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2021-01-14陈凤激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桐庐县水价农田水利

陈凤激 钱 芬

(浙江定阳水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15)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业节水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负担的重要举措[1-2]。随着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用水紧张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如果农田水利末级渠系管理水平不高,管护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节水积极性,难以达到节水减排目的。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经济扶持,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受地区因素、经济条件等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难度较大,需要细致分析影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效率的各类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3],才能取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较好成效。

近年来,桐庐县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初步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桐庐县农业节水管理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特别是在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维修养护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桐庐县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不到位、农户节水意识淡薄等问题,桐庐县通过健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制,落实设施管护主体,保障末级渠系维修养护资金,建立农业用水节水奖励机制,精准补贴机制和综合考核机制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实现了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良性循环,基本实现了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形成田间末级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的新局面。农田水利设施得到良性运行,节水减排成效不断显现,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提档升级,取得了优良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入围了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

1 概 况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东经119°10′~119°58′和北纬29°35′~30°05′之间。全境东西长约77km,南北宽约55km,总面积为1825km2。桐庐县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属浙西中低山丘陵区,在全县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86.3%,平原、水域占13.7%,耕地面积31.91万亩。桐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一年四季光、温、水基本同步增减,配合良好,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9.5℃。年平均雨日16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52mm,年际间差异较大,1—6月逐月递增,7—8月起逐月递减,3—9月雨量均在130mm以上,6月最多,为梅雨期,降水集中,月平均雨量为248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际间变化较小,在76%~81%之间。桐庐县共有灌区552个,其中中型灌区1个,灌区大多数为自流灌区,少部分为提水灌区。

2 水价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组织领导

桐庐县政府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发挥组织领导的支持保障作用,同时各乡镇也成立改革工作小组,确保改革思路统一,工作自上而下推进。在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同时,完善部门职责分工、联席会议制度等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并建立多部门参与、县乡村3级推进的议事协调机制,多部门、多单位共同推进改革过程中的实施方案编制、改革工作部署、年度绩效评价等核心工作,层层传达贯彻落实水价综合改革精神,统一思想,确保改革符合桐庐县实际,能够进村落地。

2.2 年度计划

2018年,桐庐县编制了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将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域,以及灌溉依赖性较强的作物种植区列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并在合岭水库灌区等典型灌区上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0.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试点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9年,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让更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到长久持续的有效管护,桐庐县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6.24万亩[4]。2020年完成了169个行政村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至此全面完成改革工作,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优秀。

2.3 计量设施

桐庐县结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县域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每年灌溉期前,制定并下发分解落实到村的农业用水指标和主要作物用水定额,指导农业灌溉。对计量设施进行科学布局,江南灌区(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渠首、干支渠重要引水口共安装6套计量设施,末级渠系上,因村制宜地在全县范围布设了62个精确计量点,972个简单量水计量点,在各高效节水项目区单独布设计量设施64套,并实现精确计量数据实时监控。

2.4 示范村

为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地进村,为其他行政村提供可看可学的模板,2019年桐庐县按照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样板村建设,建成三鑫村、仕厦村等10个示范村,并形成典型经验供其他乡镇学习。2020年5月,完成了10个示范村的验收,10个示范村农田水利设施完善,运行正常,具有典型示范效果。各示范村终端管理组织运转良好,并有固定办公场所,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和管护责任明确;管护制度建立并得到落实,日常管护台账建立,管护工作可查可看;奖补资金使用规范有效;用水指标明确,节水工作有标准可依;全部安装自动化计量设施并上传智能化管理平台;末级渠系管护实现专人管理,秩序规范。

2.5 建立机构

为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把锄头放水”管理,成立农业用水管理小组,由村书记(主任)担任组长,种植大户、散户代表和放水员为成员,并明确由放水员为行政村范围内的灌溉泵站、灌溉渠道、堰坝、水闸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并实行了乡镇灌溉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运作机制、灌区巡查检查制度、放水员管理责任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等。

