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营造视角下保定传统村落的发展研究

2021-01-14曹凯宇

山西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庄园山村民居

曹凯宇

(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保定传统村落正遭遇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而近年来开展的社区营造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因此,将社区营造相关理论应用于传统村落的发展与更新中,有利于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村落的性质与功能,探索传统村落的未来趋势。

1 社区营造视角下南腰山村的发展概况

南腰山村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清代特色的建筑,但在文化品牌形象的树立、自然资源与城镇空间的结合上仍显不足,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源,打造出具有南腰山村地区的特色形象。迄今为止南腰山村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村民处于被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认识不全面。而大多言及的“保护”侧重于对物质空间实体的保护而对保护主体“人”的保护及营造问题有所忽略,基础设施薄弱,未能满足当地居民对人际关系以及生活幸福的需求。

2 社区营造模式下南腰山村的发展

南腰山村是保定传统村落的缩影,不仅呈现了当下自身存在的问题,还体现了保定传统村落面临的共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人”“文”“地”“景”“产”五个方面切入,将社区营造的内容应用于南腰山村,提出传统村落的发展策略。

2.1 南腰山村发展策略——“人”的营造

1)技能培训体系。培训教育的目的是增加村民的信心,提升村民就业率和生产能力。村民农业产业升级与清代民俗文化产业化都需要专家指导和综合培训。受邀的专家主要负责现代农业技术和文化产业化的管理教育等[1]。某些传统文化技能的培训教育需要依靠该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主要的教育内容包括传统的剪纸,传统的舞蹈,传统的建筑工艺等。

2)提高村民社区参与积极性。村民参与村里公共事务获得的利益越多,村民的参与度就越高,因此应以村民的需求为着眼点,使他们可以直接从村落中受益。利益驱动主要包括改善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房屋的产权保障,促进经济利益的获取,并为一些村民增加再就业机会。

3)构建合理的参与机制。结合南腰山村的具体情况,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为基本结构的社区参与模式。社区的营造并不只是单方面的责任,政府与地方都需要对社区营造进行全力的投入,政府是实施管理和决策的核心,但政府应该只是“自上而下”实行有限的管理,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必须授权村民管理、监督,决策的权利。社区应“自下而上”发挥村民的主动性,主张由居民自发形成社团组织,在社区中寻找存在的问题,直接参与到社区建设过程中,参与社区营造的所有方面,包括发展决策,运营和利益分享,并提出建设意见。村落的凝聚力是“由内而外”巩固发展起来的,南腰山村中的村民属于弱势群体,无法迅速消除弱势的地位,因此非营利组织应“由外而内”来促进村落发展[2]。社会组织的活跃和专业团队的支持可以激发村民的热情,调配行业内丰富的资源,还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有效地指导了社区营造工作的开展[3]。

2.2 南腰山村发展策略——“文”的营造

1)地域文脉的重塑。重塑地域文脉有助于重建传统村落的当地环境,要依据不同的情况,挖掘特有元素,为村落创造有效的可利用资源,找出适合自身社区发展的道路,针对腰山王氏庄园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传统民俗特色,可通过发展和再利用来促进南腰山村的经济发展。规划在积极整理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提炼历史记忆符号用于南腰山村的保护和发展中,农业经营在南腰山村特色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手工艺,民间活动,礼仪节日等都可将其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化产业。

2)发展人文旅游。人文旅游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化的直接体现,也是延续南腰山村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发展人文旅游要在做好村落定位的同时将村落文化和旅游文化相融合,认真考虑政府制定的村落保护计划,将旅游业发展对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尤其在利益分配方面,必须合理地使用,这些资金的一部分可以用作后续旅游开发项目以及文物保护,另一部分资金可以按比例分配给参与者。

2.3 南腰山村发展策略——“地”的营造

1)传统民居的功能置换。将传统民居的功能置换为满足村民当前需求或有利于村落生产发展的场所尤为重要,既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也使传统民居的保护可以实现良性循环[4]。规划利用闲置沿街民房,适当发展特色餐饮、居住休闲等农家乐旅游服务。结合王氏庄园南园的保护利用,在文物保护部门批准同意后,利用南园内的现状闲置房屋,建设博物馆,集中展示南腰山地区乃至整个顺平地区的历史风貌、文化传承。利用现存破损建筑改建为一个图书馆或老年人活动室,不仅可以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还为假期期间返回村落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空间。

