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巴黎封城之后……
2021-01-131天1本书
1天1本书
二〇二〇年的春天,新冠病毒席卷法国,巴黎封城,全民禁足。
因工作被困巴黎的中国作家申赋渔,本能地开始记录在封城期间耳闻目睹的点点滴滴。而他之前花五年时间采访收集的许多平凡小人物的素材,也在此时清晰地串联了起来。他突然知道该怎样来书写这些人的故事,于是有了这本《寂静的巴黎》。
巨大的寂靜中,每个人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寂静的巴黎》记录了巴黎封城期间三十多个普通人真实的生命故事。他们是作者的邻居、门房、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他们是餐馆经营者、卖花人、流浪汉、医生、工程师、农场主、艺术家……遭逢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人丢了生活,有人找回了生活,也有人觉得生活没什么两样。
老马只身来到法国打工,好不容易才把妻子女儿接来团聚,刚买下一家小店的经营权,谁料就遇上疫情。“房租太贵了,不敢停业,做一天是一天。”
他想回国,可离开太久,早已无家可归。“我想要一个院子,几亩地。老了,有个自己的地方,挖个塘养养鱼,种种菜……人就是好玩,兜了一个圈子,到临了,还是想过从前那种日子,养鸡种地,安安宁宁的。”
老王二十多年前原是来巴黎学画的,画家梦破灭后,干过装修,运过货物,最后成为中餐馆的老板。餐馆还是亲朋好友凑钱开的,可当他终于还清债务,生意遭到疫情重创。
“我自从开这个店,到现在十五年,每天就像驴拉磨,不停地拉。除了去菜场,我都没看到巴黎是什么样。这些天关在家里,什么也不做,我就想,我这样活着到底为什么?等疫情过去,我就把餐馆卖掉。我买一辆房车,一直开,一直开。我反正没有家,也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我就一直开。我希望遇到好的……遇到了我就停下来画。”
一个个人物故事,记录了封城之下各种人的生存状况,也从不同层面展现出人类命运的缩影。
危机如一面明镜,照见当下,也映衬每个人波澜而丰富的人生。仿佛按下了一个无声键,在疫情所带来的巨大寂静中,每个人都重新听见自己的心跳。未来该怎样打算,去向何处?抉择的机会摆在面前。
在风暴之中,张望未来
巴黎封城期间,只有五种情况可以外出,外出范围离家不可超过一公里,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这样的规定,让人不禁开始将关注力在“有限的附近”极尽可能地扩张。哪怕以一公里为半径,在巴黎这种布局紧凑的城市里,总还有很多地方可去。
申赋渔住在伯尔尼街,散步一公里就能遍访雨果、左拉、普鲁斯特等名人故居,还有巴黎歌剧院、红磨坊、圣拉扎尔火车站这样的名迹。有时他会在圣拉扎尔火车站的广场遇到几个卖花青年,思考着他们“不能卖花了,生活还要继续,怎么继续呢”?
晚上八点,原本最是热闹喧嚣的时候,宽阔的大街上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辆车。所有的店铺全都关门闭户。蜷缩街角的流浪汉,此时便格外突兀。
一个流浪汉邻居,住在申赋渔家巷口邮局的屋檐下,两年来他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彼此偶尔会点头致意。之前邮局因为大规模整修,流浪汉居住的台阶被围挡裹了起来,仅剩一小块坐着的空间,疫情期间邮局停工,流浪汉连歇脚的地方都没了。
在邮局对面一幢房子的二楼,就是印象派大师马奈的工作室。
长年身处快节奏城市生活的我们,对“附近”的世界最容易熟视无睹。在《寂静的巴黎》中,作者除了关照特殊背景下一个个普通鲜活的生命,勾画时代的一页,还着眼于雨果、夏多布里昂、梵高、比才等文学家、艺术家的往事,向历史更深处漫溯。
相较于遥远未知的未来,已知的历史也是一种“附近”。历史与细微现实的相互映照,唤醒的是关注日常、关心身边人与事的能力。这种内心的感知力,也可以作用于外在的世界。
一个城市的历史就如同一个人的童年,蕴藏着所有问题的根源。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我们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与磨难,不只是偶然。带着观察与思考回溯过往,我们便更知道如何应对眼前的问题和危机。
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
新冠疫情、封城,人类从未想过自身会以这种方式被长久的孤独、恐惧、悲伤和疯狂所裹挟。
但困境中总有微光闪烁,一些美好的感触给人宽慰与前行的力量:
分别四十载的暮年情侣决定结婚,不求形式,只为在死前与永恒的爱情立下誓言。
十多年来渐渐相互厌倦、相互牵扯的夫妻,在封城的日子又重新找回了往日的浓情蜜意。
禁足在家的高管在阳台上给鸟儿建了一个食堂,“每天都有不同的鸟儿来吃,我的生意很兴隆”。
每晚八点,大家开窗鼓掌,向医护人致敬——“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鼓掌,一边驱除恐惧,一边寻找希望”。
小人物的浮沉命运,鲜活而生动的日常片段,人格的多元与复杂,无数细节在《寂静的巴黎》中涌动,流露出敏锐与温度、关怀与悲悯。它所传达的并非沉重的痛苦,而是映照出情绪与真相,引导我们将视线放在反思与应对之上。作家徐则臣在读过此书后,说道:
“这是一本兼具纪实性与文学性的佳作。文字敏锐而有温度,记录了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一个个普通人流露出来的真实情绪,他们会很认真地去想人生该怎么办。面对灾难,人类真正的恐惧和信念都来自同类。而在这本书里,这些一点儿也不平庸的平凡人对生活的信念和选择,才是极具力量和真正的宽慰所在。”
病毒像鸽子一样来了,让灾难性时刻栖息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巨大的裂缝之外,仍有细微的温暖与感动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坚信,这世界依然值得我们努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