2.6 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为探索桐庐县农业灌溉用水水权,以有效灌溉面积作为权重,在乡镇层面对用水量水权进行分解,作为乡镇、农业灌溉总量控制指标。村级层面用水量水权依照乡镇农业灌溉总量作为控制指标,按有效灌溉面积再进行分解。桐庐县2019年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9713万m3。

2.7 机制建设

a.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桐庐县依据《浙江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标准》、浙江省《农业用水定额》等开展水价成本测算,通过选取典型灌片,计算运行维护费、人员经费、动力费,核算得到水价成本,以此为依据推算并制定全县农业灌溉水价。2019年,桐庐县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长效农业水价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算清从供水源头至田间地头的运行维护费用全过程账,目前执行小型自流灌区农业水价29元/亩,小型提水灌区57元/亩,一般中型灌区19元/亩,农业水价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

b.精准补贴机制。桐庐县制定并出台了《桐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明确了奖补标准、对象和流程,并制定了《桐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理。精准补贴对象是种粮的行政村和大户,考核优秀的行政村补贴12元/亩,考核良好的行政村补贴10元/亩,其余不补贴。补贴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维修养护。

c.节水奖励机制。建立专项奖励机制是激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活力最强有力的举措[5]。为使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长效发挥作用,通过节水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灌区管理单位及群众的节水积极性,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节水奖励对象主要是管水员或农业用水大户,按节水成效来进行节水奖励,若村级考核优秀,节水具有成效,则灌区管水员奖励4元/亩。桐庐县积极申报争取省级、市级补助资金,并配套县级资金,落实奖补政策,2019年下发奖补资金250.86万元,有力保障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养工作。结合年度考核结果,有差额地分配节水奖励资金,激发了管水员和用水大户管水、节水的积极性。

3 桐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色

3.1 改革与节水型社会相结合

水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耗水大户。为更好地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融入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对灌区灌溉系统进行了改造,推广应用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出台节水激励政策和节水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通过实施这一模式,目前已完成旧县街道石湾喷灌工程等高效节水农业1.5万亩、改造灌溉机埠41座,以及川门潭灌区、塘丘水库灌区2个省级节水型灌区的改造。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16年的0.595提高到2020年的0.615,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用水浪费,实现了“潇洒桐庐,节水先行”的建设目标。

3.2 改革与旅游相结合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旅游提供了水环境优良的灌区。ⓐ与河道整治等共同推进,发挥亲水优势,打造小微水体示范点,提升了水环境,目前打造了5个天然浴场、6个嬉水乐园、2个水产养殖示范中心;ⓑ以良好的水环境为依托,打造出山水景色秀丽、文化底蕴丰富,同时集吃、住、游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目前打造了虎啸峡漂流、大溪峡闯滩、白云源风景区等一批成功的典范;ⓒ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良性发展、经济转型,推动生态产业化,实现水美民富享红利的最终目标,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旅游业的双丰收。如分水镇大路村积极建设呱呱乐欢乐农场,由于管护工作到位,渠系面貌得到提升,景观得到改善,游客增多,大路村如今已转型为拥有最美油菜花、蜜蜂小镇美名的旅游示范村;双坞村围绕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改造末级田间设施,保障灌溉需求,进一步扩大了樱桃采摘体验区规模,通过旅游业带动农业增收。

3.3 改革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桐庐县各级党委坚持固本强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带动作用。大路村38名党员,树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思维,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农业的各方面,形成了思路明确、措施具体、执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基层党建科学化运行体系,统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层党组织整合农技站、学校、志愿者、党员服务队等力量,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广泛宣传,除了在各村张贴宣传海报、分发宣传资料外,还分层次、分阶段、分主题地开展了业务培训,宣传改革意义、引导改革推进、创新改革举措、总结改革经验。目前共开展乡镇级培训会60余次、现场指导100余次,群众素质和群众对改革的接受度明显提升。

