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技工院校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工匠精神探索
2021-01-13张伶俐
张伶俐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4)
0 引言
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人才,即需要一大批领军人物、高新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而大国工匠的培养需要依靠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多次在重要的场合、重要的文件中明确培养工匠精神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1]。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2017年,李克强总理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3]。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大批量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的重要使命,毕业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成为衡量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技工院校要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认识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高度重视对学生培育工匠精神,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培养出一大批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工巧匠,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伟大使命。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育困境
结合当前时代特色,工匠精神内涵可以总结为知行合一、一坐皆惊、一身正气、一丝不苟、一心一技、独具匠心、一技顶天。
知行合一:一是把知识转化到行动上,学以致用;二是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螺旋上升发展;三是言行一致,注重行动。
一坐皆惊:定心专注,万物不扰,为攻克技术难关、为出好作品能凝神静心、浑然忘我,是大国工匠过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
一身正气:技以德为先,身上充满正能量,拥有让人尊敬的职业道德。
一丝不苟:每个产品部件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不能投机取巧,如果产品质量无法达到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能将其流通到市场。
一心一技:爱岗敬业,一心一意的职业热情,一种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擅长自己的专业特长,打造本行业内最卓越的产品。
独具匠心:耐心专注、有创新意识。工匠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会坚持并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改善生产资料,不断完善生产流程。
一技顶天:精益求精,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注重细节,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心思,对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力求将品质达到极致。
目前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最大的困境在于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都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知存在偏差[4]。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对工匠精神的轻视。企业凭借人力成本优势以低价格竞争胜出,尝到了甜头,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造成中国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贴上低质量产品的标签。随着国际贸易竞争越发激烈,低质量产品已越来越难获得市场,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二是学校对工匠精神培育执行不坚决、不彻底。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学校虽然知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犹豫不决,甚至敷衍了事,认为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满足企业眼前的人才需求,追求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效果。三是教师与学生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认知误差。一方面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大部分是被基础教育“淘汰”过来的,文化基础差,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而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潜移默化、持久毅力地磨炼的,造成教师认为在技工学校学生身上培育工匠精神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能掌握技能就不错了,学生自己也不自信,也认为自己学不来。
因此,要从思想观念上不断纠正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工匠精神现代价值的认知偏差,让大家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营造大家关注工匠精神、重视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从思想上解除工匠精神培育的阻碍。
2 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2.1 打造校企共同体实现协同育人
依托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数控加工专业通过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六和方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建立厂中校,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提供稳定、条件完善的场所。通过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指导、考核,完成岗位生产任务,学生的技能快速提升,职业素养不断巩固和加强。在厂中校的合作过程中,开展订单班合作,为企业培养更个性化、更精准的急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同时学校设立的“产教技术中心”为学校引进、消化、吸收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真正实现了“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教室即车间、作业即产品”的高度融合和校企无缝对接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学生毕业后,能真正做到与市场“零接轨”。
2.2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融入工匠精神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力要求将人才能力分为知识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同时加上工匠精神的要求,将人才培养定位为“能工巧匠”。数控加工专业的“能工巧匠”结合本学校本地区的特色包含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品德,即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的职业道德,有创新精神;二是素养,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三是管理,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四是技能,能够学做合一、操作娴熟、精益求精,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维护、加工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知识和技术,能胜任零件制造、生产、管理等一线岗位。
(2)按照三阶渐进式重构课程体系
技能的成长一般要经历生手、熟手、能手、高手、大师等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掌握或独立完成若干个技术任务才能升入下一个阶段,需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生疏到娴熟、从表象到本质。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也不能只是说教,需要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强化、提高。根据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遵循专业精神(专业学生)——职业精神(职业人才)——工匠精神(能工巧匠)的三阶渐进的过程,按此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递进,特别是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时更要遵循三阶递进式成长规律,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掌握从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深入和强化。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针对本专业的12门专业课做了系统化的设计。其中,专业学生阶段完成《机械制图》等6门课程的学习。该阶段结束时学生应具备看图、识图、绘图的能力,会钳工、普通车床的基本操作能进行,车床的简单拆装与维护等,能达到车工初级工水平。职业人才阶段完成《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等5门课程学习。该阶段结束时学生能熟练操作数控车床,能规范娴熟的检测产品质量,能规范娴熟的拆装机床,能独立加工较为复杂的零件,达到车工中级工水平。能工匠巧匠的培育阶段完成《零件数控车床加工》等2门课程学习。该阶段结束时学生不光能娴熟规范的操作数控车床,还能举一反三、灵活应变、按企业需求加工合格产品,能参加高水平的车工技能大赛,并养成精益求精、一心一技、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3)构建“三体系三载体”立体化育人体系
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建立“思想道德培养体系、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三大体系以三种载体为依托,把育人的要求落实到学生身上。三大人才培养体系与三种载体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三大人才培养体系与三种载体的对应关系
2.3 充分挖掘工匠精神元素充实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在家庭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或者工作后,但最合适的还是中职、高职(大学)阶段,此时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更能发挥这个阶段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因此,应充分挖掘工匠精神的元素充实到各课程的思政教育环节中,通过巧妙设计、系统考虑,工匠精神的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入眼、入耳、入心,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工匠意识,树立工匠的品德,养成工匠的品质,掌握工匠的技能。
不同的课程类型,工匠精神的融入要求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如《德育》突出价值引领,把工匠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并承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注入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提高这类课程的感召力和生命力,这类课程更加落地生根、有血有肉。专业实践课程如《零件数控车床加工》注重工匠素养的养成,强调学做合一、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操作,不断强化学生的工匠素养。把工匠精神要求具体到操作的细节中,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深入更具体,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4 建设校企混编师资队伍
按照企业“老总”进入学校管理团队,企业“总工”进入专业建设团队,企业的“能工巧匠”进入教学团队的方式,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校企混编师资队伍。不同层次的人员发挥不同的作用,老总作为校企合作的纽带,有效整合资源,校企合作更加稳固、充分,有效解决企业兼职教师聘请、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企业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安排等难以保障的问题;“总工”利用自身专业化的知识、远见卓识的视野、行业前沿技术的信息帮助规划专业建设,提升专业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有效性;“能工巧匠”把自身的技术专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进课堂,通过言传身教、参与课题教学,有效弥补了校内专任教师的不足。
2.5 构建“八合一”保障体系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应建立完善的“八合一”保障体系,即培养目标与用人需求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理实合一、学做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校企办学合一、校企评价合一[5],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要求能落实、培养目标能落地、培养质量不打折、培养对象全覆盖。“八合一”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中八个方面的内涵及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八合一”的保障体系中八个方面的内涵及要求
3 结语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长期积淀,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要时刻注意产业动向,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培养进度要充分考虑人的成长规律,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保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