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变·应变·求变: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提升探赜
2021-01-14杨俊
杨 俊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各种诱惑,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导致在网络信息的处理上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信息的传播内容变得商业化、娱乐化,传播信息呈“爆炸式”增长,青少年应不断提升自我新媒介素养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新媒体和智能技术融合的新环境,如何提升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成为了我们亟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新媒介素养的内涵
(一)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作为一个外来词汇,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基于保护主义立场提出的,认为通过媒介传播的各种错综复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正面引导,因此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能力提升,以避免不良媒介环境的侵害。随着时代的推移,学者们进一步认为,对外界信息的批判解读等综合研判能力是决定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关键。现在大众所能理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具体是指,青少年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为了提升青少年研判、推理、传播和自我表达技能的个人能力和自主权利,呈现出有效地应对、使用和传播的素养。
(二)青少年新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目的在于鼓励青少年成为当代文化的全面参与者,在信息媒介传播过程中通过增加文化自信来提高个人媒介素养,其中“新”字突出表现在强调从个人到社会参与的一个重要转变。在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大众传媒时代坐在电视机前消极被动接受某个媒体传输、推送信息的单方面的受众,注重新媒介运用能力的养成和正确新媒介道德观的树立,是摆在当下亟待解决的青少年问题。因此,可以将青少年新媒介素养理解为: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介及利用新媒介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而习得,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修养,另外,还应含有青少年对新媒介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以及新媒介道德观。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青少年如何在新媒介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准备把握、合理筛选出有用信息,这就需要提升青少年自我表达、交流观点、传播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与传统的青少年媒介素养区分开来,除了重点培养青少年对媒介信息的研判能力和解读能力外,还应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便利来培养青少年的新媒介运用能力和正确的新媒介道德观[1]。
二、大数据时代的青少年新媒介素养存在问题成因
(一)青少年自身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
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思考问题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当青少年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新媒介信息的侵袭时,怎样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正确检索到适合自己的有用信息,这就需要青少年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多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提升青少年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二)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新媒介素养教育欠缺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在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环境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新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形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现实中部分家庭对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不重视,在新媒介“渗透式”教育环节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远远不够,没有和学校形成耦合互助的教育模式,也没有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帮助,处于一种不重视且较为迷茫的“自我摸索”状态[2],导致了青少年新媒介素养问题的形成。
(三)社会媒介乱象丛生,缺乏对青少年成才环境的监管
在媒介信息传播中,媒体应该是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事件的原有面貌。然而,现实却有部分不良媒介为了自身的利益打破新媒介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制造博得眼球的虚假信息,青少年在这种环境下,难免会受到消极干扰。此外,提供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媒介网络平台,缺乏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效监管,助长了少部分在市场利益驱使下去左右青少年新媒介素养的社会媒体,这部分媒体背离了社会媒介应有的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的初心和使命。
三、大数据时代的青少年新媒介素养问题表现
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格局。目前,大数据被广泛应用在新闻传媒业中,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意味着各个领域皆可量化,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利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导致青少年新媒介素养呈现出新的问题。
(一)接触失衡
由于青少年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研判能力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阅读方式都是浅显地停留在对文章标题或者图片的浏览上,很少去解读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也极少去思考一篇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更少对所看过的信息进行摘录,缺乏对有用信息的把控能力,这样便会导致青少年在追求新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造成接触失衡。据调查,青少年群体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6个小时。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新媒介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打破了“平衡”的标准,或者说是青少年在新媒介传播过程中接触的无用信息已经大于或者等于了有用信息。无良媒体因利益驱使,为了赚取点击率,设法迎合青少年受众的需求,新媒介传播过程中充斥着各种虚假、低俗的不良信息,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青少年在不知不觉的“浅阅读”下出现的“低效率”,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只是为了娱乐消遣或者纯粹是出于个人喜好,在享受视觉和听觉所带来的快感,选择性地去接受各式各样的新信息。新媒介使用的过度娱乐化会逐步导致缺乏自控力和辨别力的青少年出现一定的认知偏差,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认知和判断浮于表面
青少年在运用新媒介获取所需信息时,大部分都能够很好地利用新媒介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来满足自身需要,但在获取新媒介信息后,很少有青少年能够对信息所传递内容的深层意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不能够发现媒介信息中所隐含的细微差别。新媒介所具有的信息海量性、时效性、便捷性等特点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危险[3],若不能及时辨别这种不良危害,对于自控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说,在各种综艺节目、商业广告、娱乐新闻的干扰下,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他们对媒介中传递的信息会保持怀疑态度,不能深入地研判媒介信息的真假。又因为新媒介使用上存在的偏差,青少年即使对媒介信息持质疑态度,也找不到有效途径去检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长此以往,便会导致青少年新媒介是非批判能力的慢慢下降,道德意识在新媒介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模糊化。