3.4 农田水利设施资产核资登记

桐庐县已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单独的条形码,记录资产名称、使用年限、资产类别、资产原值、责任部门、责任人等详细信息。全县在完成单体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高效节水设施建设、农村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积极推进村级农田水利设施确权工作。目前,已累计发放79本水库产权证,284本山塘产权证,91本泵站产权证,20本高效节水设施产权证,169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确权登记。

3.5 改革平台动态管理

桐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平台已建立基础信息、实时监测、绩效考核、补贴奖励、系统管理等模块,实现了水价改革数据统计监管,提高了用水组织工作效率。县级平台通过前端计量设备实时统计灌区作物用水量,与用水定额相比较,作为当年农业水价节水奖励绩效考核指标。当年各村农业水价绩效考核结果按组织机构、工程评价、成效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评,并将考评得分、评价依据、相关证明材料详细录入。根据当年考核情况,利用平台自动导入各乡镇精准补贴、节水奖励补助资金,实现资金公开透明发放原则。目前,县级水价管理平台已接入杭州市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数据实时、动态共享,并为后续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决策工作提供了方便。

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成效

4.1 管护工作专业化

通过建立村级管水小组,明确管护责任及责任人,制定管护标准,建立台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规范了灌溉行为,终端管理得以落实到位。落实了管护人员、管护工作及管护经费,实施渠系按时清淤、损坏设施及时修补,末级渠系得到良性运行,管护工作实现了组织化、专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无序化、随机性末级渠系管护模式,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灌溉需求,减少了用水矛盾。

4.2 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

在对自流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的提升方面,积极鼓励行政村申报渠系改造,以及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项目,有力地提升了灌区渠系面貌和灌溉能力,造就的运行良好的末级渠系反作用于管护工作,减少了重复性维修支出。在对提水灌区农田水利设施提升方面,按照内部整洁整齐、制度标准、运行安全、用水计量的建设标准,对50座非灌排机埠进行了改造提升,机埠从能用转变为好用,机埠放水从随机转变为按需按量,保障了灌溉需求,促进了合理用水。

4.3 经济效益

a.节水效益。通过工程改造、用水计量设施的合理布置,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的推广应用,以及终端管理机制和管理责任的落实,工程管护以及奖补政策机制的激励,各灌区尤其是乡镇典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得以提高,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桐庐县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经测算,2019年农业灌溉用水量节约了613万m3,迈出了发展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重要一步。

b.节电效益。桐庐县有自流和提水两种灌溉方式,以往提水泵站受富春江及其支流水位变动大的影响,泵站普遍安装较低,机埠用电量较大。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改善了灌溉设施、优化了灌溉方式,减少了灌溉用水,从而减少了提水泵站的用电量。2019年桐庐县折合节约总用电量约30万kW·h,节约电费14.2万元,有效减轻了村集体和农民的负担,节电效益明显。

c.增产效益。桐庐县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稻、蔬菜和水果等均增产,不但实现了桐庐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且对于桐庐县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4.4 环境效益

a.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减少了COD、总磷、总氮的排放,极大地削减了农业面源污染,在减轻环境压力的同时,也节约了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的成本,对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改善农村水环境状况。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桐庐县围绕省委省政府剿灭劣Ⅴ类水的决策部署,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农业用水上,减少农业污水排放,减少小微水体污染,提出全县域、全天候消灭Ⅳ类及以下水体工作目标。目前,通过农业减排、产业优化、增加生态用水等方式,巩固了五水共治的成果,实现了让富春江一江清水向东流,让桐庐的山更青、水更绿的初步目标。

4.5 社会效益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各灌区内建立终端水价制度,建立水量、水价、补贴、奖励公开制度,达到了节水效果,减少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农业生产中灌溉现代化程度,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社会化体系建设、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自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贯彻落实了节水优先方针,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在群众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5 结 语

桐庐县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9年农业灌溉用水节约613万m3,灌溉用电费用节省14.2万元,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度减少,水稻、蔬菜和水果等大量增产,实现了桐庐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了桐庐县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桐庐县应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内涵,进一步创新发展桐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全力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把桐庐县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桐庐县水价农田水利
操场上真热闹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桐庐县:科技编织“桐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