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建筑的城市性与公共性探析

2021-01-13

山西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性庭院建筑师

唐 海 华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关于建筑的公共性,已经是建筑行业很热门的话题,很多建筑师都在讨论,都在思考,也都在尝试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需要公共性的,都需要给它一对外开放性的空间。这也使得建筑界有一种怪象,建筑师好像找到了自己释放设计想法的机会,无止境地放大建筑外廊、屋顶大平台、底层架空等空间来标榜建筑的公共性,缺乏一种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建筑的公共性有了,可是在运营过程中如何来管理呢。

就拿图书馆建筑来说,建筑师努力地去设计一些可以对外使用的大平台,或是让建筑层层跌落,形成可以对外使用的屋顶花园,里面再设置一些水吧、咖啡厅等休闲配套设施。但就在这些图书馆案例中,几乎所有的对着这些大平台和屋顶花园的对外开放性的门禁都难以实现,建筑师所畅想的交往空间遇到了最大的现实问题,那就是一旦把这些门打开,阅览者把书都拿出去了怎么办,还有外部使用人群的各种活动对图书馆内部看书的人会形成很大的干扰,图书馆本来就是鼓励人们主动学习的地方。这样看来,这些又都是建筑师的主观性能在影响着建筑师的判断结果,努力地将交往空间和公共空间等赋予建筑。

而对于商业性建筑来说,它绝大部分的使用人流都是来自于外部,同时基于现代科技技术的支持,构建一些公共性的空间,尽可能地将更多的空间还原给城市,无论是有消费需求还是没有消费需求的人,都可以在这些空间里逗留、休息,彼此间的各种行为活动能够被得到鼓励,尽可能地将城市空间还原给市民。

建筑,与人类物质文明以及人类生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性建筑也不例外,它也是人类生活内容不断更新所提出来的新的建筑需求。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进行交易的方式是以物易物,等到可流动的货币出现了的时候,渐渐地出现了商铺、集市等,这个时候,商铺的功能还很单一,只是进行商品交易与买卖的场所;而到了如今,在高度的信息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的形势下,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商业性建筑的需求不再只是进行交易的场所,它同时要能提供一些餐饮、娱乐、休闲以及与银行相关的金融交易等等活动的场所,由此出现了大型的购物广场。

针对于大型购物广场的城市性与公共性,以下分别以深圳益田假日广场、皇庭广场与怡景中心城为例进行讨论。

1 益田假日广场

益田假日广场,位于华侨城比较核心的地方,东临五星级威尼斯酒店,南接著名的世界之窗主题公园,北面临近欢乐谷主题公园,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而且,它所处的地段交通也十分便捷,地铁1号线罗宝线与地铁2号线蛇口线在这里交汇,形成换乘中心,它的南面与世界之窗主题公园之间隔着一条深南大道等等,这所有的指向都表明了在这里,人流量相当庞大,人的行径也就成了这个建筑与城市之间很关键的问题。

在南向临接着深南大道的方向,也就是建筑的入口广场上,设有一个下沉广场。在这个下沉广场上设有喷泉,桌椅等休闲设施,有足够的硬质铺地,也种植了很多树木,布满了绿化,下沉广场的东向与苹果专柜卖场,以及其展示区只隔着一大片的大面积透明玻璃,朝向下沉广场的建筑延展面上也设有入口,等等,这些也都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很多可能性。下沉广场与地面由大台阶进行连接,将人流在竖向上进行分散,一部分人可以选择直接从地面层进入商场内购物,一部分人则是可以下到下沉广场上休息、娱乐,或者是从下沉广场到商场里去逛逛。

这个下沉广场,它是作为一种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缓冲地带,表现了建筑它本身该有的领域性。来自各个方向的人,经过建筑前广场的大台阶,下到下沉广场(见图1),轻松舒适的氛围下,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径,与街道那边的繁杂划分开。同时,这个下沉广场的设置,也是设计者对商业建筑的一种批判。城市用地本来就是市民公众所有,商业建筑它本身就没有理由形成完全的占据,更不应该对那些没有消费需要或者是消费不起的人群形成排斥,所以在这一点上,下沉广场的设置也是必要的,它不光是能吸纳很多进商场内购物的人流,同时也深受很多无需消费的市民喜欢,他们喜欢带着小孩来喷泉边上玩耍,或者是几个朋友一起坐在桌子边上闲聊一阵子,或者是三三两两的人坐在树木形成的阴影下的大理石台阶上看着眼前的景色。

