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泽泻汤在眩晕症的体会

2021-01-13蒋义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泽泻白术处方

蒋义

【摘要】泽泻汤,本方又名“金匮泽泻汤”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苦冒眩,其中苦字,突出了患者莫能言状、持续而强烈的痛苦,为“冒眩”不适所苦。冒,为帽的古字,有戴、覆、盖、罩等意义,冒眩,即头晕目眩,如觉有帽在头,有重压感,沉重感,也有如物蒙罩,眼前发黑等。凡饮邪所至的头痛,头沉,耳鸣,呕吐等都可以用。

【关键词】痰饮;脾虚饮逆证;处方;泽泻;白术

【组成用法】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上二味药,水煮去渣,分二次温服)。

【方证】

1. 头晕目眩,泛恶作呕,如坐舟车之中,动则加重。

2. 小便不利而身重。

3. 舌体胖大,舌苔白而腻水滑,脉沉。

【现代应用】

1.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如梅尼埃综合症、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低血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2.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血管神经性头痛、急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经验参考】

“心下有支饮”是泽泻汤证病机所在,“其人苦冒眩”则是本方證的特征表现,多见于梅尼埃综合症、颈性眩晕病。对此,刘渡舟认为辨认泽泻汤证时应抓住两方面的症候:一先抓住支饮本身症候,二又应抓住泽泻汤的:“苦冒眩”的症候,然后才能确定用泽泻汤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因此泽泻汤证在临床上很少同时出现“渴逆倚息,气短不得卧”仅以“苦冒眩”证而用泽泻汤的治疗范围,会带来一些困难。

泽泻汤证的“苦冒眩”其头目冒眩之苦,有莫可言状之意。它不同于普通的头目眩晕症状,脉见沉弦,面现黧黑、或青黯、或黄晦暗。病如单纯水饮,面现黧黑而不兼它色,青为肝色,为支饮加肝气,黄晦为脾虚。

舌诊对泽泻汤证的临床诊断俱有重要意义,水饮病舌色必淡,因其寒也,苔多水滑,水湿合邪,苔则白腻厚,因此,舌脉可作为重要诊断依据。另外舌体特别肥大而异于寻常,常厚而宽,占满口腔。

为了理论结合实践,兹举泽泻汤证验三例,不揣肤浅,爰以临床所见,叙述如下,其中错误之处,敬请指教。

其一:吴某,男、50岁、因头目冒眩一年有余,西医诊断为“基底节多发性脑梗死”中西药治疗无效,整日头昏昏沉沉的,时有早起床晕重,上肢颤动不止、颇以为苦,切其脉弦而软,视其舌体肥大胖嫩,苔白滑略腻,面色黄晦,腹胀便稀日3-4次,口干,眠差,右视力减退2月,辩证:此证为泽泻汤的冒眩证。因心下有支饮,则心阳被遏,不能上煦于头,故见头冒目眩,正虚有饮,阳不充于筋脉,则上肢发颤,腹胀便稀,面色黄晦、饮兼脾虚,至于舌肥大脉弦,无非是支饮之象。方中仅两味药,盖泽泻气味甘寒,生于水中,得水阴之气,而能制水;一茎直上,能从下而上,同气相求,领水饮之气以下走,然犹恐水气下而复上,故用白术之甘温,崇土制水以堵之,患者服第一煎未任何反应,第二煎后微汗后头清目亮,冒眩减轻,续服三剂,待使饮去而阳气自达证缓,再以甘缓的苓桂术甘汤散后,巩固疗效。

其二:2020年曾治一张姓妇,56岁,西医诊断:梅尼埃综合症。患头晕兼发重,如同绳带裹勒与头上,伴见心悸,呕恶,其病6年,而治疗乏效,切其脉沉缓无力,舌体胖大异常,苔则白而且腻。辩证:水饮夹湿,上冒清窍,所谓“因与湿,首如裹”。

治法:渗利水湿,助脾化饮。

处方:泽泻45克,白术15克,茯苓60克。

照此方加减变化30余剂,数年顽疾,竞渐获愈。

其三:曾某某,男65岁,广安华蓥市人,患头目眩晕,病发时烦躁欲死,恶心,呕吐,伴见腰椎痛,腹胀,肢冷,病有数月,头部CT检查无异常,血脂检查偏高,脉弦紧,苔淡苔白。初见上证,忽忆《伤寒论》309条;“少阴之为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用此方2剂后无效,头目眩晕甚,仔细询问病人常有鼻噻,耳时有轰鸣音,舌体是胖大的,苔水滑伸舌欲滴。

辩证:心下有水饮,上泛清阳,其耳鸣、鼻噻、水阻清窍不利之所致。

处方:泽泻75克 白术30克 柴胡24克 黄芩9克 大枣30克。

此方服第一剂有效,续方7剂,头晕,目眩,耳鸣,鼻噻等症愈其大半,转方五苓散温阳行水而收全功。

【结语】泽泻汤是一张对“症”的方剂,而不是对“病”的方子。本方所治疗的病种也都是其他方剂的主治范围,因此,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把握方证的规定,判断是否具有支饮内停的指征是:眩晕、心悸、小便不利、苔滑等,才能准确选用此方。

猜你喜欢

泽泻白术处方
大剂量生白术合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泽泻降脂食疗两方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泽泻
白术治小儿磨牙
肥油泄千里 泽泻瘦腿 速成完美铅笔腿
白术小档案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