(三)运用能力滞后
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技能,除了用来进行个人表达的技巧外,还应在提供各类传媒信息等公众资源上服务于青少年[4]。青少年作为直接受益者,应主动借助新媒介技术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不断学习来强化自身新媒介素养,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有效辨别媒介传播信息的真假,并主动参与到社会前沿问题的讨论和引导中去,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大数据时代,大多数青少年在对新媒介素养运用能力上滞后,在关键性问题上不能很好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新媒介技术带来的长处没能很好地加以吸收和利用。由于认识不到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青少年很少去把新媒介作为提升自我能力的学习工具,对于他们来说使用新媒介并不是必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而只是生活中排忧解压或者说作为人际交往工具使用的一部分。
四、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提升必要性分析
大数据时代,新媒介由于自身的信息拥有量大、内容丰富,并且信息存储方便、使用便捷,给青少年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也在网络信息的接收、处理上存在着隐忧。
(一)均衡青少年新媒介使用
青少年通过网络等新媒介抒发情感结识朋友,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介。就目前来看,青少年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手机、电视、网络等声画并茂的传播媒介上,导致不能很好地均衡运用新媒介获取成长所需。自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经常沉迷于网络和电视等媒介营造出来的虚幻世界中,不愿走出来与现实社会有更多接触,将自身封闭于虚拟的新媒介世界中[5]。通过均衡青少年新媒介使用,培养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能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当今复杂的新媒介环境,加强青少年对新媒介的传播和操作过程的熟悉度,了解新媒介的存在赋予青少年正能量的一面,消除青少年对于新媒介信息传播的依赖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新媒介操作,在媒介海量信息中寻找有效的新媒介资源,徜徉在媒介知识的海洋里,提高青少年自主学习能力,在满足自身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同时,逐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全面培养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使他们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新媒介环境下辨别是非,无论是从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对捕捉有用、及时、有效信息的能力,还是从对青少年公民素养以及伦理道德等各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最佳实施策略。具备良好新媒介素养的青少年能够利用新媒介资源有效地获取、分析和评估信息,正确判断信息的价值,保证信息的质量,在成长过程中,科学利用信息,积极施加智慧引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媒介观。同时也能够以多种方式接触和选择信息资源,及时掌握新信息,创造自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自身的培育和成长。少年强则中国强,通过对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增强他们对于新媒介信息的认知和研判能力,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国家发展才更有希望。
(三)有利于提升青少年道德水平
新媒介环境的显著特点就是使用者与传媒之间的互动。使用者在新媒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改变新媒介环境,部分媒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全面严格地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这必然会导致一些低级的或有害的信息干扰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博取他们的点击率转换为媒介的商业价值来获取利益。青少年在媒介信息生产、传播的过程中,作为长期存在于新媒介环境中的活动个体,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提升自身新媒介素养来增强甄别媒介好坏的能力,在新媒介环境下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通过对青少年新媒介素养的提升,构建德育培养体系,广泛开展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规范青少年在网络等新媒介环境下自己的行为,在智能和个性发展中使自身不断强大,使青少年能够有效分析和利用新媒介传播平台,以较高的道德要求进入到新媒介环境中[6]。
五、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一)识变:重塑青少年新媒介理性认知
网络媒介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全面或片面、真实或虚假、有益或有害的海量信息都遍布在新媒介环境中,新媒介信息中传递的虚拟的或不切实际的内容也不断考验着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青少年作为网络信息时代媒介运用的主流,在面对媒介中鱼龙混杂信息时,往往会出现思维上的偏差与失误。通过提升青少年新媒介素养,增强他们面对媒介信息时的研判能力,和对新媒介信息的主动利用意识,从而帮助他们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媒介知识,摆脱媒介信息的影响,实现优化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青少年要主动增强自身媒体技术的应用意识和驾驭能力,通过媒介信息及时地掌握社会热点问题,使得思想动态与社会同频共振,及时解决自身困惑。网络时代在媒介所特有的功能下,使得一种信息舆论常常引发与之相关的一类舆论声音的持续发酵,青少年不能被舆论所诱导和支配,作出与社会道德相违背的错误判断,要有明辨是非的分析能力,在重塑中增加自信,注入正能量。
(二)应变:优化新媒介传播平台
新媒介所营造的信息空间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交锋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在媒介异化问题上出现的不端行为,信息传递失真或者是道德失范导致的现实问题,就迫切需要打造一个体系完善的作用于准确解决问题的媒介传播平台,从信息的多方位供给端中优化所需信息,使得互联网平台成为青少年纠错的利器。首先,要发挥好主流媒体担负的重要政治责任,让主流媒体成为服务青少年传播制高点的导向标。其次,加快媒体融合的建设步伐,从思想上引领青少年,使之产生质的飞跃。最后,青少年在校园接受学习和教育的时候,要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做好正面引导,进而培养青少年养成正确价值观,使青少年能够利用新媒介传播平台表达有思想、有态度、有价值的真实声音。
(三)求变:创新多渠道的新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媒介信息冲击,提升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不能急于求成,应寻求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在加强新媒介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探索出新媒介提升评价机制,为青少年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前提保障[7]。首先,党和政府层面,要做好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提升的顶层设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一定保障,同时政策上也应适当考虑倾斜。其次,社会层面上,要有针对性地营造出适合青少年学习和工作的新媒介环境,整合资源并制定评估标准,通过汇聚多方力量,促进青少年新媒介素养的整体提升。最后,就青少年个体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要加强自身新媒介素养培育,做到自觉回避有害的新媒介信息,依托新媒介平台,不断学习掌握获取有用新媒介信息的方法,为搜集学习资源节省时间,快速寻求最新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通过创新多渠道的新媒介素养提升路径,在相互合作中提升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
六、结论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对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提升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新媒介素养的提升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常态化的问题,需要在多方合力共同作用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正确培育运用信息手段参与网络舆论的素质和能力,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青少年新媒介素养是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必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