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新“势”驱动银行卡产业服务之“实”

2021-01-13钟立群

金卡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银联银行卡数字化

钟立群

芳林新叶催陈叶,雏凤清于老凤声。新与旧的交替在时间的恒流中从不落幕,就像黄浦江两岸,一边是风格迥异、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万国建筑,有着历史的痕迹;另一边则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间的现代建筑,讲述着新的故事。历史与现实从不突兀,却总是相映成辉。

银行卡产业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的数字化浪潮之下,就像新叶之于陈叶,历史之于未来,“新”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趋势无法绕过的关键字,“旧”让我们享受着银行卡传统产品和服务留存给消费者的底蕴。

一边是银行卡产业作为服务国计民生的前沿产业,不仅需要在“新常态”下构筑开放融合的生态体系,也要在“新经济”市场主体中开发创新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更要紧紧跟随着新基建的方向,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的浪潮中完成银行卡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边是在新形势下稳步前行的银行卡传统业务产品在产业中继续立足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保护消费者权益、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担当从未卸任。

新政策之“势”

推进银行卡产业服务“实”体经济

因“新势”而变革。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80年代,各银行以省、区、市分行为单位,自建行内系统、自行发卡并各自发展受理商户,银行卡产业处于封闭、分散的状态。因为各行卡片和受理终端标准不统一,本行卡产品无法在他行机具上使用,同一银行的卡产品也无法实现跨地区使用,银行卡交易成功率、差错处理和业务创新能力等都受到制约。为了顺应银行卡产业联网通用的发展趋势,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创立并推广统一的人民币银行卡标准,自主建成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截至发稿,银联受理网络已延伸至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银联卡累计发卡量超过90亿张,“云闪付”App注册用户数超过3.3亿。在“一带一路”沿线,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银联卡服务。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1.44亿张银联卡。可以说这是银行卡产业顺势而为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一弹”。

支付创新服务民生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动力的“第二弹”。银行卡的普及应用从突破POS终端受理和银行ATM自动柜员机的传统领域,到智能终端支付和互联网支付等一系列新型支付手段应运而生,再到无卡产品的场景应用,都是践行“支付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银联与商业银行等银行卡产业的相关各方,不断推动各类激励银行卡的创新支付业务,为广大持卡人提供日益增多的支付便利,促进了银行卡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尝新举措。

由此,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部署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全国推行并下沉县域,中国银联与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秉持“支付为民”的理念深入贯彻新发展格局,创新支付工具及方式顺应金融科技发展新形势,深化供给侧改革,从而提升以平台型生态体系为基础升级开放合作的能力、以金融科技应用为抓手升级科技创新的能力、以“支付为民”为理念升级普惠便民的能力、以智能风控为核心升级风险防控的能力、以打造国际品牌为目标升级全球服务的能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升级公司治理的能力等六大新能力,从而达到银行卡产业支持合作伙伴的业务更好地发展,为市场创造更高的价值,坚定履行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三弹”目标。

循“旧例”促发展。新旧更替时所带来的震动和感受通常都是双向的。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行卡产业在科技推动的新形势,成为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有机融合,但这并不影响它遵循服务于国计民生的传统宗旨。

一是银行卡产品诞生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引导和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过去20年里,在美国,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工具的广泛使用,居民的消费支出额外增长了6.5萬亿美元,相当于GDP每年增长0.5%,也相当于为社会提供了130万个就业机会。对全球50个银行卡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研究表明,电子支付工具在消费支付中的比重每增加10%,就能给国民经济带来0.5%的增长。因此,传统银行卡产业也将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二是银行卡产品在“旧”言“新”,在产品端发力大幅提高支付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云闪付”平台的出现、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的面世无一不是在“旧产品”上做“新升级”,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三是银行卡产品的普及能显著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对完善税收体系、增加财政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卡产品及业务的推进与发展,是大数据时代最为合规安全的伙伴之一。一方面为个人征信留下有迹可循的门窗,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安全指数。2020年11月,中国银联召开“2020年互联网金融支付产业安全联盟大会”,会上发布的《数字支付时代安全白皮书》和《支付风险智能风控应用与评估指引》,不仅担起金融风控的第一道安全屏障的责任,而且还不断提升智能风控能力水平、推动产业风控实现“合作、创新、共赢”,服务构建银行卡产业新发展格局的必备条件。