2)传统民居的参与式保护。在南腰山村传统民居的参与式保护中,应该给村民更多的选择和决定权,让村民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功能布局和修缮标准。可以通过模型展示,改造方案探讨等多种方式组织村民来讨论如何营造村落风貌,同时制定适用的政策和技术规范来引导村民自发修缮传统建筑。规划师和当地师傅在村民参与修缮传统民居的过程中提供技能指导,政府也必须承担保护传统民居的责任,增加对传统民居保护的资金投入,并给予村民适当的补贴或奖励。

2.4 南腰山村发展策略——“景”的营造

1)三类建筑的整治。无人居住的民居由村委会筹办集资拆除并重建房屋用于旅游发展,仍有住户的民居由政府补贴引导房屋整治。房屋整治的风格要符合南腰山村传统民居的要求,并且建筑材料和外墙尽可能接近一类建筑。采用青瓦,青砖砌筑,表面刷青砖色的涂料,补做花瓦女儿墙,尽量采用传统风格的地方样式,与庄园风格相协调。

2)交往空间的营造。良好的环境能促进村民之间的积极互动交流,村民的交往活动空间主要涉及半私密交往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半私密空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村民的自我意识,规划者建立一定的引导机制,村民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来整改自己的院子和院子周围的空间,自主打造适宜村民停留交流的环境。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营造主要包括活动室的建立,广场绿地的优化和健身娱乐器材的补充,最主要的是要唤醒村民对村落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5 南腰山村发展策略——“产”的营造

1)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在建设用地外围,依托现有农田,发展设施生态农业,打造踏青游玩、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利用周围腰子山、雾山,加强自然生态培育,发展山林风景观光,利用界河,加强河道治理和雨洪治理,发展水休闲娱乐区。加强旅游发展的区域协作,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实现优化整合,规划设计不同区域层面的旅游线路,以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规划村庄的游览路线为保阜路→王氏庄园→清代民俗文化展览→休闲采摘、农家生活体验→保阜路,区域联动旅游线路为南腰山村→台鱼花果采摘区→清峰山庄→天湖风景区;南腰山村→伊祁山→河口花果区→万青山→唐河漂流→杏塘沟;南腰山村→白云设施农业→仰韶文化遗址→蟠龙山庄。

2)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利用南腰山村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结合旅游业发展,建设农业生态采摘区。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业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结合“互联网+”和手机APP,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农庄,采取网络认领方式,推出私人定制模式,根据客户需要将地块进行划分,雇佣专业农民进行种植看护,农作物成熟后将绿色有机产品快递给客户,构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电商平台。

3)村庄产业布局规划。结合王氏庄园在村庄的位置和村庄用地布局,进行村庄产业布局规划。以王氏庄园南园、中园和北园为核心,在庄园保护范围内建设古典风格的绿地园林景观,形成庄园古建核心区,成为村庄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利用核心保护范围外的东西两侧的居住用地,设置仿古住宅区,在旅游淡季为当地居民的住宅,在旅游旺季可适当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等项目。在庄园路两侧布置部分商业,商业建筑为古建形式,形成仿古商业街区,庄园路东侧商业主要经营旅游产品、特色纪念品销售、餐饮、住宿等业态,庄园路西侧结合园林景观可设置茶馆、棋社等。规划在永盛街以北、庄园路以东区域布置文化设施用地,设置清代民俗文化展示区,重点展示反映清代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的民风民俗。在纬七街以北,核心保护范围的东南布置清代民俗文化体验区,该区域完全再现清代的生活场景,使游客充分参与其中。在庄园保护范围外侧,庄园路西侧,布置餐饮休闲区,包含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会议、培训等功能。同时餐饮休闲区与清代民俗文化体验区相结合,发展影视拍摄、书画写生等服务。

3 结语

通过剖析社区营造理论成效的原因,运用社区营造理论阐述了村落营造与发展的具体内容,充分挖掘了南腰山村的传统村落价值,真正做到在保护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实体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实现了活态保护。同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涉及村庄本身,还和公众息息相关。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成为社会所关注的内容,利用现代化的理念、科技来活化其内在价值,使其可持续的传承。

猜你喜欢

庄园山村民居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慢屋·青麦庄园
民居智库
山村日出
民居摄影
土豚庄园
山村之晨
山村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