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转彩泥——周吉珍的特色班本课程

2021-01-13任美丽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彩泥美的游戏

任美丽

彩泥是常见的手工材料,不管是橡皮泥还是黏土,色彩鲜艳,柔韧性好,玩起来随性,都适合儿童的手小、力量弱、自由度高等特点。入职18年来,周吉珍老师带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和彩泥结下了不解之缘,执着地把彩泥游戏做到了极致,积累了豐富的教学实践,也探索出一套极具特色的班本课程。

一、缘起

读书期间,周老师就以美术特长得到老师的夸赞,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励。她的手工造型能力强,做什么像什么。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她就用“彩泥游戏”获得指导老师和园长的青睐,以至被实习园“预定”了就业。

幼师学习的课程都是一样的,有特长,职业才能有亮点。周老师偏爱彩泥,可能是因为她与生俱来的性格元素里隐含着对柔性物质的一种敏感,彩泥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闪光点。“能不能用自己的特长培养孩子们的认知兴趣,让自己的教育对象爱上彩泥?”这是周老师入职前就在心里一直嘀咕着的问题,也是她做幼儿教师最原始的动力。

第一个学期,在接受班主任工作时,她领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卫生工具等都和其他老师一样,她想要的东西没有发给她。她找园长说,“我需要加一箱彩泥”,园长欣然同意,特批给她了。周老师窃喜,没想到园长能够同意她这个新老师的分外奢求,“一定要把彩泥玩好”的信心,由此笃定。

二、课程意识的建立

有了材料,也就有了压力。彩泥作为学习材料,周老师有了多年的历练,但作为教学用的游戏材料,周老师心里还没底。她阅读了大量的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拜访本地高校的教授,征求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意见。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一个清晰的初步框架在她心里有了雏形。

(一)有兴趣才有学习快乐

给每一个孩子发一盒彩泥,不提任何要求,大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周老师就是想看看孩子们对彩泥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样的。她知道材料游戏要求越简单,孩子的创造力越容易涌现。观察中,周老师发现孩子们对彩泥的兴趣太高了,她都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情绪会如此高涨,全班所有的孩子都是手舞足蹈,聚精会神地“研究”着自己手里的彩泥。揉、搓、捏、粘,搭配颜色,互相交流,每个孩子都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玩得不亦乐乎,从表情上就能发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尽管孩子们做出来的“成品”形状各异、千奇百怪,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探索、创造、体验和认知。

游戏快乐来自学习兴趣。低结构材料在造型及操作功能上不可固定,固定了也就限制了兴趣。彩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幼儿在“游戏”时可以千变万化,因此也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兴趣与能力,让孩子在多样化的选择和尝试中“对过程更感兴趣,而不是对结果感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自我效能感和游戏的探索体验。

(二)有挑战才有成功

彩泥是手工造型材料,没有作品也就没有成功感。在保持兴趣旺盛的前提下,如果让孩子们模仿着实物捏出一些作品来,增加孩子们的获得感,兴趣可能还会提升。周老师精心选择了生活中孩子们最熟悉的苹果、香蕉、橘子、番茄、辣椒、黄瓜等,把这些实物带到教室,让孩子们围着看,拿着玩,甚至可以分着吃,品尝味道,引导孩子们对水果、蔬菜实物产生兴趣。

第一次模仿课,周老师带来了足够每人一个的水果、蔬菜。孩子们随便挑,自由选择,然后按照自选的水果或蔬菜,模仿着捏做。用彩泥仿造实物,差别还是挺大的,但孩子们的兴趣依然浓厚。第一次各自单独试做,不计造型品质,成功率是100%。捏苹果的不会捏成香蕉,捏番茄的不会捏成辣椒,形状和颜色没有错误。材料投放的目的是给出色彩和形状,但没有限制色彩和形状,红苹果也可以是绿苹果,红番茄也可以是绿番茄,留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这是投放材料前必须考虑的。

彩泥游戏最好不要附加外在目的,否则就丧失了游戏者的自由意志,游戏也就不是“游戏”了。干预最少的游戏才是真正的游戏。周老师在充分理解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发展信息上做了足够的理性探究。

过程比结果重要,玩的过程快乐了,孩子也就愿意挑战了。他们互相比较谁做得更好看,形状的大小,色彩的搭配,都是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自己不断做了纠正。几次活动下来,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得很像样了,周老师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集中起来,写上名字,摆在教室门口的廊道里,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成功感十足,又是一场兴奋。接送孩子的家长看了,也是激动不已,啧啧称赞。

(三)彩泥游戏必须有适合幼儿的课程序列

孩子们对彩泥游戏的兴趣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周老师的压力反而大了。小中大三个阶段,按什么标准建立课程序列,周老师陷入了艰难的思考。她曾多次返回母校求助老师,探寻彩泥游戏的课程序列。

小班重在感知。让幼儿用手感知彩泥,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兴趣,引导孩子们发现美、体验美,形成专注力,从而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彩泥塑形的特点就在于多元化,这也是低结构材料的突出优势。在把握“度”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获得揉、搓、捏、粘等技术动作,手部小关节也得到较好的发挥和锻炼。

中班重在提升技巧、锻炼能力。塑形和辨色,既需要技巧更需要能力。在兴趣不断上升的探索中,幼儿不会停止,不会满足,他们总是想挑战自己,达到新的高度,获得更大的快乐。技巧和能力是保证他们提升高度的两个重要支撑点,老师适当的介入“教学游戏”,有目的地引导一下也是可以的。前提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中班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图形造型,应该作为彩泥游戏的教学目标。

大班重在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随着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幼儿通过塑形表现情感的倾向不断增加,孩子有时候可能是想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或平衡。用超轻黏土,借助辅助工具塑造物体或人物的细节特征,掌握梭形、梨形、花生形、组合形等较为复杂的形状结构,为作品创设简单的背景等。大班的孩子,要有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也是彩泥游戏的教学目标。

三、艺术美来自生活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的一种方式。彩泥这种低结构材料,就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最好的一种选择。

带着孩子们深入生活和自然,仔细观察各种水果、蔬菜、动植物、人物等,去探寻发现生活美、自然美、人物美,再把孩子熟悉的实物带入课堂,用彩泥塑形去表现美、创造美、获得美,让孩子内心深处那颗美的种子发芽、生长、盛开,这是幼儿教育的使命,也是幼儿教师的本分。尽管材料或方式不同,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周老师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大胆建立起自己的特色班本课程,积累了上万件彩泥作品,学校特为她设立了“陈列室”,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巨制,看了有点叹为观止。她在平时工作中,手里时刻不离五颜六色的彩泥,变戏法似的瞬间就能捏出一个物件来。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有孩子找她,她都会随手递上一个可爱的彩泥玩具。孩子们喜欢她,家长们崇拜她,同事们羡慕她,闪光点就是她那双手。

彩泥游戏无限的自由性,助力幼儿创造力的无限发挥,周老师的教育探索也将是无限的。

猜你喜欢

彩泥美的游戏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捏彩泥
创意彩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彩泥天下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