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食综艺节目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播
——以《中餐厅》与《鲜厨100》为例

2021-01-14邹玮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卫视频道

环球首映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餐厅美食符号

邹玮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卫视频道

在新世纪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网络传播先进技术飞快发展,并且电视制作思想在数多年的创新之下日益成熟化,真人秀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国家范围内产生“娱乐旋风”。可是快速节奏与快速生产的相关类型节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众的疲劳感,以娱乐为主的观感体验难以适应文化需求,而美食节目一直是各国综艺节目模式中经久不衰的一大门类。作为湖南卫视原创的两大美食综艺节目,不管是《中餐厅》,还是《鲜厨100》,都获得极大关注,两个美食综艺节目饱含着意味深刻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传播形式,为此进行具体研究。

一、美食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述

(1)文化软实力作为竞争力凸显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形势下,一个国家拥有的文化软实力占据地位比较显著,文化不只是关联竞争力的单一化因素,还存在于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的每一个方面。经济文化含量与文化经济功能日益彰显,对应的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点[1]。饮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分支,还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不仅关联着中华民族的以前,还关联着中华民族的后续发展,和代代相传的人生哲理息息相关。对饮食文化进行传承目的是增强其自身的声誉,强化我国人民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信心,有助于体现国家在竞争环境下的软实力。

(2)美食综艺节目的时代主题。《极限挑战》《奔跑吧》等相关户外快综艺节目,长时间吸引着大众的关注,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可是这些节目呈现出一定的“快消”特征,节目游戏环节设置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同质化,很容易对观众生成审美疲劳。而相比之下,美食综艺节目的节奏更舒缓、内容更治愈,吸引的主流收视人群更广泛,涵盖了从家庭主妇到职场人士的主流收视人群。观众可以在这类美食综艺中用心灵感知真切的生活,用美食疗愈自我。《中餐厅》的模式是多个明星合伙人进行他乡餐厅经营的过程,以美食为媒介,讲述美好而动人的中国故事。《鲜厨100》以厨艺竞技为节目主线,拓展着“美食+”的多元表达空间。在厨艺比拼的模式下,节目不仅呈现着鲜厨们奇妙的味蕾想象,美食与文化、美食与情感的故事也在这里讲述[2]。

二、美食综艺节目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播

符号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代码,还是文化传播的工具,符号促进文化的继承、文化依托符号而传播。对于目前的跨文化交流,符号传播直观化与简约化处理文化交流过程,任何民族都拥有着对宇宙的独特认知与情感体验,饮食便是理解和升华生命哲学的途径。不相同的国家人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那么世界范围内的饮食特色便是多元化的[3]。然而食物自身归属客观的物质范畴,还是全部人们的生理需求,可保障人和人之间形成相同的“语言”共识。族群演变期间,饮食承担着族群人们的回忆,所以民族群体按照饮食元素进行文化肯定,此种民族饮食的特征受到电视节目传播的影响,循序渐进的转变为拥有独特价值的结构体系,在观众心中呈现美好的图景,加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肯定感输出。

(1)美食综艺节目中的文化符号。我国在饮食领域内存有的认知先进于其他国家,中国人对于饮食呈现出精致化的追求倾向,这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活智慧结晶。我国饮食在多年来的发展期间,由于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存有差异性,构建多样化的饮食制作模式,生成相关的菜系。《中餐厅》不仅是综艺节目的名称,还是文化符号,蕴藏着大量的美食符号,不管是“剁椒鱼头”或者“咕咾肉”,甚至是家常菜“宫保鸡丁”,都深刻地传递出传统文化符号的韵味。我国饮食文化经过时代的洗礼,适应着多种环境变化,针对“菠萝咕咾肉”,起初是广东地区的一种菜系,随之被广东人传播到旧金山唐人街,得到外国人们的喜爱,继而有所出名[4]。犹如“宫保鸡丁”,不只是属于川菜的范畴,还属于鲁菜的范畴,即便制作方式是不相同的,然而发源地却是相同的,充分的明确气候与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国饮食存有显著的不同,且中华饮食文化拥有着饮食文化渊源。中华美食文化的多样性同样在《鲜厨100》有着直观体现。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涵盖了西安肉夹馍、湘西腊肉、东北小鸡炖蘑菇、安徽臭鳜鱼、重庆芋儿鸡、新疆羊排、长沙小龙虾等各式各样的地方美食,看得人垂涎欲滴。在耳熟能详的特色菜之外,节目中还体现了那些快要失传的技艺传承。来自福建的鲜厨陈鑫带来了这两道快要失传的闽菜——泉州菜东壁龙珠和福州菜扳指干贝。他说:“这两道菜代表了上个时代闽菜厨师开拓创新的精神。”

