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研究
——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

2021-01-14东珠加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普适性调研毕业生

王 晓,李 慧,程 璐,东珠加

(青海民族大学,西宁 810007)

1 调研样本基本构成

参与此次调研的男生占比40.61%,女生占比59.39%。藏族占比47.98%,回族占比20.81%,土族占比12.14%,蒙古族占比7.51%,撒拉族占比2.75%,其他少数民族占比8.81%。来自青海的占比81.94%,来自内蒙古的占比2.46%,来自甘肃的占比2.31%,来自广西和西藏各占比2.17%,来自河北和贵州各占比1.45%,来自四川和云南各占比1.16%,来自湖南占比0.72%,来自辽宁占比0.43%,来自海南、湖北、宁夏、吉林、新疆及海外各占比0.29%,来自北京、重庆、福建、黑龙江、山东、山西各占比0.14%。来自乡级行政区占比44.22%,来自县级行政区占比35.26%,来自地级行政区占比13.29%,来自省级行政区占比7.23%。可见,参与此次调研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来自西部,特别是青海省县级以下地区,以藏族、回族、土族为主,以女性居多。民族、地域、性别、专业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特点将影响其对职业的选择。

2 调研样本职业能力

参与调研的毕业生中,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四级以下的占比83.38%,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占比13.73%,达到大学英语六级的占比2.17%。计算机等级水平在二级以下的占比75%,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的占比20.52%,达到计算机三级水平的占比3.47%。在被问及“哪些能力是您需要得到提升的”这一问题时,公文写作能力占比50.58%,人际交往能力占比48.55%,口语表达能力占比44.08%,组织协调能力占比39.02%,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占比38.44%,计算机操作能力占比33.38%,外语水平占比29.19%。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计算机和英语能力都有较高需求,这两项短板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公文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占据了“需要提升的能力”前三项,说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 调研样本就业状况

3.1 总体情况描述

77.31%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希望工作能够不因经济衰退、技术变革、政府开支或公众潮流的突然改变而变化,可以回避工资收入呈现季节性的高低起伏,4.48%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一比例高于新锦成(一家专注于以数据智能推进教育进化的高科技企业)发布的全国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016届为1.52%,2017届为3.37%,2018届为2.23%)。88.44%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就业,5.64%选择在其他地区就业,基于参与调研的毕业生绝大部分(92.65%)来自西部地区这一情况可知,参与调研的毕业生中80%以上首选在西部地区就业。

从单位层面而言,“工资、福利水平”是对毕业生影响最大的择业因素,占比22.83%,“工资稳定性”次之,占比16.04%,之后依次是“个人发展、晋升空间”(14.02%)、“对工作本身的兴趣”(12.28%)、“专业对口”(10.69%)、“就业地区”(9.1%)、“工作环境与舒适性”(4.62%)、“单位规模”(3.32%)。从个人层面而言,“个人实际能力”被认为是对就业最大的影响因素,占比47.11%,其次是“所学专业”,占比24.42%,之后依次是“个人学习成绩”(8.09%)、“社会关系”(6.07%)、“家庭背景”(2.46%)、“父母意见”(2.17%)、“学校的社会声誉”(1.88%)、“民族习惯”(1.45%)及“教师指导”(0.43%)。

3.2 就业状况分析

43.75%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选择了与专业无关的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关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31.66%)及“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30.5%),“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8.49%)、“其他原因”(4.63%)、“无关专业工作收入高”(3.09%)、“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要求”(2.7%)及“专业工作环境不好”(1.16%)也是跨专业就业的原因。57.74%的毕业生在现单位工作超过一年,工作状态相对稳定。在选择“现在工作的行业类别”时,36.22%的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机关”,12.6%就职于“教育业”,12.07%就职于“金融、证券、保险、商贸业”,6.3%就职于“IT与通讯业”,3.67%就职于“旅游交通民航业”,2.36%就职于“电力、石化等能源业”。这个结果与意向成为“政府机关公务员”的人数(50.14%)有一定差距。参与者普遍被领导认可(满意度65.62%),对自身工作能力也较为满意(满意度56.95%),但对加班次数(满意度46.98%)和个人发展空间(满意度49.61%)略有不满。

4 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及对策

4.1 调研反映出的问题

第一,就业形势分析与政策解读不到位。调研过程中,31.94%的参与者认为就业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最重要的内容,但面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政策的解读力度不足,导致其在择业过程中出现偏差。第二,普适性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是参与调研的毕业生的主要求职目标,其对于员工的公文写作水平及计算机能力有较高要求,部分企业如银行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也有较高要求,被调研者也认为个人实际能力是对就业最大的影响因素。虽然在校期间也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学习过计算机及英语,但学习效果并不能达到在工作中熟练运用的程度,降低了毕业生的竞争力。第三,就业区域选择过于集中。参与调研的毕业生大部分来自以青海省为主的西部地区,愿意扎根西部,建设西部,但毕业生如果放弃了解中东部地区的机会,则不利于拓展个人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学习先进经验,会错失更多的就业机会。第四,进入体制内工作意向过于强烈。参与调研的692人中有537人希望进入体制内工作,占比高达77.31%,其中347人希望投身政府公共事业,占比50.14%,而已就业的381人中仅有36.22%就职于政府机关,12.6%就职于教育业,其中还包含临聘人员及私立教育机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4.2 应对措施

第一,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以就创中心为主,各学院为辅向毕业生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政策解读,使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及国家、地区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就业计划。第二,提高毕业生普适性技能水平。47.11%的被调研者认为个人实际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说明毕业生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在校生的普适性技能,可举办办公软件使用技能及公文写作能力竞赛,并在实习单位签署意见的实习鉴定中加入毕业生计算机及写作能力水平的鉴定意见,提高毕业生对普适性技能的重视程度,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为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好基础。第三,疏堵并举引导学生理性择业。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能力水平,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定位。一方面举办相关考试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大量优质就业资源,使其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猜你喜欢

普适性调研毕业生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分层均匀结构地电阻率影响系数一个重要特性普适性的证明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