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理论探讨

2021-01-13郑阳恒

科教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

郑阳恒

摘要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没有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整体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新形势下,提升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任务紧迫。文章从科学教育發展观出发,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将我国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将其质量提升的维度归纳为短期五个方面和长期的一个方面,为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多民族地区 教育质量 内涵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55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Areas

ZHENG Yang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Education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is highly valued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s a multi-ethnic country, withou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areas, there will be no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areas. Starting from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quality in multi-ethnic areas in China into five aspects, and summarizes the dimensions ofits qualityimprovementintofiveshort-termaspectsandonelong-termaspect,whichprovides atheoreticalbasisfor the research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quality in multi-ethnic areas.

Keywordsmulti ethnic areas; quality of education; intension; dimension

按照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一般标准来看,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还存在着:学生学业水平整体偏低、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身心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等突出问题,与内地先进省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提高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质量提升的维度是什么?目前还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只有成功厘清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找到对路的措施和办法,促进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1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不同,会导致质量的内涵也产生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提出适应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适应了我国人民群众期望享受更好、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更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总要求,其核心就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把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作为衡量的根本标准。作为教学成果的质量,学生的组成部分、素质特点、发展阶段和教育需求不同也会影响到教育实施最终的成效。因而,在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与民族成分单一为汉族聚居区的普通中小学(以下简称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理应表现出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1面向各民族的全体学生

1.2面向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历来被当成我国教育质量的目标,近年来,在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其内涵被国内教育界不断强化,并且在政府的决策中被进一步明确化,并从评估、评价的角度进行推进和引导。从多民族地区来说,面临着同样的命题。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现象在多民族地区中小学仍然存在。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简单地以教学成绩的高低来代替,而其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学生学习评价中,以对知识驾驭水准的考查为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等,很少涉及。在课程的开设上,受师资不足等条件的限制,重视中考、高考有关的课程,其他科目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而对于学生一生有益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则经常被挤占课时或不予开设课程。这一切,使学生不可能在中小学阶段得到和谐发展。即使将来考上大学,知识结构上也存在明显缺陷,甚至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

1.3面向各民族学生的不同特点

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教育基础不同是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山区、农牧区,养成了粗犷、乐观的性格,多以身体素质好、文艺特长突出见长,而汉族学生多生活在城区,家庭文化熏陶较好,表现为喜欢读书,学业成绩普遍比少数民族学生好。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间的这种不同特点,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的命题。在现实中,一些多民族地区虽能认识到上述问题的存在,而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方面则明显不足,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往往是强调了学业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其特长的培养和锻炼,使其有特长而不突出,重学业而成绩低下。对汉族学生来说,则因为对应试教育重视有余,音乐、美术等艺术特长的培养则显不足,表现在学校组织的兴趣社团参与率有限,是为应付检查而开设的,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1.4面向各民族学生的学习效益

目前,多民族地区城市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农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轻,这种现象并存。在城市,学校为了提高成绩,周末、节假日补课成为普遍现象,这种靠牺牲师生休息时间,耗时间、耗体力,增加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做法,实际上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在农牧区,在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学校对教育教学管理抓得不紧,教师囿于现状动力不足,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农牧区教育质量走低的情况,这种教育质量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学业水平上,这实际上也是教育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一种表现。针对多民族地区中小学城乡间、民族间教学和管理的不同特点,有针对地采取措施,进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观念的改革,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提高办学的效益,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成为多民族地区教育质量重要内涵。

1.5面向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

多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教育基础相对落后,同时,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存在差异,在教育质量的阶段上,应该有近期与长期目标区分,并努力做到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提升的统一。针对多民族地区的现阶段最突出、最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制定近期质量提升的目标,在教育质量内涵侧重上也可以与普通中小学有所不同,但在远期目标上,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与这个目标对接。短期质量所要解决的是现阶段问题,而长期质量所要解决的是与发达地区看齐、与国际看齐,培养各民族高水平人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评价近期质量的过程中,同时重视长期质量。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对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一方面看到它的当前效益,另一方面,挖掘它的育人价值,实现近期和远期质量目标的统一。

总之,与普通中小学相比,多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在民汉学生的特点、学习效益、教育发展阶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部门需要正视多民族地区教育面对的实际情况,准确理解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涵与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内涵的差异,正确认识和把握多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实际发展阶段。

2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维度

第一,促进各民族学生政治质量的提升。多民族地区由于民族成份众多,各民族的习俗及教育发展基础不一样,各民族的人才在培养中面临许多复杂、棘手的问题,要培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合格的、爱国的、政治可靠的各民族优秀人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德育教育的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对德育工作的一项任务。目前,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趋势更加明显,纷争不断,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政治质量结果不容乐观,特别是多民族地区多为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闭塞的地区,各民族的习俗观念比较强,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落后,影响着多民族地区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如何针对多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升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目标。

第二,促进各民族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是反映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近年来公布的各省(区、市)高考分数线,以及各省(区、市)中小学学业考试成绩来看,多民族地区学生学业质量差异十分明显,总体上来讲,民汉学生的学业成绩均衡低于教育发达地区,从内部来看,多民族地区汉族学生学业成绩好于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质量低下的问题突出。从中折射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薄弱的现状。如何提高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既是当前多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的难点,也是当前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

第三,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文体特长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体育特长的养成是体育教育综合质量的完美体现。在传统体育上有蒙古族的摔跤、赛马,锡伯族的射箭,傣族的跳高等等,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大都身体素质良好,特长突出。近年来我们看到在一些国内、国外的中小学生体育比赛中,惊喜地发现一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育竞技成绩十分突出。例如,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足球队、喀什市十一中儿子娃娃足球队,其成员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在国际、国内的校园足球比赛中,取得非凡的成绩。这反映了民族学生在体育上的天赋和特长,因为有好的平台,他们的特长得以凸显出来,形成影响和带队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这只是好的一面,更多的是平庸的现状,如何将各民族学生这种体育上的优势激发出来,形成辐射全地區、全国的优势,在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近阶段提高多民族地区体育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四,促进各区域文化之间的交融,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绚丽多姿,中小学校作为教育阵地,承担者向学生灌输国家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继承、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重任。在传统文化中,既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继承和发展区域乡土文化。特别是在当前乡土文化不断演变和流失的情况下,更应重视起来。各少数民族中小学校都要担当起传承和发展区域乡土文化的责任。如何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中小学校传承下来,形成多民族地区独具魅力的文化氛围,提高多民族地区各族学生文化素质,这理应成为近阶段提高多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培养各族学生的中华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的效果如何,应该作为近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维度。

随着多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质量建设成为核心的时代主题。面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转型正在悄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新时期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内涵和维度,对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引导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建设方向、推动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测度评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军红,周志刚.教育质量的内涵及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2012(5).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Z]. 2010-05-05.

[3]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z]. 2015-4-15.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Z].2015-8-11.

[5]段志坚.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5.

[6]马晓龙.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剑南文学,2012(4).

[7]温欣.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政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3-3-1.

[8]刘霞,戴双翔.课程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着力点[J].当代教育科学,2011(22):20-22.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
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探索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MBA教育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体系研究
战略管理视角下中医药高校教育质量分析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执业药师队伍建设研究
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