(2)美食综艺节目中的文化传播。美食综艺节目中不仅仅是体现出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还体现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成效,全方位通过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还涉及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以及听觉非语言符号,对于《中餐厅》与《鲜厨100》,通过符号表达推动了美食的进一步传播。美食在菜品的结构体系中表现出多样化特点,饱含色香味,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制作流程中更为精美与细致,呈现出艺术的优势[5]。

《中餐厅》前三季节目中,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各位嘉宾都在努力的进行美食推广与宣传,各司其职细致负责,一方面用心进行美食制作,另一方面用真诚的心态和顾客交流,顾客享受着美食,能够体会制作者投入的情感,联动情感以及文化,完成中华饮食文化传播。同时,节目组在餐厅的装潢设计上,精心陈列布置了扇子、皮影、中国结等饱含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无形中给顾客了进行中华文化展示,更多的促使外国顾客与海外游子生成共鸣。

在《鲜厨100》节目中,节目不仅充分展现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地方美食,还润物无声地讲述了一些美食背后的文化渊源。比如徽州名菜臭鳜鱼的制作起源、出自南宋宫廷菜的蟹酿橙、“三苏”与三游神仙鸡的佳肴远名、比赛中“人间有味是清欢”“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两组诗词命题烹饪,都在带领观众拆解中华美食文化的深厚渊源。

三、美食综艺节目文化传播的相关思考

(1)结合主旋律,和国家方针相贴切。一直以来,我国都在积极的和中外文化沟通,试图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带动文化繁荣发展。电视节目是一种大众传播形式,承担着历史文化宣传责任,有效的增强国家人民的文化素质,加快文化传播,促使国家方针切合实际的发挥作用。关联文化交流的视角,外方文化侵略与传播媒介的双重影响环境,我国人们和外来文化的接触更为亲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传统文化肯定感[6]。传统文化应结合哪种形式满足新时期发展趋势,尤其是把传统文化渗透给年轻人,是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中餐厅》与《鲜厨100》形成全新的传播文化形式,在娱乐节目体系中纳入传统饮食文化,避免出现纯粹文化节目的枯燥局面,还可在休闲之中感知文化的美妙。最为关键的是,《中餐厅》与《鲜厨100》通过电视媒介与网络媒介给我国人们传递饮食文化的继承意义,美食综艺节目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还是传统文化推广的有利条件。

(2)顺应时代变革,吸引更多群体。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创新之下,传播发展为以受众为中心的局面。美食综艺节目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应适应受众需求,创设大众喜爱的节目。围绕传播学的满足理论,群众是拥有一定“需求”倾向的人,和媒体接触期间的本质便是通过媒介适应“需求”的要点。所以群众不是被动化的得到媒介内容,而是主动化的获取信息。可以说《中餐厅》与《鲜厨100》在综艺节目体系内存有良好的收视率,实现群众需求心理满足的目的。不论是愿意回归生活的人们,还是愿意经营特色餐厅的人们,都可在节目中获取心理满足感。除此之外,美食综艺节目需真切的记录生活,饱含人文情感角色的节目可形成“真善美”花卷,站在文化传播的视角下,《中餐厅》与《鲜厨100》把美食当作基础元素,和其他类型的文化元素进行对比,更为直接的构建文化共识,渗透性比较强[7]。综艺节目突破文化类节目曲高和寡的局限性,存有较强的生动性与娱乐性,和明星嘉宾的沟通与交流中形成文化价值感。所以应精良地制作美食综艺节目,把美食节目和文化元素充分结合,得到更多群众的肯定,促进传统文化传播进程。

(3)多级别传播,注重传统文化的推广。基于传播学领域,依托大众媒介把信息传递给观众的过程应建立在舆论引导基础之上,被理解是“两级传播”,随后一些学者觉得信息传播应该是多级的,即构建相对完整的“多级传播传统文化”体系。美食综艺节目能够走红,主要是按照多级传播的途径加以推广,尤其是微博软件的内容完善,利用微博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信息传播,充分彰显微博拥有社交媒体的广泛性,《中餐厅》与《鲜厨100》受到粉丝群体的转载与宣传,促使节目的号召力更为凸显。所以新时期下跨文化传播应创新特征,要求美食综艺节目适当引进新媒体,对文化传播方式进行革新,形成现象级新型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餐厅》与《鲜厨100》均是美食综艺节目中文化传播的代表之作,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与青睐。俗话说,“美食无国界”,相关从业人员应以更好的发展美食综艺节目为目的,意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在节目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宣传,吸引海内外更多的关注,实现高效的跨文化交流目标。

猜你喜欢

中餐厅美食符号
《中餐厅5》官宣,长沙又要火了!
调查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外婆家中餐厅
河中餐厅
美食大作战
美食
变符号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