益田假日广场的内部空间形式的营造就像是在精雕细琢一艘豪华游轮似的,它的方向性很明确,以“一”字形排布,中间部分是中庭,中庭里可以有临时性卖场,也可以临时布置展览,里面也设有小型舞台,真冰溜冰场,中庭外圈是7 m多宽的过道,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趴在过道的栏杆边上观看中庭里的各种活动,商业店铺围绕着中庭空间组织(见图2)。

一定程度上,作为商业建筑的益田假日广场,以开放的姿态,将人流吸引进来,进来后又有活动可以观看,有喜爱的品牌商品可以逛,累了又可以坐下来歇歇脚,加上舒适怡人的人工环境,使得它成为了市民和外地游客喜欢光顾的城市客厅。

2 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

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位于福田中心区,周边都是城市里很重要的建筑物,处于从莲花山公园到市民中心再到会展中心这条南北大轴线上。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的关系就像是日本建筑师矶奇新设计的深圳图书馆与音乐厅之间的关系一样,福华路从它们中间穿过,然而两者在形式上却没有因为福华路而被间断,整体上像是一座建筑物,这种与城市肌理的契合是自然而然中形成的。

与益田假日广场一样,考虑到建筑的公共性以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的东西两侧分别临接中心五路和中心四路的两个城市界面上都设置有下沉生态庭院。下沉生态庭院里,布置了绿化、植被,也有设置石凳、桌椅等休闲设施,在地面层与下沉生态庭院之间的连接路径设计了多种形式,有自动扶梯、踏步和长长的舒缓的坡道,其铺地都是采用一些传统自然的材料——砖、石,这些路径的两旁,都种上了高大的乔木以形成阴影区,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人们下到下沉生态庭院里进行各种活动。在这里,因为设施的便利,很多的活动受到了鼓励,无论是有消费需求的人,还是没有消费需求的人,甚或是消费不起的人。而且,由于这个下沉生态庭院与地面层相连接的地方都种满了树木,或是布满了绿化植被等,使得它的自然性很强,人工痕迹在这里就显得很薄弱,很好得实现了城市道路与下沉庭院之间的过渡,这是建筑与城市之间第一个层级的过渡。下沉生态庭院作为建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第二个层级。

在下沉庭院与建筑之间,有一条长长的宽约7 m的廊道,即一条线性的灰空间,使得建筑与下沉庭院在视线上的交流成为可能,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界面,这是建筑与城市过渡的第三个层级。而且在这条长长的线性灰空间——廊道里,靠近下沉生态庭院的一侧,每两个柱墩之间都布满了桌椅,虽说这些桌椅都是不同的店家布置的,但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对外使用的,进一步实现了商业建筑的公共性,鼓励市民在其中休憩等活动。同时,建筑两侧的廊道在物理上相当于建筑物的冷巷,和下沉庭院一起,在调节炎热的气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它们在岭南地区的适应性。

至于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的屋顶,是可上人的城市公共公园,与城市道路直接相连,这是建筑与城市过渡的第五个层级。

在建筑的形式上,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都尽量在控制其生长的态势,地面上都只呈现一到两层的柱廊形象,将另外两层都布置于地下,这种以“平和”“谦逊”姿态出现的建筑形象,是设计者们对建筑与城市关系更深一层的思考,让建筑对城市界面的破坏程度降到最小。很多时候,人们会将象征意义,符号语言以及视觉表现等等这些建筑外来者都赋予建筑,让它不堪重负,然而,更多的时候,真的应该抛开这些,让建筑融入到城市这个更大的环境中。

皇庭广场入口处下沉广场见图3,怡景中心城入口处下沉广场见图4。

在内部空间处理上,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与益田假日广场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而且皇庭广场和怡景中心城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皇庭广场的建筑内部是以商业街的模式,将街道性的亮敞的公共休息逗留空间——中庭及其周边的过道均匀地布置,形成“王”字形的平面骨架,商业店铺就围绕着这些中庭空间组织。而怡景中心城,它的建筑内部采用的是圆形的集中式的平面构图,最里面的一圈完整的圆形区域,是商业店铺区,其外面的一圈是亮敞的公共性的走廊和中庭空间,供人们光顾、逗留与休息,再外圈依然是商业店铺区。

3 结语

在面对建筑的城市性与公共性的问题上,建筑师需要面对具体的建筑类型,客观性地做出选择。对于商业性建筑来说,建筑师需要更多地考虑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思考建筑在城市中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矗立。同时应该构建一些公共性的空间,尽可能地将更多的空间还原给城市,尽可能地将城市空间还原给市民。

猜你喜欢

公共性庭院建筑师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空间、文化与公共性:统一战线视域下的城市民族工作
胖胖的“建筑师”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回到庭院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斑鸠飞落的庭院