四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银行卡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将直接促进与银行卡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生产及销售,促进通信、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电子技术等相关信息产业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助力新基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五是促进传统商业模式的改变和产业结构升级。银行卡产品的不断普及,特别是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中国银联与商业银行联合推出的小微企业卡、乡村振兴卡、长三角主题卡等细分产品,在催生了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引导着“旧”商业模式向“新”方向变革,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及领域的升级。

新市场之“势”

深化银行卡业务有的放矢

顺应市场实势。从卡基支付向数字支付跃迁,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必将深刻改变全球支付市场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在新基建战略推动下,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数字支付的态势在金融科技的加载下更加凸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20年三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649.77亿笔,金额696.44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242.44 亿笔,金额551.6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1.29%; 移动支付业务344.95亿笔,金额116.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8%和35.57%。

从数据可以看到,不仅银行账户数量增速回升,个人银行账户数量持续增长,电子支付方面的移动支付业务量笔数增幅也达到26.48%。可以说银行卡业务的不降反升,正是中国银联及商业银行顺应卡基向账基转变的趋势下,银行卡业务在四个方面着力创新,有的放矢后得到的市场反馈。

一是银行卡产品模式更多样化。从传统的磁条卡到IC卡再到数字卡,基础变革极大地突破传统的银行卡形态。银行卡不再基于一种介质,发卡模式更加多样化,在支付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便利性。

二是用卡模式广泛。互联网技术丰富了线上支付模式,促进了线上支付爆发式增长。商业银行在线下发展的基础之上,着力打造线上平台,为银行卡构建新生态圈。以“金融+场景+科技”的发展模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模式,能够更好地抢占无卡支付的“制高点”,进而为生态圈的生成,创设良好的内外条件。

三是服务模式的丰富与升级。新冠肺炎疫情促成了金融服务“非接触”模式的试水与应用,是对银行数字化能力的考验,也为银行转型创造了机遇。传统银行卡业务依赖于线下网点,服务频次较低,积累的客户数据有限,交互强度不高,对存量客户无法深耕。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等与客户的交互界面逐渐出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触达面,为银行积累客户数据、分析客户行为提供更多途径。

四是管理模式融合开放,由于发卡模式丰富, 用卡模式扩展,市场参与主体也随之增多,因此跨行业合作是未来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继续发挥自己的网络基础服务优势,开放管理模式,联合产业各方,通过建设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出满足客户更加多元化需求的支付产品。

融合业务实景。银行卡产品是银行的基础性产品,承载着银行账户,基于银行账户可以提供支付转载、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服务。只有银行卡产品向数字化升级,各项金融服务才能有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的银行卡产品,是金融机构迈入数字化征程的关键基础设施。

数字化时代,政府也明确表达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持国家发展大战略,中国银联责无旁贷。在经济内循环格局形成过程中,数字化金融服务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覆盖各种场景的便捷支付、卡权益与增值服务的触达、消费金融产品的助力等,这些努力都将加速经济的内循环,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随着移动支付进入成熟期,银行卡产业不仅要顺应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还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合银行卡实体产品和线下场景并行。2020年8月,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正式发布,截至2020年11月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8家银行已在全国累计发行“银联无界卡”近70万张,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9家银行也将发行多款“银联无界卡”产品。

“银联无界卡”创新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申卡、快速领卡,打通线上、线下的电商、公交、手机钱包等多元化支付场景,为持卡人提供商超数字礼券、还款充值立减、互联网动态会员等丰富的专属卡权益。同时,“银联无界卡”支持手机一键调取“卡码合一”界面,方便持卡人任选手机闪付或二维码完成支付,始于“卡”又脱胎于“卡”,为持卡人打造用卡线上化的新支付体验。

“银联无界卡”产品本身不再单纯是一款普通的银行卡,更是推动银行卡产业与创新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数字银行卡产品为金融数字化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也将为银行卡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下银行卡产业正在全面推进开放战略,中国银联更是通过“云闪付”App的生态平台,把转账、支付、借贷等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嵌入具体的场景中,通过“银联无界卡”等创新产品更好地将服务向线上场景迁移,从而扩大银行卡业务的覆盖面,使银行卡业务与互联网场景生态可以更深度地融合,达到银行卡产品在新发展格局中有的放矢。

新消费之“势”

