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基于支教实践视角的考察
2021-01-14林记明
任 梦,南 方,林记明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职业竞争力是求职者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其顺利进入职场、提高就业满意度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大量非专业师范生流入基础教育就业市场,这使得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愈加激烈。支教实践作为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教育形式,是检验和提升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解决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地方高师院校就要针对职业竞争力的独特内涵,充分利用支教实践平台的学习锻炼机会,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战训练,正视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多措并举,积极与就业市场接轨,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内涵及研究概况
职业竞争力是指职场中有价值的、独特的和不易被对手复制的竞争能力,是求职者成功获取就业机会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必备能力。教育是中国的基础性公共事业,随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全面推行,师资来源逐渐多样化,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他们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于地方高师院校而言,由于师范专业的特殊性,师范生职业竞争力融合了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气质修养等因素,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影响下,通过接受系统师范教育或实践而获得的能力及潜能,包括崇高的教育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以及高效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种职业竞争力不是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师范生人文精神、专业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具有独特性、实践性、专业性、动态性及区域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师范生就业的成功率和职业发展。
国内很多学者对师范生职业竞争力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了建设性建议。陈惠婷等[1]提出,自我定位、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师范生职业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淑敏[2]提出,通过支教可运用真实的教学情境锻炼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强调了完善实践性知识学习体系的重要性;黄艳等[3]针对职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高师院校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打造以实训、实验、实习与创新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王正华[4]认为,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和实习平台等方面的创新;陈晓清[5]认为,实践力与创新力是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可以看出,在提升师范生职业竞争力方面,高等教育界对实践平台的作用非常重视,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指出了很多途径。支教作为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实习形式,是检验和提升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综观文献,目前还鲜有从支教实践视角探析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笔者着眼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培养基地——地方高师院校,以师范生支教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挖掘支教实践与师范生职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及发展战略出谋划策,为师范生毕业后尽快胜任教师角色并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事业夯实基础。
二、支教实践与师范生职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支教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中起着重要作用。支教既是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检验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和提高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一)支教实践有助于帮助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育理念
职业素养是各行各业评价员工职业水平的核心指标,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地方高师院校拥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生从入学起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相关知识教育,自身角色定位明晰,知晓从事教师工作应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支教实践是培养师范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支教,师范生参与到基础教育和教学工作中,与基层教师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共同成长。教师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他们,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定职业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积累宝贵经验。
(二)支教实践有助于检验师范生的教学专业技能
师范生专业技能主要指基础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6]。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是评价师范生能否胜任教师岗位工作的基本指标。师范生深入中小学校参加支教,可以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接受全面锻炼,观察和模仿中小学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实习学校的听课和评课等教研活动,虚心学习教师们的教学实践经验,熟悉并掌握开展班级活动的技能,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专业技能。
(三)支教实践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工作要求师范生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掌握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通过1个学期的中小学支教全职训练,师范生可以在高校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对中小学教育的整个环节和教学实际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思辨能力。此外,通过梳理总结并深入探讨支教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参与科研创新,师范生可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实践性知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支教实践是师范生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它有助于师范生提高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为他们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积累宝贵的经验。然而,职业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形式,通过支教实践还可以检验并发现师范生在职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策略,有的放矢,才能有效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支教视角下师范生职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师范生职业竞争力参差不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职业定位期望值过高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职场会吸引一大批名校毕业生加入竞争的行列,多元化的师资来源对师范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供需失衡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愈发凸显。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部分师范生的择业方向相对单一,过分注重工作区域,不愿意到相对偏远的地区从事教育事业,缺乏正确的择业观,期望值过高,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二)知识结构欠缺
师范生对于任教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有限,对重难点内容把握不准,对课程的实践性知识也缺少重新建构的能力,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讲解内容浮于表面,无法把问题讲清讲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技能不扎实
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不均衡,一部分师范生教学技能不高,基本功不扎实,只能照本宣科,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班级管理经验不足
师范生在支教阶段担任班主任的现象较为普遍,但由于对相关管理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因而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表现得力不从心,不利于班级工作的管理和运转。
(五)科研实践能力欠缺
针对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师范生不愿花费更多精力去探讨和钻研,缺少创新思维能力。
(六)个性发展有待加强
与非师范生相比,师范生在师德师风、教育功底和沟通能力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学习优势。但目前部分师范生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及训练重视不足,缺乏务实的发展规划,自我效能感低下。如果不加以改善,师范生职业竞争力无从体现,会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影响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除了受自身观念认识、专业技能和求职技能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学校培养模式、就业结构性矛盾及多元化的师资来源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冲击[7]。因此,地方高师院校亟待加强对师范生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制定相关对策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
四、支教视角下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要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专业技能,而最有效的实践途径就是支教。师范生亲身体验教师工作,对教学技能的提升大有裨益。
(一)在支教实践中培养职业品质
师范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地方高师院校要通过支教实践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塑造良好的职业品质,打造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每位师范生都应提高对支教实践的重视程度,把握并珍惜在中小学校参与支教实践的机会,爱岗敬业,净化心灵,促进自身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蓄技能。
(二)在支教实践中夯实专业知识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师范生在支教实践中直接对接基础教育教学,亲身体验教师的各项工作。在支教实践中,既要将在大学课堂上掌握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科发展动态,拓展学科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把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高师院校也应及时总结学生在支教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夯实学科知识的前提下,整合教学内容,面向师范生多开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和拓展类课程,强化人才培养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夯实师范生的综合专业知识。
(三)在支教实践中提升教学技能
对于师范生而言,熟练的教学技能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别于非师范生的显著特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有能力驾驭课堂的氛围和秩序。为了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地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加教学实践课程,调整支教实践和技能培训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每位师范生都应珍惜和把握支教实践机会,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学经验方法、教育实践技能、教案设计技能和班级管理能力,尤其是“三字一话一画”能力[8],加强自身基本功练习和实践技能训练,锤炼内功,提高教学技能。
(四)在支教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师范生深入中小学校从事支教工作,要重视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要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和勇于钻研的精神,结合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学经历和教学体验,提升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以便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教师工作。
(五)在支教实践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要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还需要抢占就业市场先机。地方高师院校一定要格外重视支教实践活动,加强与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互动交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尽早了解各地师资引进计划,从信息发布、政策解读、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潜质分析、招考培训和面试技巧等方面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咨询指导,引导师范生客观分析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竞争力。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支教平台,高师院校应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及相关机构单位密切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畅通支教渠道,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在具体的支教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毕业生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对于地方高师院校而言,应重视支教实践活动,结合师范专业优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职业竞争力,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师范生更应把握支教实践机会,虚心向一线教师学习,查漏补缺,找到自身与教师职业的契合点,练就职业本领,夯实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为毕业后步入职场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