体叠加抓组织力提升工作格局和责任体系;三是“五责协同”,着力解决从上到下力量递减、重视程度递降问题。需要围绕组织力明确谁负主体责任,谁担监督责任,谁是第一责任人。其三,健全自下而上积极主动参与机制。广大党员是党支部组织力量主体、是源动力,只有他们有归属感、有积极参与动力,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级党组织必须由下到上的主动作为,凝聚共识,才能形成提升组织力的合力。要打破党支部工作完全依靠上级指令式传统模式,探索上下结合、健全落实党员主体主动作为机制。完善党支部关怀帮扶机制,为党员搭建干事创业提升平台,进而激发积极性、创造性。

3.5 优化环境 为组织力提升营造氛围

各个层面不仅要培植组织力提升的认识认同和能力,还得培植良好的环境。

强化组织领导,围绕组织力提升落实各自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党支部建设的认同和能力。党的各级组织需要围绕组织力的提升,从政策、人才、科技、物资、资金、信息、教育、平台、阵地等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共同推动,形成整体合力。

强化工作保障,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第一,将组织力提升工作植入一切常规工作中,统一有效开展。各地应因地制宜,在充分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原则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本地特色,有效开展“党支部工作+生产+治理+服务+其它”融合格局,形成化解组织力问题的合力机制。第二,尝试探索设置提升组织力的发展基金。采用“财政出一点+单位补一点+公益助一点+党员献一点”等模式,在城市积极拓宽社会资源在基层党的建设中的作用。第三,加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物质基础。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产业力量,创新农村治理,在村民中创建党员之家,聚合党员服务老乡,共谋乡村振兴。第四,提高组织力提升的硬件保障水平。有效解决活动场所、报酬待遇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问题,开辟组织力提升绿色通道,营造尊重、强化基层党支部的鲜明导向和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引导,强化氛围营造 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党支部重要地位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认同氛围。同时,及时总结、宣传党支部提升组织力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经验做法、成效,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积极参与的提升组织力工作氛围,筑牢党的组织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石。

4 结 语

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是常建常新永恒的课题,需要立意高远,久久为功。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14]。信息化时代,要善于借用现代技术,遵循党建工作的特殊规律,打造智慧党支部,实现“面对面”与“键对键”融合,跨越时空,更好更快为民服务,更好提升组织力。必须以科学的制度、合理的方法加强组织领导、资源保障,优化组织力提升的软硬环境,营造尊重、强化基层党支部的鲜明导向和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支部党员建设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