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幼儿德育教育
2021-01-13屈培培
屈培培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其思想理念、价值观、道德观都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对于幼儿来说更为重要。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对幼儿的言行、性情、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陶冶幼儿道德情操,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传统文化环境,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美德。因此,德育教育应把握好环境这一重要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环境,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美德浸透在环境中,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为幼儿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我在班级走廊中设计悬挂了《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内容。每次晨间散步或者离园时,我会带领幼儿边走边读,边走边认,给他们一一讲解图片中的故事。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很多古人优良的美德。他们知道平日里要学会谦让,互相帮助;要学会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的孩子。在教室我通过布置主题墙,悬挂吊饰等方式,将尊老爱幼、有礼貌、守纪律等内容渗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幼儿也通过自己制作传统美工作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加强,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田受到了滋润,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慢慢地,班级里孩子打闹告状的情况少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开始形成。
二、读传统经典故事,奠定德育教育基础
传统经典故事能够对幼儿的言行、性情、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在图书区中放置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故事书,大班幼儿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幼儿在启蒙阶段就打下良好的品德修养基础,这是传统文化参与幼儿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在日常教育中最容易实践的方式。
在一次的区角阅读中,孙自弘小朋友突然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奶奶要磨这根铁杵?她真的能够磨成针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我看着他们好奇的眼神,鼓励他们慢慢阅读下去,“老奶奶真的把铁杵磨成针了。”孩子们惊喜地说着。“是因为做事有耐心,不怕困难,学会坚持,所以什么事情都能做好。正因为这样,李白刻苦读书,也成了一位大诗人。”听着小朋友们的讨论,我感到非常欣慰。于是,我又将活动延伸到家中,鼓励孩子们每晚阅读一篇传统经典故事,每周学说一篇故事。定期举行班级说传统故事比赛。这些简短而寓意深刻的故事不断吸引着孩子们,也让孩子们学会了谦让、勤奋等优良品德。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他们变得更加有礼貌,愿意主动学习,不怕困难,合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通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夯实德育教育
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生活性的特点。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内容更能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班级在开展“孝敬父母”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时,我首先让幼儿了解父母平时的工作并能够向同学们介绍,记录并分享在家的时候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由于我班部分幼儿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于是我通过私下和家长沟通的方式请他们将在外工作中的状态用视频的方式发给了我。“我的爸爸是医生,他经常需要上夜班,晚上回来还要照顾我和弟弟,很是辛苦。”“我的妈妈是老师,她要给哥哥姐姐们上课,很晚才回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时我把郭子睿爸爸发给我的视频放在了一体机上,他突然兴奋地站起身来:“那是我爸爸,我爸爸是开大货车的,他在上海,他很少回来。”说到这里,我看到他的脸上有一丝的失落。我问他:“那你想爸爸吗?”孩子点了点头。我随即让幼儿展开讨论:“了解到父母工作的辛苦之后,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做呢?孝的行为包括哪些?”从而激发孩子更加爱父母的情感。
在“孝敬父母”主题活动下,孩子们又通过学习故事《男孩与苹果树》,朗诵诗歌《家》,观看微视频《母子》,画《我眼中的爸爸妈妈》等系列活动,感受“孝”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孩子们养成了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孝”这一传统美德更好的发扬下去。
四、利用传统节日活动深化德育教育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传统节日因其深远的文化内涵而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中历久弥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深化幼儿德育教育,通过参加传统节日活动提高幼儿综合能力,能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思想道德水平。
月圆人团圆,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让孩子们聆听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学唱《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节》等经典儿歌。让他们自己尝试动手制作月饼。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到家庭团圆、民族兴旺、幸福美好生活的快乐。引导他们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在九九重阳节时,孩子们通过制作重阳节贺卡,回家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洗洗脚,给他们唱歌表演節目等方式和爷爷奶奶度过这一传统节日。孩子们更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关心、照顾老人,懂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爸爸妈妈们则将这一珍贵的时刻记录下来发到班级群中和大家一起分享。长此以往,孩子们品德行为的改变将不再困难。
传统节日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了幼儿的道德情感,更提升了幼儿的道德行为。孩子们在幼儿园接收到的德育教育又通过各种形式延伸到家庭中去,不仅增强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使得德育教育的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延伸。通过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活动形式多样,而且幼儿更易于接受。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我和家长们都感受到这种德育教育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德育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在传统视角下的德育教育,教师自身更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需要更加重视师生交往关系的构建,用平等、自由、关心、鼓励、协作的方式,实施幼儿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良性发展。
五、家园互通,延伸德育教育渠道
以多种方式建立与幼儿家长的密切联系,把需要进行的教育计划、活动方式、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将所进行的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去。取得家长的认同、配合,请家长共同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同时促进老师、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共同体会、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进行的德育教育,践行“小手拉大手,德育齐步走”。
作为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多渠道调动各种家长资源优势。所以在平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将德育内容及时通过微信的方式分享在家长微信群中,家长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也能在家中继续延伸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例如:“爸爸妈妈辛苦了”“我是大哥哥大姐姐”等。经过一段时间教师和家长都能欣喜地看见孩子们的进步。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德育教育,传统文化之花开遍了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每个角落,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真正地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结语:教师通过探索各种方法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高效运用,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传统文化,同时家园共育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德育活动过程中去。通过传统文化的熏染,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道德修养,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感,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