紧抓银行卡服务普惠“实”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促进新型消费蓬勃发展。2020年前三季度,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新型消费也正成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银行卡产业中的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都在发卡侧适应新消费市场的要求,突出银行卡服务新的特性,提升服务消费者的综合性和系统安全性,保证银行卡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升级风险防控能力,做“实”普惠课前功课。金融科技加载下产业高速增长,银行卡服务的应用层面更加多元,市场参与方由于互联网元素的加入更加复杂,银行卡服务作为普惠金融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满足消费市场多元需求的关键所在,因此银行卡服务需要跑在普惠金融前面。一方面,产业可以利用银联智能化网络风险服务,升级银行卡服务在移动互联新业态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另一方面,在提升智能反欺诈、智能身份认证、用户安全赋能、风险价值挖掘能力上下足功夫,优化信用风险防控、移动设备指纹等风险产品与服务,强化对银行卡产业各方的风险服务与增值赋能。

拓宽普惠金融路径,夯实“支付为民”理念。在以新基建为导向的创新科技时代,唯有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升级的加持,才能拓宽普惠金融的前路。在此过程中,中国银联与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将强大的科技实力转化金融科技成果落地,惠及民生的愿景。

2020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持续深耕产品功能与场景建设,银行卡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发稿,“云闪付”App用戶数突破3.3亿,移动便民支付服务全方位覆盖百姓生活。不仅在全国启动“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计划,惠及全国小微企业和消费者;还进一步完善银行卡产品体系,通过小微企业卡、乡村振兴卡、长三角主题卡等产品服务小微、农村、长三角客群;中国银联与合作伙伴们一同夯实银行卡服务民生的丰富场景,使“安全、便捷、高效”的银行卡服务践行“支付为民”理念。

紧抓合规可持续,护实消费权益。消费行为中的权益保护和正确的金融产品安全观是目前丰富的金融产品市场中最值得重视的两点。

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安全性满足客户放心用卡的需求。商业银行在推动银行卡支付业务创新的同时,将安全性作为基础,从银行卡产品来看,商业银行以安全芯片为载体,充分发挥芯片卡的安全性,同时基于安全芯片的交易和认证机制,构建起整个银行卡产品的安全体系。

银行卡服务本身要从客户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方面减少制度盲区,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产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建立市场机构、行业自律,监管层则从政府监管、法律仲裁等维度层层递进,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相对于市场上种类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卡产品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在产品源头就可以杜绝模糊概念、服务协议不规范、霸王条款等问题,树立共同维护银行卡产业形象的自觉理念,建立健全客户权益保障机制、纠纷与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客户损失赔付服务。

另一方面,对于金融产品的安全认识不仅包括对产品本身的了解,还包括消费者本人对信息安全保护的认知。虽然便捷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首要条件,但作为银行卡产业的参与方,在推行产品的同时,通过线下营销和平台阵地培养理性、成熟的消费者,加强信用约束,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产生。

从消费者本身的权益安全上升到维护国家安全与金融稳定、促进消费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高度,就不得不说对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保护,中国银联不仅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联合产业各方完善采集、处理和提供银行卡信息等环节监管机制,更是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法律条文强调市场机构收集银行卡信息的“最小化”原则,防范信息泄露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新畅想之“势”

构筑银行卡产品务“实”生态

在消费潜力、科技动力、产业合力仍旧是推动银行卡产业和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的同时,推动国家经济产业和金融服务体系科技化、数字化、现代化转型责任重大,银行卡产业需要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务“实”,构筑服务产业、市场和消费者的生态。

构建错层互补的银行卡产品生态体系。一是要积极把握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契机,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涵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并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统一的安全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二是立足大数据战略,利用银行卡的数据载体属性和基础性地位,加强数据挖掘,深化场景应用,提升银行卡产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三是顺应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趋势,结合自身资源与竞争优势,找准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竞争策略和目标客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进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平台建设。银行卡产品本地化进程的加速、数字支付场景建设和应用的落地,以及推进多维度、多層次的开放平台建设,都是始终坚持“四方模式”,推动银行卡产品、业务和服务从传统向多元创新转变,从而促进产业共生共荣和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中国银联通过“云闪付”所构建的开放合作生态体系就是从面向双边用户的网络效应转向多元主体互补效应,其核心不仅包含了消费者、生产者、供应商,还纳入其他互补机构形成一个开放、融合、多元的有机整体,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化市场环境下,成为银行卡产业参与者们融汇共通,共同成长的“桃源”生态。

我们站在2021年的船头,回首2020年年初掷地有声的话语:“数字支付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开放生态建设。”因此,不止中国银联,银行卡产业各参与方都要全方位实践数字化发展战略,成为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连接者和助力器,与产业各方共生、共赢、共荣,用好数字化升级的“势”,谱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曲。

猜你喜欢

中国银联银行卡数字化
“云闪付”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关于通过银联数据查找案件线索的思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